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凡专利>正文

一种静电释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994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体静电释放消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静电释放器。其特征是:放电体接触电极、指示灯、电阻R1、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手触电极上设置电阻R2,放电体接触电极紧靠接触在放电体上,在人体静电释放过程中,手接触手触电极时,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1引导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1次放电,按动所述手触电极,手触电极上设置的电阻R2和放电体接触电极相碰,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2导电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2次放电,R1﹥R2,指示灯用于放电指示。有益效果是:使用时不产生静电电火花,同时在人体静电释放过程中对人不产生电击感,同时可以迅速释放人体静电。

An electrostatic relea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释放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静电释放消除的
,特别是一种静电释放器。
技术介绍
冬天由于天气干燥,人体活动后易聚集大量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电击,如开门、触碰金属物、握手时发生静电放电火花引起不适。目前市场上有消除静电的产品,其原理是采用一个较大的电阻缓慢释放静电(限制放电功率),然而由于引入了一个较大的电阻就不能完全释放静电,会引起二次放电,同时释放静电时间比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质安全源于按GB3836.4—201标准,防爆电器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等种类,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特征是其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0.28mJ,即瓦斯浓度为8.5%(最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人体静电释放要求不产生火花、不产生电击感,同时放电时间也不能太长,根据Q(电量)=U(电压)*C(电容),I(电流)=U(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释放器,其特征是:放电体接触电极、指示灯、电阻R1、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手触电极上设置电阻R2,放电体接触电极紧靠接触在放电体上,在人体静电释放过程中,手接触手触电极时,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1引导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1次放电,按动所述手触电极,手触电极上设置的电阻R2和放电体接触电极相碰,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2导电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2次放电,指示灯用于放电指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释放器,其特征是:放电体接触电极、指示灯、电阻R1、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手触电极上设置电阻R2,放电体接触电极紧靠接触在放电体上,在人体静电释放过程中,手接触手触电极时,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1引导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1次放电,按动所述手触电极,手触电极上设置的电阻R2和放电体接触电极相碰,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2导电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2次放电,指示灯用于放电指示。


2.一种静电释放器,其特征是:放电体接触电极、指示灯、电阻R1、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所述放电体接触电极、所述指示灯、电阻R2顺序电连接,放电体接触电极紧靠接触在放电体上,在人体静电释放过程中,手接触手触电极时,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1引导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1次放电,按动所述手触电极使手触电极和电阻R2连通,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2导电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2次放电,指示灯用于放电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释放器,其特征是:进一步设置电阻R3,继续按动手触电极使电阻R3和放电体接触电极相碰实现3次放电。


4.一种静电释放器,其特征是:放电体接触电极、指示灯1、电阻R1、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所述放电体接触电极、指示灯2、电阻R2顺序电连接,放电体接触电极紧靠接触在放电体上,在人体静电释放过程中,手接触手触电极时,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1引导至放电体接触电极进行1次放电,按动所述手触电极使手触电极和电阻R2连通,人体静电通过电阻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裕宁臧治吴凡
申请(专利权)人:吴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