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83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粮食仓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及系统。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进风管、出风管及离心风机;进风管的一端和第一送风管的一端连接,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和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接,出风管的一端和第二送风管的一端连接,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和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进风管设置在储藏粮堆的低温区域中,出风管设置在储藏粮堆的高温区域中,离心风机用于通过进风管吸入低温区域的低温气体,并将低温气体通过出风管排入到高温区域。降温速度快,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能有效消除粮堆局部高温点,提高粮食储藏稳定性。

Local cooling device and system of grain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粮食仓储
,尤其涉及一种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粮堆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局部高温不仅会加速粮食品质下降,而且会形成“湿热扩散”——即粮堆中的水分沿着热量传递的方向由高温部位向低温部位转移,使低温部位粮食水分升高,甚至出现霉烂、结块等储粮事故,对粮食安全储藏十分不利。目前,在气温低于粮温的季节,可以通过深挖粮堆高温部位,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降低局部高温,但在气温高于粮温的炎热夏季,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在夏季一般采用谷物冷却机对整仓粮食冷却以消除局部高温点。在夏季采用谷物冷却机对整仓粮食冷却以消除局部高温点的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谷物冷却机设备投资大,很多基层粮库没有购置这种设备。二是该技术使用过程中电耗高,谷物冷却机属于大功率制冷设备,而仅仅是局部高温却要对全仓粮食冷却,故而能耗很高。如果在使用谷物冷却机冷却粮食的同时,深挖高温部位,局部降温效果会有所提高,但深挖粮堆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灰尘多,不利于技术的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及系统,旨在解决粮堆局部温度过高影响粮食储藏安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粮堆局部降温装置,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进风管、出风管及离心风机;其中,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进风管设置在储藏粮堆的低温区域中,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所述储藏粮堆的高温区域中,所述离心风机用于通过所述进风管吸入所述低温区域的低温气体,并将所述低温气体通过所述出风管排入到所述高温区域。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管为硬质管道,所述第二送风管为软质管道。优选地,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均为无缝钢管,所述进风管的外径和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内径相同,所述出风管的外径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内径相同。优选地,所述进风管由多节进风管道组成,所述进风管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套筒式销轴固定;所述出风管由多节出风管道组成,所述出风管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套筒式销轴固定。优选地,所述进风管的进风端管壁和所述出风管的出风端管壁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对应的开孔率为30%~50%。优选地,所述进风管的进风端的管头和所述出风管的出风端的管头均设置一锥形管头,所述锥形管头上设置有旋转叶片。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粮堆局部降温系统,所述粮堆局部降温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粮堆局部降温装置、温度检测模块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设置在储藏粮堆的不同区域中,用于采集所在区域的当前粮堆温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粮堆温度大于等于预设高温阈值时,将所述所在区域判定为高温区域;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粮堆温度小于等于预设低温阈值时,将所述所在区域判定为低温区域。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还用于实时采集所述低温区域的低温粮堆温度和所述高温区域的高温粮堆温度;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低温粮堆温度和所述高温粮堆温度相等时,控制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停止工作。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高温粮堆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停止工作。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低温粮堆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停止工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种粮堆局部降温装置,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进风管、出风管及离心风机;其中,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进风管设置在储藏粮堆的低温区域中,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所述储藏粮堆的高温区域中,所述离心风机用于通过所述进风管吸入所述低温区域的低温气体,并将所述低温气体通过所述出风管排入到所述高温区域。本专利技术通过风机和送风管道,将粮堆内部的低温部位和高温部位连通,利用风机产生的压力将低温部位的气体定点输送到高温部位,逆“湿热扩散”方向运动,降低粮堆局部高温,减小粮堆内部温差,削弱或消除“湿热扩散”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粮堆局部降温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粮堆局部降温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粮堆局部降温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粮堆局部降温装置,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管301、第二送风管302、进风管201、出风管202及离心风机100。所述进风管201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送风管30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301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100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20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送风管3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302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100的出风口连接。所述进风管201设置在储藏粮堆的低温区域中,所述出风管202设置在所述储藏粮堆的高温区域中,所述离心风机100用于通过所述进风管201吸入所述低温区域的低温气体,并将所述低温气体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进风管、出风管及离心风机;其中,/n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接;/n所述进风管设置在储藏粮堆的低温区域中,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所述储藏粮堆的高温区域中,所述离心风机用于通过所述进风管吸入所述低温区域的低温气体,并将所述低温气体通过所述出风管排入到所述高温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进风管、出风管及离心风机;其中,
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所述进风管设置在储藏粮堆的低温区域中,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所述储藏粮堆的高温区域中,所述离心风机用于通过所述进风管吸入所述低温区域的低温气体,并将所述低温气体通过所述出风管排入到所述高温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管为硬质管道,所述第二送风管为软质管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均为无缝钢管,所述进风管的外径和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内径相同,所述出风管的外径和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内径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由多节进风管道组成,所述进风管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套筒式销轴固定;
所述出风管由多节出风管道组成,所述出风管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套筒式销轴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粮堆局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的进风端管壁和所述出风管的出风端管壁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对应的开孔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在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