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69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涉及逆变器盒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逆变器放入逆变器盒内工作时散热较慢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板体,板体整体呈长方体,板体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圆柱状的置物槽,置物槽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多个置物槽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距;多个置物槽的内侧壁均沿其深度方向呈螺旋状向外凹陷,且使得置物槽的外侧壁上形成螺纹状的第一凸起,同时多个置物槽的槽底向上凹陷形成圆台状的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增大了置物槽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加快板体和置物槽的散热效率,达到了快速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逆变器盒,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一种DCtoAC的变压器,它其实与转化器是一种电压逆变的过程。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由于构成逆变器的元器件均集中在一个PCB板上,在安装时,为了保护元器件,通常将PCB板外部罩设有逆变器盒,然后将逆变器通过逆变器盒固定在机柜内部。但是这样PCB板上的元器件位于较为密闭的空间内,容易聚集较高的热量,现有的逆变器盒的散热能力较差,往往会影响逆变器的正常使用。所以为了保证逆变器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使得逆变器外部的逆变器盒能够有较强的散热能力,将逆变器盒内部的逆变器散发的热量导出逆变器盒,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其具有快速散热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包括板体,所述板体整体呈长方体,所述板体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圆柱状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置物槽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距;多个所述置物槽的内侧壁均沿其深度方向呈螺旋状向外凹陷,且使得所述置物槽的外侧壁上形成螺纹状的第一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体向下凹陷形成多个置物槽,置物槽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距,使得多个置物槽的外侧壁互不接触,使得每个置物槽的外侧壁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置物槽的散热;同时螺纹状的第一凸起的设置,可以增大置物槽外侧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加快置物槽散热效率,达到逆变器和逆变器盒快速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置物槽的槽底向上凹陷形成圆台状的第二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起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置物槽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加快置物槽的散热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槽的槽壁厚度为0.3mm~0.6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置物槽的槽壁较薄,能将置物槽内的热量更快传导到外界,进一步提升置物槽的散热能力,达到置物槽快速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置物槽之间均设有两个用于固定PCB板的PCB通孔,两个所述PCB通孔内侧壁上设有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逆变器由PCB板和元器件组合而成,PCB通孔的设置,便于PCB板与板体的固定连接,使得逆变器能够稳定固定在板体和置物槽内;同时PCB板和板体贴合,PCB板上的热量传导到板体上,热量通过板体和置物槽向外界散发,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向上拉伸形成PCB定位柱,所述PCB定位柱顶部为半球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CB定位柱的设置,首先便于将PCB板卡嵌在板体上,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对PCB板与板体的位置关系进行限位,并且PCB板上的热量可以通过PCB定位柱传导到板体和置物槽上,快速向外界散发热量,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向上拉伸形成多个PCB连接柱,多个所述PCB连接柱的上端面均穿设有PCB连接孔,多个所述PCB连接孔的内侧壁上均设有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CB连接柱的设置,首先可以将PCB板卡嵌在板体上,然后使用螺丝配合PCB连接孔进一步固定PCB板与板体,最后PCB板上的热量可以通过PCB连接柱传导到板体和置物槽上,快速向外界散发热量,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的四个角上均向上拉伸形成立柱,所述立柱高度高于PCB连接柱,多个所述立柱上端面均设有固定通孔,多个所述固定通孔的内侧壁上均设有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立柱的设置首先可以便于板体与机柜的连接,同时四个立柱的顶端与机柜抵接,使得逆变器的PCB板与机柜之间存在缝隙,使得PCB板与空气直接接触,加快散热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侧边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理线通孔,所述连接上设有理线缺口,所述理线缺口一端延伸至理线通孔内,另一端延伸至连接板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理线通孔和理线缺口的设置,能够对逆变器的PCB板和元器件的电源输入线进行整理,避免电源输入线乱布影响散热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增大了置物槽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加快板体的散热效率;2、通过PCB连接柱和PCB定位柱的设置,可以将PCB板卡嵌在板体上,同时进一步固定PCB板与板体,还可以作为导体将PCB板上的热量传导到板体和置物槽,加快散热效率;3、通过立柱的设置,可以便于板体与机柜的连接,同时四个立柱的顶端与机柜抵接,使得逆变器的PCB板与机柜之间存在缝隙,使得PCB板与空气直接接触,加快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用于体现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用于体现置物槽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体;11、PCB通孔;12、PCB连接柱;121、PCB连接孔;13、立柱;131、固定通孔;14、PCB定位柱;15、连接板;151、理线通孔;152、理线缺口;2、置物槽;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包括板体1,板体1整体呈长方体,且其厚度较薄。板体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圆柱状的置物槽2,置物槽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多个置物槽2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距,使得多个置物槽2的外侧壁互不接触,使得每个置物槽2的外侧壁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置物槽2的散热。本实施例中板体1和置物槽2一体成型,均采用铝合金,铝合金的导热系数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板体1和置物槽2的散热性能,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同时铝合金硬度较高可以有效保护逆变器。参照图1和图2,多个置物槽2的内侧壁均沿其深度方向呈螺旋状向外凹陷,在置物槽2的外侧壁上形成螺纹状的第一凸起21,多个置物槽2的槽底向上凹陷形成圆台状的第二凸起22,第一凸起21和第二凸起22的设置可以增大置物槽2的外侧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加快散热效率。置物槽2的槽壁厚度为0.3mm~0.6mm置物槽2的槽壁较薄,能将置物槽2内的热量更快传导到外界,进一步提升置物槽2的散热能力,达到置物槽2快速散热的效果。参照图1和图2,板体1上相邻的两个置物槽2之间均设有两个用于固定PCB板的PCB通孔11,且两个PCB通孔11分别位于板体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PCB通孔11内侧壁上设有螺纹。由于逆变器由PCB板和元器件组合而成,PCB通孔11的设置,便于PCB板与板体1的固定连接,使得逆变器能够稳定固定在板体1和置物槽2内。同时PCB板和板体1贴合,PCB板上的热量传导到板体1上,热量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整体呈长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圆柱状的置物槽(2),所述置物槽(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置物槽(2)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距;多个所述置物槽(2)的内侧壁均沿其深度方向呈螺旋状向外凹陷,且使得所述置物槽(2)的外侧壁上形成螺纹状的第一凸起(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整体呈长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圆柱状的置物槽(2),所述置物槽(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置物槽(2)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距;多个所述置物槽(2)的内侧壁均沿其深度方向呈螺旋状向外凹陷,且使得所述置物槽(2)的外侧壁上形成螺纹状的第一凸起(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置物槽(2)的槽底向上凹陷形成圆台状的第二凸起(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槽(2)的槽壁厚度为0.3mm~0.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置物槽(2)之间均设有两个用于固定PCB板的PCB通孔(11),两个所述PCB通孔(11)内侧壁上设有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逆变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健明朱建平姚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明立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