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53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2
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设置在所述硅基底表面的电极栅线,所述电极栅线包括分布于硅基底的边角区域的互联边缘栅线,所述互联边缘栅线采用非直线设计或内外双线设计。本申请太阳能电池通过对边角区域的互联边缘栅线进行优化设计,避免所述硅基底的边角区域可能存有的绕镀、脏污异常导致互联边缘栅线接触不良,保证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现仍占据光伏市场的重要地位,其通过表面金属电极实现电流汇集与输出,上述表面金属电极通常采用丝网印刷、烧结工艺制得。随着电池技术与工艺的发展,背钝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池背面复合,现已在业内得到大规模应用,使得电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背钝化膜层制备过程中,电池正面的边缘位置可能会出现绕镀现象,尤其是在电池片的倒角区域,绕镀及刻蚀制程引入的污染等都可能导致该区域印刷的电极浆料无法“烧透”,继而出现倒角区域出现断栅等异常。特别地,叠瓦组件通过将电池片以更紧密的方式互相连接,使一个电池片的正面主栅线与另一个电池片背面的背面主栅线通过导电胶重叠,令电池间的缝隙降到最低,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由于电池间隔造成的非有效发电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辐照利用率。上述叠瓦组件通常采用由整片式电池片切割得到的条形电池片,如图1所示,对每一条形电池片所对应的条形区域201而言,边缘位置的细栅203通过边角栅线204连接至正面主栅线202,当边角栅线204由于绕镀、刻蚀脏污等出现断线异常时,就会影响电流正常传输,导致电池效率降低。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能够提高电极栅线的连接可靠性,降低断栅风险,保证电池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设置在所述硅基底表面的电极栅线,所述电极栅线包括分布于硅基底的边角区域的互联边缘栅线,所述互联边缘栅线采用非直线设计或内外双线设计。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互联边缘栅线采用非直线设计,其呈曲线延伸。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互联边缘栅线采用内外双线设计,其包括第一互联栅线及位于所述第一互联栅线内侧的第二互联栅线。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互联栅线与第二互联栅线相互平行且呈线性延伸设置。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栅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互联边缘栅线两端且相互垂直的第一边缘栅线、第二边缘栅线,所述第一边缘栅线、第二边缘栅线两者分别具有位于所述边角区域的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所述互联边缘栅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的直线朝向所述硅基底中心的一侧。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栅线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栅线且与所述第一边缘栅线或互联边缘栅线相连接的副栅线。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沿所述第二边缘栅线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条形电池区域,每一所述条形电池区域均设有汇流主栅。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申请太阳能电池,通过对边角区域的互联边缘栅线进行优化设计,避免所述边角区域可能存有的绕镀、脏污异常导致互联边缘栅线接触不良,提高电极栅线的连接可靠性,降低断栅风险,保证电池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太阳能电池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太阳能电池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100-太阳能电池;10-硅基底;101-条形电池区域;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13-第三侧边;21-第一边缘栅线;211-第一端点;22-第二边缘栅线;221-第二端点;23-互联边缘栅线;231-第一互联栅线;232-第二互联栅线;24-副栅线;201-条形区域;202-正面主栅线;203-细栅;204-边角栅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参图2与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电池100包括硅基底10及设置在所述硅基底10表面的电极栅线。所述硅基底10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11、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12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的第三侧边13;所述电极栅线包括沿所述第一侧边11设置的第一边缘栅线21、沿所述第二侧边12设置的第二边缘栅线22、连接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与第二边缘栅线22且邻近所述第三侧边13设置的互联边缘栅线23。所述硅基底10采用直拉单晶硅片,所述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相互垂直,所述第三侧边13为连接所述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的倒角边。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第二边缘栅线22及互联边缘栅线23是指设置在所述硅基底10正面的边框栅线,通常可采用相应的银浆经丝网印刷、烧结制得。除此,所述电极栅线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栅线22且与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或互联边缘栅线23相连接的副栅线24。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第二边缘栅线22两者分别具有朝向所述第三侧边13的第一端点211与第二端点221,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的至少一部分、第三侧边13分别位于连接第一端点211与第二端点221的直线L两侧。所述太阳能电池100在背钝化、刻蚀制程中可能会在硅基底10的边角区域带来绕镀、脏污等不良,相较于现有技术(图1示出的边角栅线204),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远离第三侧边13设置,很大程度避免了边角区域缺陷导致该互联边缘栅线23印刷、烧结不良,保证电极栅线连接的可靠性。此处,所述太阳能电池100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条形电池区域101,每一所述条形电池区域101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汇流主栅。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设置为相应的所述条形电池区域101上的汇流主栅,换言之,所述太阳能电池100沿条形电池区域101分割后,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用于相应的条形电池片与另一条形电池片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边缘栅线22、互联边缘栅线23及副栅线24用以将硅基底10表面电流汇集到第一边缘栅线21上。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的线宽通常设置远大于所述第二边缘栅线22的线宽;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的线宽与第二边缘栅线22相当。由于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自身线宽较大,还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端点211具体是指所述第一边缘栅线21朝向所述第一侧边11的侧缘靠近第三侧边13的末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除端点位置外,其整体均位于所述直线L朝向所述硅基底10中心的一侧。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与第三侧边13的间距大于第一边缘栅线21与第一侧边11的间距,且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与第三侧边13的间距大于第二边缘栅线22与第二侧边12的间距。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可设置呈波浪状、方波状或锯齿状,弯曲延伸,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点211与第二端点221。此处,为避免折线拐角在丝网印刷过程中可能出现堵网、漏印现象,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优选设置呈曲线延伸设置,且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的线宽设置为100μm左右。参图4与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互联边缘栅线23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互联栅线231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设置在所述硅基底表面的电极栅线,所述电极栅线包括分布于硅基底的边角区域的互联边缘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边缘栅线采用非直线设计或内外双线设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设置在所述硅基底表面的电极栅线,所述电极栅线包括分布于硅基底的边角区域的互联边缘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边缘栅线采用非直线设计或内外双线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边缘栅线采用非直线设计,其呈曲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边缘栅线采用内外双线设计,其包括第一互联栅线及位于所述第一互联栅线内侧的第二互联栅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联栅线与第二互联栅线相互平行且呈线性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栅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互联边缘栅线两端且相互垂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进文袁中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盐城阿特斯协鑫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