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25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包括马达、转动装置、卡接套、卡扣座、传感器底座、传感器组件、主板、底壳及上盖板,底壳和上盖板固定连接,马达固定于卡接套,卡接套的端部与转动装置固定连接,转动装置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穿过卡扣座并与传感器底座固定连接,传感器组件固定于传感器底座的端部,马达和传感器组件通过跳线连接至主板,传感器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及磁场传感器,先通过马达运作使转动装置转动一定角度,与初始磁场强度分量的比对以去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再进行实际测量。一方面通过底壳及上盖板的安装来实现功能,体积小,安装方便,另一方面解决了测量不准或手工录入容易出错的问题,提高实时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工参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工参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运营商基站天线的工参数据不仅关系到信号的覆盖范围,还关系到信号覆盖质量等关键网络性能。运营商的业务变化由话音转向数据,数据业务也由下载上传为主变为实时交互为主,业务变化对网络提出了泛存在低时延高速率的要求,精准覆盖变为必须。台风、地震、材料老化等不可预测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基站天线的姿态,进而影响信号覆盖,造成通话质量差、话务吸收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网络性能、增加客户投诉率,增加数据业务推广难度。现有的天线的工参测量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长期以来,运营商基站天线工参信息采集及录入管理存在测量不准、手工录入容易出错、实时性差及无法确定数据有效性等问题。2、传统的天线工参感知模块需要双GPS天线,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体积较大,造价高,给安装、使用及更换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其能解决准确度差及体积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包括马达、转动装置、卡接套、卡扣座、传感器底座、传感器组件、主板、底壳及上盖板,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马达、所述卡扣座、所述传感器底座及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所述马达、转动装置、卡接套、卡扣座、传感器底座、传感器组件、主板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所述马达固定于所述卡接套,所述卡接套的端部与所述转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卡扣座并与所述传感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固定于所述传感器底座的端部,马达和传感器组件通过跳线连接至主板,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及磁场传感器,先通过所述马达运作使所述转动装置转动一定角度,与初始磁场强度分量的比对以去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再进行实际测量。进一步地,所述马达包括伸出端,所述伸出端呈圆柱状,所述伸出端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伸出端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卡接套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套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卡接套包括若干个无头螺丝,所述安装孔、所述无头螺丝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所述伸出端插入所述卡接套内,所述无头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伸出端的轴线与所述卡接套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座设有U型槽及连通孔,所述U型槽及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卡扣座中部,所述U型槽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U型槽和所述连通孔。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底座设有间隔槽,通过所述间隔槽将所述传感器底座分割为两个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中部设有弧形凹槽,两个所述间隔板在所述弧形凹槽部位形成柱形孔,所述连接柱的端部插接于所述柱形孔,其中一所述间隔板设置有若干个按压孔,螺丝穿过所述按压孔与另一所述间隔板固定连接,使所述连接柱固定于两个所述间隔板之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间隔板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所述底壳及所述上盖板采用无磁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所述底壳及所述上盖板材质为铝合金或铜。进一步地,所述马达为磁屏蔽的马达。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马达、所述卡扣座、所述传感器底座及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所述马达、转动装置、卡接套、卡扣座、传感器底座、传感器组件、主板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所述马达固定于所述卡接套,所述卡接套的端部与所述转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卡扣座并与所述传感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固定于所述传感器底座的端部,马达和传感器组件通过跳线连接至主板,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及磁场传感器,先通过所述马达运作使所述转动装置转动一定角度,与初始磁场强度分量的比对以去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再进行实际测量。一方面通过底壳及上盖板的安装来实现功能,体积小,安装方便,另一方面解决了测量不准或手工录入容易出错的问题,提高实时性和有效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天线工参采集装置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天线工参采集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天线工参采集装置中一卡扣座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天线工参采集装置中一传感器底座的立体图。图中:10、马达;11、伸出端;111、螺纹孔;20、转动装置;21、连接柱;30、卡接套;31、安装孔;32、无头螺丝;40、卡扣座;41、U型槽;42、连通孔;50、传感器底座;51、间隔槽;52、间隔板;53、柱形孔;54、按压孔;60、传感器组件;70、主板;80、底壳;90、上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4,一种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包括马达10、转动装置20、卡接套30、卡扣座40、传感器底座50、传感器组件60、主板70、底壳80及上盖板90,所述底壳80和所述上盖板90固定连接,所述底壳80和所述上盖板90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马达10、所述卡扣座40、所述传感器底座50及所述主板70固定于所述底壳80和所述上盖板90之间,所述马达10、转动装置20、卡接套30、卡扣座40、传感器底座50、传感器组件60、主板70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所述马达10固定于所述卡接套30,所述卡接套30的端部与所述转动装置2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20包括连接柱21,所述连接柱21穿过所述卡扣座40并与所述传感器底座50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60固定于所述传感器底座50的端部,马达10和传感器组件60通过跳线连接至主板70,所述传感器组件60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及磁场传感器,先通过所述马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包括马达、转动装置、卡接套、卡扣座、传感器底座、传感器组件、主板、底壳及上盖板,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马达、所述卡扣座、所述传感器底座及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所述马达、转动装置、卡接套、卡扣座、传感器底座、传感器组件、主板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n所述马达固定于所述卡接套,所述卡接套的端部与所述转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卡扣座并与所述传感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固定于所述传感器底座的端部,马达和传感器组件通过跳线连接至主板,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及磁场传感器,先通过所述马达运作使所述转动装置转动一定角度,与初始磁场强度分量的比对以去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再进行实际测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包括马达、转动装置、卡接套、卡扣座、传感器底座、传感器组件、主板、底壳及上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马达、所述卡扣座、所述传感器底座及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所述马达、转动装置、卡接套、卡扣座、传感器底座、传感器组件、主板收容于所述收纳空间;
所述马达固定于所述卡接套,所述卡接套的端部与所述转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卡扣座并与所述传感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固定于所述传感器底座的端部,马达和传感器组件通过跳线连接至主板,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及磁场传感器,先通过所述马达运作使所述转动装置转动一定角度,与初始磁场强度分量的比对以去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再进行实际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伸出端,所述伸出端呈圆柱状,所述伸出端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伸出端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卡接套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工参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套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卡接套包括若干个无头螺丝,所述安装孔、所述无头螺丝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所述伸出端插入所述卡接套内,所述无头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接于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彩李兵司邝醒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奕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