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22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包括紧邻装置壳体布置的保温壳体,保温壳体内布设有待测气体流通管道,待测气体流通管道包括气体检测管,待测气体流通管道的气流入口和气体检测管的旁侧分别设有加热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待测气体输送管路和气体检测管路处分别布设加热单元,使待测气体在输送过程和检测过程能始终处于目标温度内,从而避免气体成分物态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
本技术属于气体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气体浓度检测广泛应用于燃气、石油、化工、冶金等存在易燃、易爆、毒性、污染气体的生产环节中。待检测的气体温度通常高于常温,因而采用抽取式检测方法时,需要对取样的待检测气体进行加热,避免待测气体中的成分结晶或溶于冷凝水影响检测结果。然而现有检测装置对待测气体的加热效果较差,使得气体流通管道内形成结晶,降低了待测气体的输送效率,且输送过程中会发出刺耳的啸叫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维持待测气体温度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包括紧邻装置壳体布置的保温壳体,保温壳体内布设有待测气体流通管道,待测气体流通管道包括气体检测管,待测气体流通管道的气流入口和气体检测管的旁侧分别设有加热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待测气体输送管路和气体检测管路处分别布设加热单元,使待测气体在输送过程和检测过程能始终处于目标温度内,从而避免气体成分物态变化影响检测结果。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图4是过滤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加热单元一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0.装置壳体,20.保温壳体,30.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1.气体检测管,32.过滤单元,32a.进气端,32b.过滤段,32c.出气段,33.连接管,34.排气管,40.加热单元,41.加热单元一,41a.上加热块,41b.下加热块,411b.加热部,412b.连接部,50.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包括紧邻装置壳体10布置的保温壳体20,保温壳体20内布设有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包括气体检测管31,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的气流入口和气体检测管31的旁侧分别设有加热单元40。在具体实施时,开启控制阀50,待测气体自气流入口进入保温壳体20并被迅速送入气体检测管31,待气体检测管31充满待测气体后,关闭控制阀50,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检测完毕后排出气体检测管31内的检测气体。在气流入口处设置加热单元30,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即加热单元一41,能防止待测气体在输送至气体检测管31的管路中发生凝结;在气体检测管31处设置加热单元30,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即加热单元二42,能维持待测气体在气体检测管31内的温度,从而保证气体检测的可靠性。优选的,加热单元一41设于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的气流入口处的管道外侧并包覆管道壁体,即加热单元一41环设于气流入口处的管道外侧。具体如图2、4所示,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的气流入口处设有过滤单元32,过滤单元32的进气段32a与出气段32c外径大,位于中部的过滤段32b外径小,加热单元一41设于过滤段32b。如图2所示,进气段32a位于壳体10外侧与送气管道法兰相连。具体如图5所示,加热单元一41包括与壳体10内壁固定连接的上加热块41a,上加热块41a的下方螺纹连接有下加热块41b。上、下加热块41a、41b对应布置,上加热块41a整体呈方形,下加热块41b包括加热部411b和连接部412b,加热部411b为与过滤段32b相符的弧形段,连接部412b为与上加热块41a相符的平板段,连接部412b通过螺栓与上加热块41a连接。优选的,如图1、2所示,气体检测管道31位于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的气流入口的下方,待测气体在气流入口处加热后,经连接管33输送至气体检测管道31,检测完毕后,经排气管34输送至壳体10外,连接管33位于气体检测管道31上方。优选的,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中气体检测管道31的管径最大,板状的加热单元二42位于气体检测管道31旁侧并向连接管33所在侧延伸。这样加热单元二42也能对连接管33进行加热,避免待测气体在连接管33内发生冷凝。具体的,加热单元二42位于加热单元一41的下方并具有避让加热单元一41的避让部421,加热单元二42的板面平行于保温壳体20内壁并与保温壳体20的后壁、底板间隔布置,气体检测管道31在保温壳体20后壁上的投影位于加热单元二42的投影区域内。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等方位仅用于表明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紧邻装置壳体(10)布置的保温壳体(20),保温壳体(20)内布设有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包括气体检测管(31),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的气流入口和气体检测管(31)的旁侧分别设有加热单元(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紧邻装置壳体(10)布置的保温壳体(20),保温壳体(20)内布设有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包括气体检测管(31),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的气流入口和气体检测管(31)的旁侧分别设有加热单元(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单元一(41)设于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的气流入口处的管道外侧并包覆管道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待测气体流通管道(30)的气流入口处设有过滤单元(32),过滤单元(32)的进气段(32a)与出气段(32c)外径大,位于中部的过滤段(32b)外径小,加热单元一(41)设于过滤段(32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气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单元一(41)包括与壳体(10)内壁固定连接的上加热块(41a),上加热块(41a)的下方螺纹连接有下加热块(41b);上加热块(41a)与下加热块(41b)对应布置,上加热块(41a)整体呈方形,下加热块(41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振春刘世胜于文彬吴渝郭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