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206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水材料渗漏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为了提高对防水材料渗漏测试的能力,所述支撑台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循环水槽,且支撑台的上方固定有漏水观察板,所述上盖框架的内侧固定有引流板,所述循环水槽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卡合有初效滤网、高效滤网、活性炭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泵带动循环水槽内的循环水对防水材料进行冲刷式测试检测,取代了传统泼水渗透测试的方式,既提高了测试的效率,节省了测试时间,又能够对循环水进行重复使用,通过引流板对循环水的引流,在丝印油墨板体遇水变透明的特性下,能够清晰快速的观察到防水材料的渗漏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
本技术涉及防水材料渗漏检测
,具体是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防水材料是指防止雨水、地下水、工业和民用的给排水、腐蚀性液体以及空气中的湿气、蒸气等侵入建筑物的材料,防水材料多使用在屋面、地下建筑、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和需防水的内室和储水构筑物等,在对防水材料生产过程中,需对防水材料的渗漏性进行检测,以便于更好的提供防水能力。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防水材料渗漏测试的设备存在着一些缺点,其测试过程中较为缓慢,影响测试效率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且测试后观察不便,不能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区分渗漏部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循环水槽,且支撑台的上方固定有漏水观察板,所述支撑台的上方位于后侧位置处连接有上盖框架,所述上盖框架的内侧固定有引流板,所述漏水观察板的上方固定有密封圈,且漏水观察板通过卡合凸翼与密封圈卡合固定,所述密封圈的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水端,且密封圈的一侧位于进水端的前侧嵌入设置有高压进气端,所述密封圈的另一侧嵌入设置有出水端,所述循环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进水管与进水端连接,所述循环水槽通过回流管与出水端连接,且循环水槽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卡合有初效滤网、高效滤网、活性炭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漏水观察板包括丝印油墨板体,所述丝印油墨板体的上方位于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卡合凸翼,且丝印油墨板体的上表面位于卡合凸翼的内侧设置有标识区。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底端开设有与卡合凸翼相适配的衔接卡槽,所述密封圈通过衔接卡槽与卡合凸翼卡合固定,且密封圈为一种硅胶材质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标识区的数量与引流板的数量相同,且标识区与引流板一一对应,所述引流板的数量不少于10个,且引流板的间隔距离不高于3c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效滤网的滤孔孔径为初效滤网滤孔孔径的二分之一,所述初效滤网、高效滤网、活性炭网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且初效滤网、高效滤网、活性炭网均通过卡扣与循环水槽卡合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衔接孔,所述高压进气端通过衔接孔与密封圈套接固定,且高压进气端的气嘴口径不低于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水泵带动循环水槽内的循环水对防水材料进行冲刷式测试检测,取代了传统泼水渗透测试的方式,既提高了测试的效率,节省了测试时间,又能够对循环水进行重复使用,节省测试成本的同时,又避免测试过程中带有杂质、毒性的水污染环境的情况,通过引流板对循环水的引流,在丝印油墨板体遇水变透明的特性下,能够清晰快速的观察到防水材料的渗漏点,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测试设备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中循环水槽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中漏水观察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台;2、循环水槽;3、密封圈;4、漏水观察板;41、丝印油墨板体;42、卡合凸翼;43、标识区;5、水泵;6、进水管;7、上盖框架;8、引流板;9、出水端;10、回流管;11、进水端;12、高压进气端;13、初效滤网;14、高效滤网;15、活性炭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循环水槽2,且支撑台1的上方固定有漏水观察板4,支撑台1的上方位于后侧位置处连接有上盖框架7,上盖框架7的内侧固定有引流板8,漏水观察板4的上方固定有密封圈3,且漏水观察板4通过卡合凸翼42与密封圈3卡合固定,漏水观察板4包括丝印油墨板体41,丝印油墨板体41的上方位于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卡合凸翼42,且丝印油墨板体41的上表面位于卡合凸翼42的内侧设置有标识区43,在对防水材料测试过程中,将防水材料放置在漏水观察板4上,闭合上盖框架7,使上盖框架7对密封圈3挤压式闭合,同时使引流板8对防水材料挤压式密封卡合,进而使循环水在引流板8内流动,对防水材料进行冲刷式渗漏测试,由于丝印油墨板体41具有遇水边透明的特性,能够对防水材料的渗漏点进行清晰的标识,密封圈3的底端开设有与卡合凸翼42相适配的衔接卡槽,密封圈3通过衔接卡槽与卡合凸翼42卡合固定,且密封圈3为一种硅胶材质构件,通过密封圈3与卡合凸翼42的卡合,在测试过程中,能够避免循环水出现溢流、侧漏的情况,保证渗漏测试的高效的进行,且硅胶材质的密封圈3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使上盖框架7与引流板8进行良好的闭合密封,进而确保循环水的循环流动,标识区43的数量与引流板8的数量相同,且标识区43与引流板8一一对应,引流板8的数量不少于10个,且引流板8的间隔距离不高于3cm,通过标识区43与引流板8的一一对应,在测试完毕之后,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渗漏点进行标识查找,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密封圈3的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水端11,且密封圈3的一侧位于进水端11的前侧嵌入设置有高压进气端12,密封圈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衔接孔,高压进气端12通过衔接孔与密封圈3套接固定,且高压进气端12的气嘴口径不低于2mm,控制开关与高压进气端12呈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开关的输出端控制高压进气端12的接线端,高压进气端12工作,通过气嘴喷出高压气体,将引流板8内残留的水分吹至出水端9,通过回流管10排回循环水槽2内,进而保证测试后防水材料的干燥性,便于工作人员取出观察标记。密封圈3的另一侧嵌入设置有出水端9,循环水槽2的一侧设置有水泵5,水泵5通过进水管6与进水端11连接,循环水槽2通过回流管10与出水端9连接,且循环水槽2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卡合有初效滤网13、高效滤网14、活性炭网15,高效滤网14的滤孔孔径为初效滤网13滤孔孔径的二分之一,初效滤网13、高效滤网14、活性炭网15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且初效滤网13、高效滤网14、活性炭网15均通过卡扣与循环水槽2卡合固定,在对防水材料进行测试时,控制开关与水泵5呈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开关的输出端控制水泵5的接线端,使水泵5工作,将循环水槽2的循环水通过进水管6抽至进水端11,通过进水端11排入引流板8内,对防水材料进行冲刷式测试,冲刷后的循环水排至出水端9,通过回流管10排回循环水槽2内,在回流过程中,通过初效滤网13、高效滤网14以及活性炭网15对回流循环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使循环水中的杂质、毒性物质排出,进而通过水泵5带动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循环水槽(2),且支撑台(1)的上方固定有漏水观察板(4),所述支撑台(1)的上方位于后侧位置处连接有上盖框架(7),所述上盖框架(7)的内侧固定有引流板(8),所述漏水观察板(4)的上方固定有密封圈(3),且漏水观察板(4)通过卡合凸翼(42)与密封圈(3)卡合固定,所述密封圈(3)的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水端(11),且密封圈(3)的一侧位于进水端(11)的前侧嵌入设置有高压进气端(12),所述密封圈(3)的另一侧嵌入设置有出水端(9),所述循环水槽(2)的一侧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通过进水管(6)与进水端(11)连接,所述循环水槽(2)通过回流管(10)与出水端(9)连接,且循环水槽(2)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卡合有初效滤网(13)、高效滤网(14)、活性炭网(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设置有循环水槽(2),且支撑台(1)的上方固定有漏水观察板(4),所述支撑台(1)的上方位于后侧位置处连接有上盖框架(7),所述上盖框架(7)的内侧固定有引流板(8),所述漏水观察板(4)的上方固定有密封圈(3),且漏水观察板(4)通过卡合凸翼(42)与密封圈(3)卡合固定,所述密封圈(3)的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水端(11),且密封圈(3)的一侧位于进水端(11)的前侧嵌入设置有高压进气端(12),所述密封圈(3)的另一侧嵌入设置有出水端(9),所述循环水槽(2)的一侧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通过进水管(6)与进水端(11)连接,所述循环水槽(2)通过回流管(10)与出水端(9)连接,且循环水槽(2)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卡合有初效滤网(13)、高效滤网(14)、活性炭网(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水材料渗漏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观察板(4)包括丝印油墨板体(41),所述丝印油墨板体(41)的上方位于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卡合凸翼(42),且丝印油墨板体(41)的上表面位于卡合凸翼(42)的内侧设置有标识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鹤羽张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瀚悦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