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勋臣专利>正文

摇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0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摇椅,在摇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原轴部及从轴部,原轴部及从轴部的一端能分别与支撑座组、侧板枢设转动;其特征是原轴部与侧板间的距离大于从轴部与侧板间的距离,且摇杆呈斜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时摇杆与侧板内侧间形成一安全距离,当手指无意中伸入摇杆与侧板间所形成的缝隙时,不会有切(折)断手指的意外危险发生,可提高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性,亦能增加消费的使用率、刺激购买欲,进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及竞争力。(*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椅,尤其是指一种能利用摇杆的原轴部与侧板间的距离较摇杆从轴部与侧板间的距离为大,且使摇杆呈斜向设置,而使摇椅在摇摆时,能防止手指在无意中伸入摇杆与侧板间所形成的缝隙内而有切(折)断手指的意外危险,进而能提高消费者使用时的安全性的摇椅。已有的摇椅结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至图4所示,其主要是在座板10的两侧下方设有侧板11、12,且两侧板11、12间可设置有支撑体15,支撑体15呈工字形,且该支撑体15上方两侧分别与摇杆13的上轴部130枢设;该摇杆13的下轴部131则是枢设于侧板11、12的内侧;如此,即可完成摇椅的组装,且能使摇椅具有摇摆动的功效;但是,其在使用时,有如下的缺点1、为使摇椅具有较舒适的摆动性,均会将其摇杆的长度增加,且使两摇杆间的距离加大,换言之,即使两摇杆枢设于近侧板的两侧边缘;此时,由于摇杆呈直立状枢设于侧板内侧与支撑体外侧之间(如图2),且摇杆上轴部与下轴部分别至侧板内侧的距离是相同的,且其所形成的距离则是相当的小,(通常都是在0.5CM以内);因此,当摇椅欲作大幅度的来回摆动时,则往往会使摇椅的摇杆上轴部外露于侧板的外侧,且使摇杆与侧板间形成一夹角缝隙(如图3及图4),容易使消费者或小朋友在无意中将手指置于该夹角缝隙内,而摇杆与侧板间的来回相对运动中所产生的剪力作用,易使伸入夹角缝隙内的手指给予切(折)断,进而造成使用者的意外危险发生。2、由于会引起危险的意外事件发生,因此,其不但会造成消费者购买欲及使用率降低,同时,亦会使消费者没有任何安全性保障,进而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如何开发出一种能在无意中将手指伸入摇杆与侧板间,而不会有切(折)断手指的意外危险发生,且能提供消费者在使用上更加保障性的安全措施,此乃为消费者所一致企盼的,又如何开提高消费者的使用率及购买欲,且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及占有率者,更是业者所刻不容缓且迫切改进的一大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摇椅,它能利用摇杆的原轴部与侧板间的距离是较摇杆从轴部与侧板间的距离为大,且使摇杆呈斜向设置,而能使摇椅在摇摆时的摇杆与侧板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手指在无意中伸入摇杆与侧板间所形成的缝隙内,而不会有切(折)断手指的意外危险发生,且使消费者在使用时更加具有安全保障性,同时,亦能增加消费的使用率及刺激其购买欲,进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及竞争力。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将配合所附的图式作一详细说明如下,俾使本创作可以获致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图1是已有的摇椅构造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已有的摇椅构造的局部组合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1往前摇摆时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4是图1往后摇摆时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摇椅构造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是5在摇摆时的局剖组合剖面动作示意图。图7是图5的另一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图号说明座板(20) 侧板(21、22) 凹部(210、220)扶手部(23) 靠背部(24) 摇杆(25)原轴部(250) 从轴部(251)连动部(252)加强杆(253) 支撑座组(3)撑体(30)座体(31) 支杆(32) 轴杆(35)轴承(5) 定位板(6)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摇椅主要是在座板20两侧向下枢设有侧板21、22,且于两侧板21、22间设置有支撑座组3,并两侧板21、22内侧及支撑座组3外侧间枢设有摇杆25;而上述两侧板21、22的适当位置上设有凹部210、220,以借由定位板6将轴承5枢设于凹部210、220内,且能使摇杆25的从轴部251能于轴承5内转动;而上述的摇杆25的上下两端则分别形成原轴部250及从轴部251,且原轴部250与从轴部251间则是借由连动部252加以连接设置,并使摇杆25的原轴部250与侧板21、22内侧间的距离大于从轴部251与侧板21、22内侧间的距离,且使摇杆25的连动部252呈斜向设置于支撑座组3的撑体30及两侧板21、22的内侧,并使两摇杆25间可枢设有一加强杆253;而上述的原轴部250与侧板21、22间的距离至少需大于3公分以上,方能使摇杆25在与侧板21、22间的往复来回运动下不会有产生剪力而切(折)断手指的危险发生;另外,座板20则向上枢设有扶手部23及靠背部24,以供躺坐时用;支撑座组3是借由撑体30、座体31及数个支杆32所组成,其中撑体30与撑体30、座体31间分别枢设有支杆32,且撑体30的适当位置上枢设有轴杆35,以供摇杆25的原轴部250能枢设于其上转动,并能使已枢设于摇杆25上的加强杆253能位于支杆32的外侧方,以利摆动之用;当摇椅欲作大幅度的来回摆动时,则必需将座板20往前移动,且会使座板20带动侧板21、22亦跟着往前移动,此时,由于摇杆25的从轴部251是插置于侧板21、22内的轴承5内转动,且摇杆25的原轴部250则是套置于撑体30的轴杆35上转动;因此,侧板21、22在往前移动时,会使后端的摇杆25原轴部250外露于侧板21、22的外侧,且使摇杆25与侧板21、22间形成一夹角缝隙A,此时,由于摇杆25的原轴部250与侧板21、22内侧间的距离大于从轴部251与侧板21、22内侧间的距离,且使摇杆25的连动部252呈斜向设置于支撑座组3的撑体30及两侧板21、22的内侧,并使该原轴部250与侧板21、22间的距离至少需大于3公分以上;所以,当摇杆25与侧板21、22间呈相对往复来回运动时,不会因为摇杆25与侧板21、22间有剪力产生而出现切(折)断手指的意外危险发生;本技术的优点是,在使用时不但能使摇椅摇摆时的摇杆与侧板内侧间形成一安全距离,以有效确实的防止手指在无意中伸入摇杆与侧板间所形成的缝隙内,而不会有切(折)断手指的意外危险发生,可提高消费者在使用时的安全保障性,同时,亦能增加消费的使用率及刺激其购买欲,进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及竞争力。权利要求1.一种摇椅,主要是在座板两侧向下枢设有侧板,且在两侧板间设置有支撑座组,并于支撑座组与侧板间枢设有摇杆;摇杆的上下两端则分别形成原轴部及从轴部,且使原轴部及从轴部的一端能分别与支撑座组、侧板枢设转动;其主要特征在于摇杆的原轴部外侧与侧板内侧间的距离大于从轴部外侧与侧板内侧间的距离,且使摇杆呈斜向设置;使摇杆与侧板内侧间形成一安全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椅,其特征在于原轴部与从轴部间借由连动部加以连接设置,且该摇杆的连动部呈斜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椅,其特征在于原轴部外侧与侧板内侧间的距离至少需大于3公分以上。专利摘要一种摇椅,在摇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原轴部及从轴部,原轴部及从轴部的一端能分别与支撑座组、侧板枢设转动;其特征是原轴部与侧板间的距离大于从轴部与侧板间的距离,且摇杆呈斜向设置;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时摇杆与侧板内侧间形成一安全距离,当手指无意中伸入摇杆与侧板间所形成的缝隙时,不会有切(折)断手指的意外危险发生,可提高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性,亦能增加消费的使用率、刺激购买欲,进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及竞争力。文档编号A47C3/02GK2390486SQ9925378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江勋臣 申请人:江勋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椅,主要是在座板两侧向下枢设有侧板,且在两侧板间设置有支撑座组,并于支撑座组与侧板间枢设有摇杆;摇杆的上下两端则分别形成原轴部及从轴部,且使原轴部及从轴部的一端能分别与支撑座组、侧板枢设转动;其主要特征在于:摇杆的原轴部外侧与侧板 内侧间的距离大于从轴部外侧与侧板内侧间的距离,且使摇杆呈斜向设置;使摇杆与侧板内侧间形成一安全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勋臣
申请(专利权)人:江勋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