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078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保护箱、散热板、上盖、循环泵、内箱和出水头,所述散热板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表面,所述保护箱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的进气口,所述吸气头通过插接进气口固定在保护箱左侧,所述吸气头由连管、弯管、套管和吸盘组成,所述连管数量为两个,所述连管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连管顶部左端通过弯管与底部连管相连。本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结构简练巧妙,安装操作便捷,余热回收效果好,节约资源使用,提高经济效益;蒸汽从出口排出后,通过吸气头的连管与进气口相连,蒸汽进入保护箱的内箱内,蒸汽在内箱内在水道内自然液化成水后,经过滤芯过滤,安全可靠,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蒸汽余热处理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余热回收利用是指将工业过程产生的余热再次回收重新利用。主要技术包括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现有的余热处理装置在蒸汽收集时,容易造成蒸汽分散,而且效果低,由于设计原因,还存在过热引发开锅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保护箱、散热板、上盖、循环泵、内箱和出水头,还包括滤芯、连管、弯管、套管和吸盘,所述散热板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表面,所述保护箱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的进气口,所述吸气头通过插接进气口固定在保护箱左侧,所述吸气头由连管、弯管、套管和吸盘组成,所述连管数量为两个,连管成L型连接,所述连管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连管顶部左端通过弯管与底部连管相连,所述连管底面插接在套管顶部,所述吸盘焊接在套管底面,所述吸盘为锥形设计,所述保护箱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盖,所述上盖表面开设连接循环泵的连接口,所述循环泵通过螺钉垂直固定在上盖顶部,所述内箱放置在保护箱内,所述内箱顶部一体化成型设有连接循环泵的护口,所述内箱内开设蒸气流通的水道,所述水道内竖直间隔安装有滤芯,所保护箱右侧底部水平安装有出水头,所述出水头顶部设置控制出水头工作的转把。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盘底部一体化成型设有挡环,所述挡环位于吸盘底部四周,吸盘通过挡环防止蒸汽从底部分散。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循环泵通过外接电源供电,所述循环泵穿过上盖内的连接口与内箱顶部的护口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进气口穿过内箱左侧壁,进气口与内箱贯通,所述护口位于内箱顶部,护口从顶部与内箱联通,所述出水头穿过保护箱右侧底部与内箱从底部右侧联通。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散热板表面间隔开设矩形散热槽,所述散热板内壁与内箱侧壁相连,防止内箱热量高造成的开锅。与现有的蒸汽余热回收技术相比,本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结构简练巧妙,安装操作便捷,余热回收效果好,节约资源使用,提高经济效益;在工厂进行蒸汽余热回收,安装处理装置时,将吸气头对准蒸汽出口上部,吸气头通过进气口安装在保护箱侧面,循环泵固定在保护箱上盖顶面,安装完成后,将循环泵接入电源,蒸汽从出口排出后,通过吸气头的连管与进气口相连,蒸汽进入保护箱的内箱内,蒸汽在内箱内在水道内自然液化成水后,经过滤芯过滤,通过循环泵的带动,转动转把,从保护箱右侧底部的出水头流出,也可通过蒸汽对内箱的水进行加热后在排出,十分方便,保护箱两侧设有散热板,防止内箱内蒸汽过热造成开锅,引发的危险,安全可靠,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部件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水箱平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吸气头结构图。图中:1、吸气头,2、保护箱,3、循环泵,4、散热板,5、出水头,6、连接口,7、上盖,8、护口,9、进气口,10、内箱,11、转把,12、水道,13、滤芯,14、连管,15、弯管,16、套管,17、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所示,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1、保护箱2、散热板4、上盖7、循环泵3、内箱10和出水头5,还包括滤芯13、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所述散热板4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2表面,所述保护箱2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1的进气口9,所述吸气头1通过插接进气口9固定在保护箱2左侧,所述吸气头1由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组成,所述连管14数量为两个,连管14成L型连接,所述连管14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9,连管14顶部左端通过弯管15与底部连管14相连,所述连管14底面插接在套管16顶部,所述吸盘17焊接在套管16底面,所述吸盘17为锥形设计,所述保护箱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盖7,所述上盖7表面开设连接循环泵3的连接口6,所述循环泵3通过螺钉垂直固定在上盖7顶部,所述内箱10放置在保护箱2内,所述内箱10顶部一体化成型设有连接循环泵3的护口8,所述内箱10内开设蒸气流通的水道12,所述水道12内竖直间隔安装有滤芯13,所保护箱2右侧底部水平安装有出水头5,所述出水头5顶部设置控制出水头5工作的转把11。所述吸盘17底部一体化成型设有挡环,所述挡环位于吸盘17底部四周,吸盘17通过挡环防止蒸汽从底部分散。所述循环泵3通过外接电源供电,所述循环泵3穿过上盖7内的连接口6与内箱10顶部的护口8相连。所述进气口9穿过内箱10左侧壁,进气口9与内箱10贯通,所述护口8位于内箱10顶部,护口8从顶部与内箱10联通,所述出水头5穿过保护箱2右侧底部与内箱10从底部右侧联通。所述散热板4表面间隔开设矩形散热槽,所述散热板4内壁与内箱10侧壁相连,防止内箱10热量高造成的开锅。本技术工作原理:在工厂进行蒸汽余热回收,安装处理装置时,将吸气头1对准蒸汽出口上部,吸气头1通过进气口9安装在保护箱2侧面,循环泵3固定在保护箱2上盖7顶面,安装完成后,将循环泵3接入电源,蒸汽从出口排出后,通过吸气头1的连管14与进气口9相连,蒸汽进入保护箱2的内箱10内,蒸汽在内箱10内在水道12内自然液化成水后,经过滤芯13过滤,通过循环泵3的带动,转动转把11,从保护箱2右侧底部的出水头5流出,也可通过蒸汽对内箱10的水进行加热后在排出,十分方便,保护箱2两侧设有散热板4,防止内箱10内蒸汽过热造成开锅,引发的危险,安全可靠。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1)、保护箱(2)、散热板(4)、上盖(7)、循环泵(3)、内箱(10)和出水头(5),还包括滤芯(13)、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2)表面,所述保护箱(2)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1)的进气口(9),所述吸气头(1)通过插接进气口(9)固定在保护箱(2)左侧,所述吸气头(1)由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组成,所述连管(14)数量为两个,连管(14)成L型连接,所述连管(14)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9),连管(14)顶部左端通过弯管(15)与底部连管(14)相连,所述连管(14)底面插接在套管(16)顶部,所述吸盘(17)焊接在套管(16)底面,所述吸盘(17)为锥形设计,所述保护箱(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盖(7),所述上盖(7)表面开设连接循环泵(3)的连接口(6),所述循环泵(3)通过螺钉垂直固定在上盖(7)顶部,所述内箱(10)放置在保护箱(2)内,所述内箱(10)顶部一体化成型设有连接循环泵(3)的护口(8),所述内箱(10)内开设蒸气流通的水道(12),所述水道(12)内竖直间隔安装有滤芯(13),所保护箱(2)右侧底部水平安装有出水头(5),所述出水头(5)顶部设置控制出水头(5)工作的转把(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1)、保护箱(2)、散热板(4)、上盖(7)、循环泵(3)、内箱(10)和出水头(5),还包括滤芯(13)、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2)表面,所述保护箱(2)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1)的进气口(9),所述吸气头(1)通过插接进气口(9)固定在保护箱(2)左侧,所述吸气头(1)由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组成,所述连管(14)数量为两个,连管(14)成L型连接,所述连管(14)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9),连管(14)顶部左端通过弯管(15)与底部连管(14)相连,所述连管(14)底面插接在套管(16)顶部,所述吸盘(17)焊接在套管(16)底面,所述吸盘(17)为锥形设计,所述保护箱(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盖(7),所述上盖(7)表面开设连接循环泵(3)的连接口(6),所述循环泵(3)通过螺钉垂直固定在上盖(7)顶部,所述内箱(10)放置在保护箱(2)内,所述内箱(10)顶部一体化成型设有连接循环泵(3)的护口(8),所述内箱(10)内开设蒸气流通的水道(12),所述水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士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海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