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速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037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体速冷装置,包括制冷容器、制冷水路、半导体制冷片、冷传导器和散热装置,制冷容器内设有封闭内腔,制冷水路置于封闭内腔中,制冷水路两端分别延伸出制冷容器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冷传导器固定在制冷容器外,冷传导器一端延伸进封闭内腔中,冷传导器另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相抵,散热装置固定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上。此款液体速冷装置,散热装置将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热量带走,以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有更大的制冷量,常温水由进水口流入,常温水通过冷传导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实现冷交换,出水口流出低温水,水保持流动,干净卫生,不易滋生细菌,低温水制水速度快,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速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饮水设备
,具体是一种液体速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饮水设备,其主要通过压缩机制冷使储水箱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为设定的温度,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当用户需要取低温水时,通常是将常温水注入储水箱中置换出低温水,或直接将储水箱中的低温水排出,受饮水设备体积和制冷功率所限,无法做到出水即冷,只能按储水箱容积一比一出水,因此,储水箱低温水排完后,然后需要进入等待制冷状态,用户等待时间长、体验较差;(2)使用储水箱储水,使用时间久,储水箱内容易滋生细菌,而且,水长时间在储水箱中滞留,出水不新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饮水设备快速降低常温水的液体速冷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体速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制冷容器、制冷水路、半导体制冷片、冷传导器和散热装置,制冷容器内设有封闭内腔,制冷水路置于封闭内腔中,制冷水路两端分别延伸出制冷容器形成进水口和出水口,冷传导器固定在制冷容器外,冷传导器一端延伸进封闭内腔中,冷传导器另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相抵,散热装置固定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上。此款液体速冷装置,散热装置将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热量带走,以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有更大的制冷量,常温水由进水口流入,常温水通过冷传导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实现冷交换,出水口流出低温水,水保持流动,干净卫生,不易滋生细菌,低温水制水速度快,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进一步,所述制冷水路为导热管,导热管两端均为圆管、构成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导热管中部为扁平状。通过扩大制冷水路的冷交换面积,提高液体速冷装置的制冷效率,提高低温水制水速度。进一步,所述制冷水路还包括若干冷却翅片,冷却翅片设置在封闭内腔内,冷却翅片之间平行排列成一排,且导热管中部盘曲穿设冷却翅片内。更进一步扩大制冷水路的冷交换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所述制冷容器顶部设有开口,开口边缘形成有安装台阶,冷传导器固定在安装台阶内,并密封所述开口,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冷传导器外露面相抵固定连接。开口的设计使冷传导器与封闭内腔内的蓄冷介质充分接触,以更好的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的冷量传递给蓄冷介质。进一步,所述制冷容器包括隔热盒体和隔热上盖,隔热上盖和隔热盒体连接后的内腔构成所述封闭内腔,所述隔热上盖上设有所述开口。隔热盒体和隔热上盖设计,便于安装制制冷水路以及填充蓄冷介质,制冷容器隔热,避免蓄冷介质的冷量外泄,降低低温水的制水效率。进一步,所述冷传导器朝向制冷容器一侧设有传导翅片,传导翅片穿过开口进入封闭内腔。传导翅片能够更好的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的冷量传递给蓄冷介质。进一步,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翅片和风扇,散热翅片固定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且散热翅片的缺口方向与半导体制冷片相背设置,风扇固定在散热翅片有缺口的一侧,并使散热翅片处于风扇的负压区内。散热翅片和风扇将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的热量带走,以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吸收更多的热量,即产生更好的冷量,提高低温水制水效率,低温水温度可以更低,而且散热装置和制冷容器一体设置,结构紧凑有利于饮水设备的小型化。另一中实施方式,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热传导器、换热管、散热翅片和风扇,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和散热翅片分别连接有热传导器,两个热传导器之间通过至少两根换热管连接,且热传导器和换热管内设有换热介质,以使两个热传导器通过换热管形成热交换回路,风扇固定在散热翅片有缺口的一侧,并使散热翅片处于风扇的负压区内。散热装置与制冷容器分体设计,并通过热交换管路换热,散热装置和制冷容器可以根据饮水设备结构调整其安装位置,便于制冷水路与饮水设备的其他水路整合设计,散热装置放置在更有利的位置,便于散热。进一步,所述封闭内腔中填充有蓄冷介质,蓄冷介质包裹封闭内腔中的制冷水路、冷传导器。冷传导器和制冷水路通过蓄冷介质换热,蓄冷介质利用其自身的高比热容,极大的提高了低温水制水效率。进一步,所述封闭内腔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蓄冷介质温度,便于对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此款液体速冷装置,散热装置将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热量带走,以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有更大的制冷量,常温水由进水口流入,常温水通过冷传导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实现冷交换,出水口流出低温水,水保持流动,干净卫生,不易滋生细菌,低温水制水速度快,提高用户使用体验。(2)再有,冷却翅片和导热管中部为扁平状设计,通过扩大制冷水路的冷交换面积,提高液体速冷装置的制冷效率,提高低温水制水速度。(3)其次,制冷容器隔热,避免蓄冷介质的冷量外泄,降低低温水的制水效率,隔热盒体和隔热上盖的设计,便于安装制制冷水路以及填充蓄冷介质,开口的设计使冷传导器与封闭内腔内的蓄冷介质充分接触,以更好的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的冷量传递给蓄冷介质。(4)然后,散热翅片和风扇将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的热量带走,以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吸收更多的热量,即产生更好的冷量,提高低温水制水效率,低温水温度可以更低,而且散热装置和制冷容器一体设置,结构紧凑有利于饮水设备的小型化;或者散热装置与制冷容器分体设计,并通过热交换管路换热,散热装置和制冷容器可以根据饮水设备结构调整其安装位置,便于制冷水路与饮水设备的其他水路整合设计,散热装置放置在更有利的位置,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5)另,冷传导器和制冷水路通过蓄冷介质换热,蓄冷介质利用其自身的高比热容,极大的提高了低温水制水效率,而且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蓄冷介质温度,便于对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制冷容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液体速冷装置,包括制冷容器1、制冷水路2、半导体制冷片3、冷传导器4和散热装置5。所述制冷容器1包括隔热盒体12和隔热上盖11,隔热上盖11和隔热盒体12连接后的内腔构成封闭内腔10,制冷水路2置于封闭内腔10中,制冷水路2两端分别延伸出制冷容器1形成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所述制冷水路2为导热管20,导热管20两端均为圆管、构成所述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导热管20中部为扁平状,制冷水路2还包括若干冷却翅片23,冷却翅片23设置在封闭内腔10内,冷却翅片23之间平行排列成一排,且导热管20中部盘曲穿设冷却翅片23内。所述隔热上盖11顶面设有开口13,开口13边缘形成有安装台阶14,冷传导器4朝向制冷容器1一侧设有传导翅片40,冷传导器4置于在安装台阶14内,传导翅片40穿过开口13进入封闭内腔10,冷传导器4密封所述开口13,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速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制冷容器(1)、制冷水路(2)、半导体制冷片(3)、冷传导器(4)和散热装置(5),制冷容器(1)内设有封闭内腔(10),制冷水路(2)置于封闭内腔(10)中,制冷水路(2)两端分别延伸出制冷容器(1)形成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冷传导器(4)固定在制冷容器(1)外,冷传导器(4)一端延伸进封闭内腔(10)中,冷传导器(4)另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端相抵,散热装置(5)固定在半导体制冷片(3)的热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速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制冷容器(1)、制冷水路(2)、半导体制冷片(3)、冷传导器(4)和散热装置(5),制冷容器(1)内设有封闭内腔(10),制冷水路(2)置于封闭内腔(10)中,制冷水路(2)两端分别延伸出制冷容器(1)形成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冷传导器(4)固定在制冷容器(1)外,冷传导器(4)一端延伸进封闭内腔(10)中,冷传导器(4)另一端与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端相抵,散热装置(5)固定在半导体制冷片(3)的热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速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冷水路(2)为导热管(20),导热管(20)两端均为圆管、构成所述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导热管(20)中部为扁平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体速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冷水路(2)还包括若干冷却翅片(23),冷却翅片(23)设置在封闭内腔(10)内,冷却翅片(23)之间平行排列成一排,且导热管(20)中部盘曲穿设冷却翅片(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体速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冷容器(1)顶部设有开口(13),开口(13)边缘形成有安装台阶(14),冷传导器(4)固定在安装台阶(14)内,并密封所述开口(13),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端与冷传导器(4)外露面相抵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液体速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冷容器(1)包括隔热盒体(12)和隔热上盖(11),隔热上盖(11)和隔热盒体(12)连接后的内腔构成所述封闭内腔(10),所述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周凤凤李中杨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