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914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筒身组件和筒头组件,所述筒身组件上设有连接轴,所述筒头组件上设有与连接轴转动插接的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弹性复位活动的卡块,卡块至少部分弹性外露于连接轴;所述连接孔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接轴与连接孔相插接时,卡块与卡槽相互卡扣连接。本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组装时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徒手即可完成安装,所以安装方便快捷;卡块弹性卡入卡槽中,保证筒身与筒头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失效,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电筒,具体是一种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功能手电筒中,有筒身与筒头可相对转动的,通过对筒头的转动使手电筒整体变形呈一字型或L字型,进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筒头与筒身现有的转动连接方式普遍存在组装难度大,组装效率低,结构不稳定等缺陷;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879469U公开了一种改进多功能的手电筒,具体公开了:包括筒身和筒头,筒头一端设有筒头倾斜端面,对应筒身一端设有与筒头倾斜端面配合的筒身倾斜端面,筒身倾斜端面上设有连接轴,对应筒头倾斜端面设有与连接轴插接转动配合的插接孔;连接轴按圆周方向设有限位槽,筒头上安装有延伸入限位槽内的限位杆,通过连接轴与插接孔的插接转动配合,实现筒头倾斜端面与筒身倾斜端面互相转动配合,使限位杆在限位槽的两端来回滑动,令筒头和筒身切换成直筒型或L型。该多功能手电筒中,筒头通过限位杆与筒身上的连接轴连接,实现筒头与筒身的相互转接,这种连接方式中限位杆插入筒头中,组装时需要借助相关工具实施,组装效率低,限位杆在日常使用中容易脱落,直接影响手电筒的使用寿命,而且限位杆外露部分会影响手电筒的整体外观;此外,为配合连接,连接轴上需要加工有限位槽,使连接轴的强度大大下降,加大连接轴的加工难度。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快捷、结构稳固可靠的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筒身组件和筒头组件,所述筒身组件上设有连接轴,所述筒头组件上设有与连接轴转动插接的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弹性复位活动的卡块,卡块至少部分弹性外露于连接轴;所述连接孔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接轴与连接孔相插接时,卡块与卡槽相互卡扣连接。所述卡槽为环形槽,筒头组件相对筒身组件转动时,卡块相对滑动在卡槽上。所述卡块可滑动的设置于连接轴上,卡块设置两块且彼此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作用卡块端部弹性外露于连接轴。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卡块上设有与弹性件连接的凸柱。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径向延伸的限位孔,卡块弹性复位滑动在限位孔上,且卡块端部突出限位孔。所述连接轴上设有连通筒身组件内腔的通孔。所述连接轴与连接孔之间密封配合。所述筒身组件上设有筒身配合面,连接轴设置于筒身配合面上,筒身配合面与筒身组件轴线之间的夹角无限接近45°,连接轴轴线与筒身配合面基本垂直;所述筒头组件上设有与筒身配合面配合的筒头配合面,连接孔设置于筒头配合面上,筒头配合面与筒头组件轴线之间的夹角无限接近45°,连接孔与筒头配合面基本垂直。所述筒头配合面上设有限位槽,筒身配合面上设置有至少部分伸入限位槽中的定位柱,筒头组件的转动使定位柱相对滑动在限位槽中,实现手电筒一字型或L字型的旋转定位。所述筒身配合面与筒头配合面之间密封配合。所述连接孔上设有用于引导卡块缩回连接轴中的导向面,筒身组件与筒头组件插接时,卡块滑动在导向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筒身组件上的连接轴上设置有卡块,筒头组件上的连接孔上设有卡槽,当筒身组件与筒头组件相互安装时,卡块与卡槽相互卡扣,实现筒身组件与筒头组件的连接。本转动连接结构组装时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徒手即可完成安装,所以安装方便快捷;卡块弹性卡入卡槽中,保证筒身与筒头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失效,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手电筒的局部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手电筒一字型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手电筒L字型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筒身的局部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筒头的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筒身与筒头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筒身与筒头组装状态的示意图(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中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9,本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筒身组件A和筒头组件B,筒头组件B相对筒身组件A转动至一定位置时,手电筒整体呈一字型或L字型,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要;筒身组件A端面上设有连接轴3,筒头组件B端面上设有与连接轴3转动插接的连接孔8;连接轴3上设置有弹性复位活动的卡块6,卡块6至少部分弹性外露于连接轴3;连接孔8内壁加工有相对凹陷的卡槽10;连接轴3与连接孔8相插接时,卡块6与卡槽10相互卡扣连接,实现筒身组件A与筒头组件B之间的转动连接。组装时,工人用手按压卡块6缩回连接轴3中,然后将连接轴3插入连接孔8中,当到达指定位置时,卡块6弹性复位外露于连接轴3并卡入卡槽10中,实现筒身组件A与筒头组件B之间的转动连接。本转动连接结构组装时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徒手即可完成安装,所以安装方便快捷;卡块6弹性卡入卡槽10中,保证筒身组件A与筒头组件B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失效,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进一步地,卡槽10为连接孔8内壁环形的凹槽,筒头组件B相对筒身组件A转动时,卡块6相对滑动在卡槽10中,有效保证卡块6与卡槽10的卡扣连接不会影响筒头组件B相对筒身组件A的转动活动。进一步地,卡块6可滑动的设置于连接轴3上,卡块6设置两块且彼此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两卡块6位于同一径向线上,弹性件5分别作用两卡块6端部弹性外露于连接轴3,以与卡槽10相卡扣。进一步地,弹性件5为螺旋弹簧,卡块6非外露端上设有与弹性件5插设连接的凸柱601,使弹性件5与卡块6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同时可方便卡块6和弹性件5安装在连接轴3上。进一步地,连接轴3内侧加工有径向延伸的限位孔12,卡块6弹性复位滑动在相应的限位孔12中,且卡块6端部突出限位孔12。进一步地,连接轴3内则设有连通筒身组件A内腔的通孔4,筒身组件A上电器元件外引的电源线穿过通孔4可伸入筒头组件B中与相应的电器元件电连接,使两组件中的电器元件可顺利连接;本实施例中,通孔4与限位孔12连通。进一步地,连接轴3外壁与连接孔8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1彼此密封配合;第一密封件1为密封圈,其装配于连接轴3外壁上的环形密封槽中。进一步地,筒身组件A端面上设有平整的筒身配合面2,连接轴3设置于筒身配合面2中部,筒身配合面2与筒身组件A轴线之间的夹角无限接近45°,连接轴3轴线与筒身配合面2基本垂直;筒头组件B端面上设有与筒身配合面2配合的筒头配合面11,连接孔8设置于筒头配合面11上,筒头配合面11与筒头组件B轴线之间的夹角无限接近45°,连接孔8与筒头配合面11基本垂直。进一步地,筒头配合面11上加工有与连接孔8同心的半圆形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筒身组件(A)和筒头组件(B),所述筒身组件(A)上设有连接轴(3),所述筒头组件(B)上设有与连接轴(3)转动插接的连接孔(8);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上设置有弹性复位活动的卡块(6),卡块(6)至少部分弹性外露于连接轴(3);所述连接孔(8)上设有卡槽(10);所述连接轴(3)与连接孔(8)相插接时,卡块(6)与卡槽(10)相互卡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筒身组件(A)和筒头组件(B),所述筒身组件(A)上设有连接轴(3),所述筒头组件(B)上设有与连接轴(3)转动插接的连接孔(8);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上设置有弹性复位活动的卡块(6),卡块(6)至少部分弹性外露于连接轴(3);所述连接孔(8)上设有卡槽(10);所述连接轴(3)与连接孔(8)相插接时,卡块(6)与卡槽(10)相互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0)为环形槽,筒头组件(B)相对筒身组件(A)转动时,卡块(6)相对滑动在卡槽(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6)可滑动的设置于连接轴(3)上,卡块(6)设置两块且彼此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弹性件(5)作用卡块(6)端部弹性外露于连接轴(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为螺旋弹簧,卡块(6)上设有与弹性件(5)连接的凸柱(6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电筒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上设有径向延伸的限位孔(12),卡块(6)弹性复位滑动在限位孔(12)上,且卡块(6)端部突出限位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宪刚邓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奥能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