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和热水提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274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1
提供送风装置和热水提供装置,送风装置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该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马达壳体,其包围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叶轮,其在比所述马达壳体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叶轮壳体,其包围所述叶轮;以及配件部件,其将所述马达壳体与所述叶轮壳体在轴向上隔着间隙地连结起来。所述叶轮具有:叶轮基座部,其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展;以及多个叶轮桨片,它们在所述叶轮基座部的下表面沿周向配置。对所述配件部件和所述叶轮壳体进行固定的第1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叶轮基座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和热水提供装置
本技术涉及送风装置和热水提供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7-193988号公报中公开了电动风扇。该电动风扇是西洛克风扇,具有送风机壳体、叶轮以及电动马达。送风机壳体是箱状的壳体部件。在送风机壳体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通路,该空气吸入口将空气吸入该叶轮的内径侧,该空气通路收集叶轮向径外周侧吹出的空气,并向空气吹出口引导。在送风机壳体的形成有空气吸入口的面的相反侧的底面上形成有向送风机壳体的内侧凹陷的凹部。电动马达具有将电动马达固定于送风机壳体的马达壳体。马达壳体具有有底筒状的筒状部和从筒状部的开口缘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凸缘部和送风机壳体的底面通过安装螺钉而结合。安装螺钉紧固于送风机壳体的凹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3988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17-193988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动风扇中,采用如下构造:为了对电动马达进行固定,而使设置于送风机壳体的凹部向送风机壳体的空气通路内突出。向空气通路内突出的固定构造有可能妨碍送风。另外,在日本特开2017-193988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动风扇中,马达壳体通过安装螺钉与送风机壳体结合,马达壳体与送风机壳体的轴向的距离非常近。因此,电动马达在通过叶轮的旋转而吸入送风机壳体内的空气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有可能容易受到热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马达受到热量的影响,并且能够抑制送风装置的送风效率的降低的技术。本技术的例示的方式的送风装置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该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马达壳体,其包围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叶轮,其在比所述马达壳体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叶轮壳体,其包围所述叶轮;以及配件部件,其将所述马达壳体与所述叶轮壳体在轴向上隔着间隙地连结起来。所述叶轮具有:叶轮基座部,其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展;以及多个叶轮桨片,它们在所述叶轮基座部的下表面沿周向配置。对所述配件部件和所述叶轮壳体进行固定的第1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叶轮基座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1固定部件的下端比所述叶轮壳体的上壁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在上述方式中,所述配件部件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上述方式中,所述配件部件具有:第1臂部,其沿径向延伸;连接部,其从所述第1臂部的径向外端部向轴向上方延伸;以及第2臂部,其从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配件部件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固定于所述轴的旋转叶片。在上述方式中,对所述配件部件和所述马达壳体进行固定的第2固定部件与所述第1固定部件配置在周向上的同一位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1固定部件和所述第2固定部件是具有螺纹牙的主体部沿轴向延伸的螺钉,所述第1固定部件和所述第2固定部件配置于径向上的不同位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1固定部件是具有螺纹牙的主体部沿轴向延伸的螺钉,所述螺钉的头部配置于所述叶轮壳体的内部,在所述叶轮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叶轮壳体开口部,所述螺钉的头部配置于比所述叶轮壳体开口部的内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1固定部件是具有螺纹牙的主体部沿轴向延伸的螺钉,所述螺钉的头部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本技术的例示的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具有:燃烧部,其生成燃烧气体;热交换部,其进行所述燃烧气体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以及所述送风装置。根据例示的本技术,能够抑制马达受到热量的影响,并且能够抑制送风装置的送风效率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的概略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图6是放大示出图3的虚线框所包围的部分的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配件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叶片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变形例的图。标号说明2:送风装置;11:轴;12:转子;13:定子;15:旋转叶片;16、16A:马达壳体;21:叶轮;22、22A:叶轮壳体;25、25A:配件部件;31、31A:第1固定部件;32、32A:第2固定部件;100:热水提供装置;101:燃烧部;102:热交换部;211:叶轮基座部;212:叶轮桨片;221:叶轮壳体开口部;251:第1臂部;252:连接部;253:第2臂部;BP:螺钉的主体部;C:中心轴线;HP:螺钉的头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在对马达1和送风装置2进行说明时,将图3所示的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1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对马达1和送风装置2进行说明时,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的叶轮21将马达1侧作为上侧,从而对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上下方向只是用于进行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分别表示由图1所示的燃烧部101生成的燃烧气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和下游。<1.热水提供装置>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水提供装置100的概略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水提供装置100是气体热水提供装置。如图1所示,热水提供装置100具有燃烧部101、热交换部102以及送风装置2。热水提供装置100还具有外壳体103和内壳体104。外壳体103收纳燃烧部101、热交换部102、送风装置2以及内壳体104。燃烧部101在进行热水提供运转时使燃料燃烧。燃烧部101生成燃烧气体。详细而言,燃烧部101是气体燃烧器。燃烧部101配置于外壳体103内的上游部。从未图示的气体提供管向燃烧部101提供燃料气体。燃烧部101所生成的燃烧气体对热交换部102进行加热,通过内壳体104内而向外部排出。在热水提供装置100进行热水提供运转时将燃烧部101点火。从入水管105向热交换部102提供的水与燃烧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从而使热水从出热水管106排出。送风装置2在开始热水提供运转的同时开始运转,送风装置2使在热交换中使用而温度降低后的燃烧气体向外部排出。因此,适当向热交换部102提供燃烧部101所产生的高温的燃烧气体。送风装置2配置于比热交换部102靠燃烧部101的下游侧的位置。送风装置2利用马达1的驱动吸入通过热交换部102后的燃烧气体,从排气口2a向外壳体103的外部排出燃烧气体。在图1中,虚线箭头示出燃烧气体的流动。排出的燃烧气体的温度例如为200℃左右,是比常温高很多的温度。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具有:/n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该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n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n马达壳体,其包围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n叶轮,其在比所述马达壳体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n叶轮壳体,其包围所述叶轮;以及/n配件部件,其将所述马达壳体与所述叶轮壳体在轴向上隔着间隙地连结起来,/n所述叶轮具有:/n叶轮基座部,其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展;以及/n多个叶轮桨片,它们在所述叶轮基座部的下表面沿周向配置,/n对所述配件部件和所述叶轮壳体进行固定的第1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叶轮基座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4 JP 2018-157649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该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
马达壳体,其包围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
叶轮,其在比所述马达壳体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轴,能够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叶轮壳体,其包围所述叶轮;以及
配件部件,其将所述马达壳体与所述叶轮壳体在轴向上隔着间隙地连结起来,
所述叶轮具有:
叶轮基座部,其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展;以及
多个叶轮桨片,它们在所述叶轮基座部的下表面沿周向配置,
对所述配件部件和所述叶轮壳体进行固定的第1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叶轮基座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部件的下端比所述叶轮壳体的上壁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件部件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件部件具有:
第1臂部,其沿径向延伸;
连接部,其从所述第1臂部的径向外端部向轴向上方延伸;以及
第2臂部,其从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邑茂雄杉山良太本田朋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