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锁及其执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62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执手锁及其执手结构,执手结构包括执手、壳体、执手头、内扭簧及外扭簧。内扭簧的第一内引脚安装于壳体,第二内引脚作用于执手头;外扭簧的第一外引脚安装于壳体,第二外引脚作用于执手头。而且,由于内扭簧与外扭簧反向扭转,故两者会产生反向的扭矩。因此,第二内引脚及第二外引脚会对执手头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在两个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可使执手头保持平衡。此时,执手头转动向任何方向转动,都需要克服内扭簧或外扭簧的扭力。因此,可抵消因装配间隙及加工误差带来的自由度,以使执手头在壳体内保持稳定。而执手与执手头固定连接,因此,执手在无外力作用时可保持在初始状态,避免了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执手锁及其执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锁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执手锁及其执手结构。
技术介绍
执手锁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锁具,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执手锁包括执手结构,而执手结构执手;包括面板、执手头模块、转块离合器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只需要转动执手,便可使执手头模块带动转块离合器模块旋转,实现开锁。然而,由于装配间隙及零件加工误差的存在,执手头模块在面板内具有一定自由度,从而导致执手在自然状态下会产生晃动,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执手锁的执手会产生晃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执手晃动的执手锁及其执手结构。一种执手结构,包括:执手;壳体,具有安装孔;执手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一端与所述执手固定连接;内扭簧,套设于所述执手头并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内扭簧具有第一内引脚及第二内引脚,所述第一内引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内引脚作用于所述执手头;外扭簧,收容于所述壳体并套设于所述内扭簧,所述外扭簧具有第一外引脚及第二外引脚,所述第一外引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外引脚作用于所述执手头,且所述内扭簧与所述外扭簧反向扭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引脚及所述第二外引脚均与所述执手头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抵持片及外抵持片,所述内抵持片及所述外抵持片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执手头可操作地旋转至使所述第二内引脚与所述内抵持片相抵接,或者所述第二外引脚与所述外抵持片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执手头上内凸起及外凸起,所述内凸起及所述外凸起沿所述执手头的径向间隔设置,并形成供所述内抵接片穿过的间隙,所述第二内引脚及所述第二外引脚分别与所述内凸起及所述外凸起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外扭簧套设于所述弧形板,所述内扭簧位于所述弧形板背向所述外扭簧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围绕所述安装孔的边缘还设置有环形套筒,所述内扭簧套设于所述环形套筒并位于所述环形套筒与所述弧形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多个开口朝向所述弧形板的卡槽,所述外扭簧夹持于所述卡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台,所述执手头可操作地转动至与两个所述限位凸台相抵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端与所述执手头远离所述执手的一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一种执手锁,包括: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执手结构;可安装于门体内的锁体,与所述执手头传动连接。上述执手锁及其执手结构,执手头受第二内引脚及第二外引脚的作用,且由于内扭簧与外扭簧反向扭转,故内扭簧及外扭簧会产生反向的扭矩,第二内引脚及第二外引脚会对执手头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在两个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可使执手头保持平衡。此时,执手头转动向任何方向转动,都需要克服内扭簧或外扭簧的扭力。因此,可抵消因装配间隙及加工误差带来的自由度,以使执手头在壳体内保持稳定。而执手与执手头固定连接,因此,执手在无外力作用时可保持在初始状态,避免了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执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执手结构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执手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执手锁(图未示)及其执手结构100。其中,执手锁包括执手结构100及锁体(图未示)。执手锁10主要被应用于各类门窗,锁体可设置于对应的门体内。执手结构100可驱动锁体在锁定与开锁状态之间切换。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执手结构100包括执手110、壳体120、执手头130、内扭簧140及外扭簧150。执手110用于用户握持及施力,一般由金属成型。而为了更方便地握持及施力,执手110一般呈L形。壳体120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用于收容执手头130、内扭簧140及外扭簧150等元件。壳体120一般由金属成型,可作为面板直接安装于门体的侧面。此外,执手结构100也可另外设置面板,而壳体120则固定于面板内。壳体120具有安装孔121,安装孔121贯穿壳体13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0包括下盖123及上盖125。下盖123与上盖125分开成型并通过螺钉拧紧,以构成中空结构。而且,下盖123与上盖125对应的位置开孔,以形成安装孔121。将壳体120分为两个部分成型,可方便组装壳体120内的各个元件。执手头130的材质一般为金属,其形状大致呈柱状。执手头130可转动地穿设于安装孔121内,且一端与执手110固定连接。此外,执手头130另一端与锁体传动连接。因此,通过操作执手110,便可驱动执手头130转动,进而带动锁体在锁定与开锁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执手结构100还包括轴套170。执手头130通过轴套170装配于壳体120,从而使得执手头130转动更顺畅。执手头130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执手110实现固定连接。譬如,螺纹连接、焊接、卡接等。本实施例中的执手头13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执手头130远离其开口的一端形成有定位柱(图未标),执手110的末端形成有插孔(图未标)。装配时,先将定位柱插入插孔,再从执手头130的开口拧入贯穿定位柱底部的螺钉,以将执手110与执手头130锁紧。显然,在不影响其他元件装配的前提下,执手110与执手头130也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0内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凸台127,执手头130可操作地转动至与两个限位凸台127相抵持。具体的,限位凸台127可与壳体120的内壁局部突出而形成,从而在两个限位凸台127之间形成转动空间。因此,执手头130的转动范围将被限制在该转动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执手结构100还包括转动块160。转动块160一端与执手头130远离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执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执手;/n壳体,具有安装孔;/n执手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一端与所述执手固定连接;/n内扭簧,套设于所述执手头并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内扭簧具有第一内引脚及第二内引脚,所述第一内引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内引脚作用于所述执手头;/n外扭簧,收容于所述壳体并套设于所述内扭簧,所述外扭簧具有第一外引脚及第二外引脚,所述第一外引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外引脚作用于所述执手头,且所述内扭簧与所述外扭簧反向扭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执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手;
壳体,具有安装孔;
执手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一端与所述执手固定连接;
内扭簧,套设于所述执手头并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内扭簧具有第一内引脚及第二内引脚,所述第一内引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内引脚作用于所述执手头;
外扭簧,收容于所述壳体并套设于所述内扭簧,所述外扭簧具有第一外引脚及第二外引脚,所述第一外引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外引脚作用于所述执手头,且所述内扭簧与所述外扭簧反向扭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引脚及所述第二外引脚均与所述执手头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执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抵持片及外抵持片,所述内抵持片及所述外抵持片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执手头可操作地旋转至使所述第二内引脚与所述内抵持片相抵接,或者所述第二外引脚与所述外抵持片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执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头上内凸起及外凸起,所述内凸起及所述外凸起沿所述执手头的径向间隔设置,并形成供所述内抵接片穿过的间隙,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亮罗正春刘彦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