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62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包括第一杆体、固定机构、紧固机构、滑筒、限位转盘、推杆、滑槽、限位圈及第二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滑筒的侧壁螺纹连接有限位转盘,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推杆滑动连接于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内部的滑槽的内部,进而便于将第一杆体插入到预制孔的内部后实现了滑筒的底部与预制孔的底部抵触,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重力将滑筒挤压,滑筒向第二杆体的方向移动,进而滑筒的底部将三个推杆挤压,三个推杆被滑筒挤压后向第二杆体内壁的滑槽方向移动,实现了推杆将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连成一个整体,避免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断裂,保证了电力的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杆,具体为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属于混凝土电杆

技术介绍
电杆是电的桥梁,让电运输到各个地方,我们常见的电杆有木制电杆,有水泥电杆,它们的高度不一,矗立在平原山间,遍布在人们周围。电杆的总类很多,常见的如:混凝土电杆用混凝土与钢筋或钢丝制成的电杆。铁杆:用生铁铸造的电杆,混凝土电杆有预应力和非预应力两种。电杆的截面形式有方形、八角形、工字形、环形或其他一些异型截面。最常采用的是环形截面和方形截面。然而,传统的混凝土电杆通常有较粗的、较细的两节组成,混凝土杆在长期支撑时较粗的混凝土电杆与较细的混凝土电杆之间产生缝隙、发裂的现象,若不对其进行加固导致两节混凝土电杆断裂,影响电线的电力的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可在安装时对两节混凝土电杆进行加固,增加两个电杆连接的稳定性,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输。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包括第一杆体及其焊接在所述第一杆体底部的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浇筑第二杆体,所述固定机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杆体及所述第二杆体进行加固的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滑筒、限位转盘、推杆、滑槽及限位圈,所述固定机构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杆体外侧壁的所述滑筒,所述滑筒的侧壁螺纹连接有所述限位转盘,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推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内部的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推杆的低端贯穿所述固定机构表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筒的内部,位于所述固定机构顶部的所述推杆的侧壁焊接所述限位圈。优选的,为了实现对所述第一杆体的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及固定孔,所述第一杆体的底部焊接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等距呈环形阵列开设有位于所述滑筒外侧的所述固定孔,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滑筒的内部,所述限位转盘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优选的,为了增加所述第二杆体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断裂,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滑槽呈三角形分布,且三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所述推杆。优选的,为了方便检修电线,所述第一杆体的侧壁关于所述推杆对应安装有三个攀爬机构,所述攀爬机构包括凹槽、踏板、转轴及驱动板,所述第一杆体的侧壁关于所述推杆对应垂直开设有所述凹槽,三个所述凹槽的内部水平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杆体之间转动连接的所述转轴,若干所述转轴的表面焊接有延伸至所述滑槽内部的所述踏板,三个所述推杆的侧壁等距焊接有位于所述踏板底部的所述驱动板。优选的,为了提高检修人员在攀爬时的安全性,所述攀爬机构还包括限位板,若干所述踏板的端部均焊接有所述限位板。优选的,为了实现当推杆向第二推杆的方向滑动时驱动板将所述踏板顶起,方便检修人员攀爬,所述推杆与所述驱动板之间的夹角为60度,且推杆与所述驱动板交错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滑筒的侧壁螺纹连接有限位转盘,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推杆滑动连接于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内部的滑槽的内部,进而便于将第一杆体插入到预制孔的内部后实现了滑筒的底部与预制孔的底部抵触,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重力将滑筒挤压,滑筒向第二杆体的方向移动,进而滑筒的底部将三个推杆挤压,三个推杆被滑筒挤压后向第二杆体内壁的滑槽方向移动,实现了推杆将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连成一个整体,避免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断裂,保证了电力的输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固定机构与紧固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第一杆体,2、固定机构,21、底座,22、固定孔,3、紧固机构,31、滑筒,32、限位转盘,33、推杆,34、滑槽,35、限位圈,4、第二杆体,5、攀爬机构,51、凹槽,52、限位板,53、踏板,54、转轴,55、驱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包括第一杆体1及其焊接在所述第一杆体1底部的固定机构2,所述第一杆体1的顶部浇筑第二杆体4,所述固定机构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杆体1及所述第二杆体4进行加固的紧固机构3,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滑筒31、限位转盘32、推杆33、滑槽34及限位圈35,所述固定机构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杆体1外侧壁的所述滑筒31,所述滑筒3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所述限位转盘32,所述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4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34,所述推杆3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及第二杆体4内部的所述滑槽34的内部,所述推杆33的低端贯穿所述固定机构2表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筒31的内部,位于所述固定机构2顶部的所述推杆33的侧壁焊接所述限位圈3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底座21及固定孔22,所述第一杆体1的底部焊接有所述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表面等距呈环形阵列开设有位于所述滑筒31外侧的所述固定孔22,所述推杆33的一端位于所述滑筒31的内部,所述限位转盘32位于所述底座21的顶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滑槽3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滑槽34呈三角形分布,且三个所述滑槽34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所述推杆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杆体1的侧壁关于所述推杆33对应安装有三个攀爬机构5,所述攀爬机构5包括凹槽51、踏板53、转轴54及驱动板55,所述第一杆体1的侧壁关于所述推杆33对应垂直开设有所述凹槽51,三个所述凹槽51的内部水平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杆体1之间转动连接的所述转轴54,若干所述转轴54的表面焊接有延伸至所述滑槽34内部的所述踏板53,三个所述推杆33的侧壁等距焊接有位于所述踏板53底部的所述驱动板5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攀爬机构5还包括限位板52,若干所述踏板53的端部均焊接有所述限位板5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推杆33与所述驱动板55之间的夹角为60度,且推杆33与所述驱动板55交错设置。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杆体1平放于地面将滑筒31滑动到底座21的表面,且底座21延伸到第一杆体1的外侧,将限位转盘32螺纹连接到位于底座21顶部的滑筒31,将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4通过提升设备抬起,将底座21的端部对准需要安装的地点,可以在地面开挖预制孔将第一杆体1插入到预制孔的内部后实现了滑筒31的底部与预制孔的底部抵触,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4的重力将滑筒31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包括第一杆体(1)及其焊接在所述第一杆体(1)底部的固定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的顶部浇筑第二杆体(4),所述固定机构(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杆体(1)及所述第二杆体(4)进行加固的紧固机构(3),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滑筒(31)、限位转盘(32)、推杆(33)、滑槽(34)及限位圈(35),所述固定机构(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杆体(1)外侧壁的所述滑筒(31),所述滑筒(3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所述限位转盘(32),所述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4)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34),所述推杆(3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及第二杆体(4)内部的所述滑槽(34)的内部,所述推杆(33)的低端贯穿所述固定机构(2)表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筒(31)的内部,位于所述固定机构(2)顶部的所述推杆(33)的侧壁焊接所述限位圈(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包括第一杆体(1)及其焊接在所述第一杆体(1)底部的固定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的顶部浇筑第二杆体(4),所述固定机构(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杆体(1)及所述第二杆体(4)进行加固的紧固机构(3),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滑筒(31)、限位转盘(32)、推杆(33)、滑槽(34)及限位圈(35),所述固定机构(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杆体(1)外侧壁的所述滑筒(31),所述滑筒(3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所述限位转盘(32),所述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4)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34),所述推杆(3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及第二杆体(4)内部的所述滑槽(34)的内部,所述推杆(33)的低端贯穿所述固定机构(2)表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筒(31)的内部,位于所述固定机构(2)顶部的所述推杆(33)的侧壁焊接所述限位圈(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安全型钢筋混凝土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底座(21)及固定孔(22),所述第一杆体(1)的底部焊接有所述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表面等距呈环形阵列开设有位于所述滑筒(31)外侧的所述固定孔(22),所述推杆(33)的一端位于所述滑筒(31)的内部,所述限位转盘(32)位于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杨春芳范世贤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饶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