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61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包括两个悬臂梁和四根立柱,四根立柱之间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层加固层,加固层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杆,沿立柱的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横杆之间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有呈X型的斜拉条,两个悬臂梁分别架设在两个相对立的立柱顶端,悬臂梁的底部连接有散力杆,散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位于悬臂梁的两侧的相对立的立柱上,两个悬臂梁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顶拉条,悬臂梁的顶端通过两个侧拉条分别与位于悬臂梁两侧的立柱顶端连接,两个悬臂梁的底端通过顶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良的承载能力和抗扭能力,建造时材料用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
技术介绍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输电塔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能源的重要转载体,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装备。在如今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以简单的施工方式和减少耗材为发展方向,所以输电塔的建造也要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轻质高强,结构稳定,实用性强是输电塔的建设要求。输电塔主要用来支撑高压送电线路,现有实体输电塔的结构多使用等肢角钢为主,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输电塔根据其受力特点以及稳定性一般分为拉线式和自立式铁塔。其主要特征为塔身与基础刚性连接或者半刚性连接,实现受力平衡与稳定则主要通过拉线固定塔架,并在架设过程中通过利用钢绞线的抗拉性能特点可以减小所需材料的用量,但是在相关理论、稳定性、占地面积以及结构位移等方面还有待改善。自立式铁塔则与拉线式铁塔有显著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实现塔身与基础刚性固定,使塔所承受的力都传递给基础。现有的输电塔结构的稳定性不高,而且建造时材料用量大。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850645U,于2015年12月9日公告的一种特高压输电塔,包括塔体和设置在所述塔体上的输电组件,所述塔体为由主材、斜材和与所述主材垂直设置的横材交错连接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主材由300mm级肢宽的角钢组成;所述输电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塔体顶端的架构体、与所述架构体垂直的横担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担上端设有地线支架。虽然该技术不但可以满足特高压输电或同塔多回输电,还具备占地小,施工方便的优点,但是稳定性不高,而且建造时材料用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输电塔结构的稳定性不高,而且建造时材料用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具有优良的承载能力和抗扭能力,建造时材料用量小的装配式输电塔结构。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包括两个悬臂梁和四根立柱,四根立柱之间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层加固层,所述的加固层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杆,沿立柱的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横杆之间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有呈X型的斜拉条,两个悬臂梁分别架设在两个相对立的立柱顶端,所述的悬臂梁的底部连接有呈L型的散力杆,所述的散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位于悬臂梁的两侧的相对立的立柱上,两个悬臂梁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顶拉条,所述的悬臂梁的顶端通过两个侧拉条分别与位于悬臂梁两侧的立柱顶端连接,两个悬臂梁的底端通过顶杆连接,所述的悬臂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角度为45度。四根立柱之间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层加固层,加固层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杆,加固层将四根立柱固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框架,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沿立柱的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横杆之间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有呈X型的斜拉条,斜拉条的设置能够抵抗弯矩和扭矩产生的结构形变,保证整体的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整体框架的受力能力,两个悬臂梁分别架设在两个相对立的立柱顶端,悬臂梁的底部连接有呈L型的散力杆,散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位于悬臂梁的两侧的相对立的立柱上,并且散力杆的端部连接在横杆与该立柱连接的节点上,两个悬臂梁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顶拉条,悬臂梁的顶端通过两个侧拉条分别与位于悬臂梁两侧的立柱顶端连接,两个悬臂梁的底端通过顶杆连接,悬臂梁在受到竖向力与水平分力的时候,会产生杠杆效应,通过顶拉条与顶杆来耗散水平分力,顶拉条受拉产生拉力,顶杆受压产生压力,能够减轻杠杆效应产生的破坏,此时散力杆受压,将竖向作用力分散到两侧的立柱上,通过侧拉条与散力杆的竖向力被分散到四根立柱上,并产生压力,与悬臂梁相接的立柱受主要压力,侧拉条的设置能够将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分散到悬臂梁两侧的立柱上,并对立柱产生拉力;散力杆能够将水平作用力分散到立柱与斜拉条上,立柱承受竖向压力,斜拉条承受拉力,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顶拉条和顶杆的设置能够减轻因水平方向作用力产生的弯矩对外伸悬臂梁造成的破坏,当悬臂梁两顶端的水平作用力大小与方向相同时,悬臂梁通过侧拉条受拉与散力杆受压传递到立柱与横杆形成的整体框架上,并对整体框架产生弯矩;当悬臂梁两顶端的水平作用力大小与方向不完全相同时,悬臂梁通过侧拉条受拉与散力杆受压传递到整体框架上并对整体框架产生扭矩,整体框架则通过横杆受压与斜拉条受拉来抵抗弯矩和扭矩产生的结构形变,保证输电塔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的横杆的两端设置有凸块,所述的立柱上对应凸块设置有插孔。横杆的两端设置有凸块,立柱上对应凸块设置有插孔,将横杆上的凸块插入立柱上对应的插孔中,即可实现横杆与立柱的稳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斜拉条与相连接的横杆之间的角度为45度。斜拉条与相连接的横杆之间的角度为45度,能够较好地抵抗水平方向拉力产生的扭矩及弯矩产生的结构形变,使得整体框架的稳定性好,以此充分发挥拉条的效用。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杆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的内腔内设置有缓冲杆,所述的缓冲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的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的滑块的侧壁上对应缓冲块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的缓冲块与相对应的缓冲槽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滑块的远离缓冲块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分别连接在相对应的悬臂梁的底端。顶杆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内腔内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块,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侧壁上对应缓冲块设置有缓冲槽,缓冲块与相对应的缓冲槽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滑块的远离缓冲块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分别连接在相对应的悬臂梁的底端,在悬臂梁受力时,会对连接杆产生一定的压力,连接杆受压力从而带动滑块在内腔内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簧力滑动,复位弹簧的设置能够很好地缓冲悬臂梁受到的外力,从而能够减轻因水平方向作用力产生的弯矩对外伸悬臂梁造成的破坏。作为优选,所述的缓冲块呈往靠近缓冲杆一侧面积逐渐增大的圆台形,所述的缓冲槽的形状与缓冲块的形状相匹配。缓冲块呈往靠近缓冲杆一侧面积逐渐增大的圆台形,缓冲槽的形状与缓冲块的形状相匹配,当滑块初始移动时,是通过该滑块内的缓冲弹簧的弹力带动对应的缓冲块移动的,当缓冲弹簧的弹力不足以带动缓冲块移动时,缓冲块会抵在缓冲槽的侧壁上,此时直接通过滑块推动缓冲块移动,该缓冲块的形状设计能够对缓冲弹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缓冲弹簧受力形变过大而受损伤,增加了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立柱的横截面为方形。立柱的横截面为方形,形状较为规则,便于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杆焊接在悬臂梁上。连接杆焊接在悬臂梁上,连接稳固,使用寿命长。因此,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具备下述优点: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具有优良的承载能力和抗扭能力,建造时材料用量小,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悬臂梁和散力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中顶杆的剖视图。图示说明:1-立柱,2-横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悬臂梁和四根立柱,四根立柱之间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层加固层,所述的加固层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杆,沿立柱的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横杆之间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有呈X型的斜拉条,两个悬臂梁分别架设在两个相对立的立柱顶端,所述的悬臂梁的底部连接有呈L型的散力杆,所述的散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位于悬臂梁的两侧的相对立的立柱上,两个悬臂梁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顶拉条,所述的悬臂梁的顶端通过两个侧拉条分别与位于悬臂梁两侧的立柱顶端连接,两个悬臂梁的底端通过顶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悬臂梁和四根立柱,四根立柱之间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层加固层,所述的加固层包括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杆,沿立柱的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横杆之间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有呈X型的斜拉条,两个悬臂梁分别架设在两个相对立的立柱顶端,所述的悬臂梁的底部连接有呈L型的散力杆,所述的散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位于悬臂梁的两侧的相对立的立柱上,两个悬臂梁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顶拉条,所述的悬臂梁的顶端通过两个侧拉条分别与位于悬臂梁两侧的立柱顶端连接,两个悬臂梁的底端通过顶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的两端设置有凸块,所述的立柱上对应凸块设置有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输电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拉条与相连接的横杆之间的角度为45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周平刘贤刘超董裘锞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