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登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458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登桥车,包括大梁、上护栏、下护栏、移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大梁两侧均连接上护栏和下护栏,所述大梁呈矩形设置,所述上护栏安装在大梁两侧的上部,所述下护栏安装在大梁两侧的下部,所述上护栏与大梁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上护栏立柱,所述下护栏与大梁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下护栏立柱,所述上护栏立柱和下护栏立柱均与大梁呈垂直设置,所述下护栏底部连接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下护栏底部,该一种移动登桥车,通过液压气缸和液压支腿调整大梁的工作角度,在大梁前端和后端连接唇板可以使叉车更加平稳的行驶到大梁,防止登桥时产生的晃动导致货物掉落或者洒落,大梁两侧的上护栏可以有效防止叉车偏移路线时掉下登桥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登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登桥车。
技术介绍
在卡车装卸货时,通常需要实用叉车将货物运送至车厢内,但是当车厢深度很深的情况下,叉车无法将货物排列在车厢内部,只能通过人力或者小型运输工具在车厢内再次排列,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和人工费用,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需要一种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稳固,能够通过液压支腿和液压气缸调整工作平台的角度供叉车行驶到车厢内进行装卸作业的移动登桥车。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登桥车,包括大梁、上护栏、下护栏、移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大梁两侧均连接上护栏和下护栏,所述大梁呈矩形设置,所述上护栏安装在大梁两侧的上部,所述下护栏安装在大梁两侧的下部,所述上护栏与大梁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上护栏立柱,所述下护栏与大梁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下护栏立柱,所述上护栏立柱和下护栏立柱均与大梁呈垂直设置,所述下护栏底部连接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下护栏底部。进一步的,所述下护栏立柱与下护栏的连接处设置有下护栏加强筋,所述下护栏立柱与大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大梁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大梁内均匀设置有竖梁,所述大梁内均匀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与上护栏平行,所述竖梁和横梁呈相交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钢管、矩形管、方管、卡槽、支撑件、轮轴、实心轮胎和液压气缸,所述钢管与竖梁呈平行设置,所述钢管两侧连接矩形管,所述矩形管另一端连接竖梁,所述矩形管与横梁呈平行设置,所述矩形管远离钢管的一侧连接方管,所述方管与钢管呈平行设置,所述方管上安装有一对卡槽,所述卡槽分别安装在靠近矩形管的一侧,所述方管通过卡槽连接竖梁,所述一对支撑件分别连接钢管两侧,所述支撑件呈垂直设置,所述支撑件另一侧分别连接轮轴,所述轮轴外包裹实心轮胎,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大梁上安装有第二固定件,所述液压气缸一端连接第一固定件,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件。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圆管、第三固定件、第四固定件和液压支腿,所述第三固定件安装在下护栏立柱上,所述第四固定件安装在液压支腿的一侧,所述圆管一端连接第三固定件,另一端连接第四固定件。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上覆盖有钢格板。进一步的,所述大梁一侧连接上唇板,另一侧连接第一下唇板和第二下唇板,所述第一下唇板和第二下唇板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内安装有电机吊耳,所述上唇板、第一下唇板和第二下唇板上均设置有花纹。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一种移动登桥车,通过液压气缸和液压支腿调整大梁的工作角度,在大梁前端和后端连接唇板可以使叉车更加平稳的行驶到大梁上,防止登桥时产生的晃动导致货物掉落或者洒落,大梁两侧的上护栏可以有效防止叉车偏移路线时掉下登桥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移动登桥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移动登桥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移动登桥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移动登桥车的移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移动登桥车的移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种移动登桥车,包括大梁1、上护栏2、下护栏3、移动机构4和支撑机构5,所述大梁1两侧均连接上护栏2和下护栏3,所述大梁1呈矩形设置,所述上护栏2安装在大梁1两侧的上部,所述下护栏3安装在大梁1两侧的下部,所述上护栏2与大梁1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上护栏立柱6,所述下护栏3与大梁1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下护栏立柱7,所述上护栏立柱6和下护栏立柱7均与大梁1呈垂直设置,所述下护栏3底部连接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机构5,所述支撑机构5连接下护栏3底部。所述下护栏立柱7与下护栏3的连接处设置有下护栏加强筋8,所述下护栏立柱7与大梁1的连接处设置有大梁加强筋31。所述大梁1内均匀设置有竖梁9,所述大梁1内均匀设置有横梁10,所述横梁10与上护栏2平行,所述竖梁9和横梁10呈相交设置。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钢管11、矩形管12、方管13、卡槽14、支撑件15、轮轴16、实心轮胎17和液压气缸18,所述钢管11与竖梁9呈平行设置,所述钢管11两侧连接矩形管12,所述矩形管12另一端连接竖梁9,所述矩形管12与横梁10呈平行设置,所述矩形管12远离钢管11的一侧连接方管13,所述方管13与钢管11呈平行设置,所述方管13上安装有一对卡槽14,所述卡槽14分别安装在靠近矩形管12的一侧,所述方管13通过卡槽14连接竖梁9,所述一对支撑件15分别连接钢管11两侧,所述支撑件15呈垂直设置,所述支撑件15另一侧分别连接轮轴16,所述轮轴16外包裹实心轮胎17,所述支撑件1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9,所述大梁1上安装有第二固定件20,所述液压气缸18一端连接第一固定件19,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件20。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圆管21、第三固定件22、第四固定件23和液压支腿24,所述第三固定件22安装在下护栏立柱7上,所述第四固定件23安装在液压支腿24的一侧,所述圆管21一端连接第三固定件22,另一端连接第四固定件23。所述横梁10上覆盖有钢格板25。所述大梁1一侧连接上唇板26,另一侧连接第一下唇板27和第二下唇板28,所述第一下唇板27和第二下唇板28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内安装有电机吊耳29,所述上唇板26、第一下唇板27和第二下唇板28上均设置有花纹30。该一种移动登桥车,通过液压气缸和液压支腿调整大梁的工作角度,在大梁前端和后端连接唇板可以使叉车更加平稳的行驶到大梁上,防止登桥时产生的晃动导致货物掉落或者洒落,大梁两侧的上护栏可以有效防止叉车偏移路线时掉下登桥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登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梁、上护栏、下护栏、移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大梁两侧均连接上护栏和下护栏,所述大梁呈矩形设置,所述上护栏安装在大梁两侧的上部,所述下护栏安装在大梁两侧的下部,所述上护栏与大梁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上护栏立柱,所述下护栏与大梁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下护栏立柱,所述上护栏立柱和下护栏立柱均与大梁呈垂直设置,所述下护栏底部连接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下护栏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登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梁、上护栏、下护栏、移动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大梁两侧均连接上护栏和下护栏,所述大梁呈矩形设置,所述上护栏安装在大梁两侧的上部,所述下护栏安装在大梁两侧的下部,所述上护栏与大梁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上护栏立柱,所述下护栏与大梁间均匀分布有数个下护栏立柱,所述上护栏立柱和下护栏立柱均与大梁呈垂直设置,所述下护栏底部连接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一侧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下护栏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登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栏立柱与下护栏的连接处设置有下护栏加强筋,所述下护栏立柱与大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大梁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登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内均匀设置有竖梁,所述大梁内均匀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与上护栏平行,所述竖梁和横梁呈相交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登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钢管、矩形管、方管、卡槽、支撑件、轮轴、实心轮胎和液压气缸,所述钢管与竖梁呈平行设置,所述钢管两侧连接矩形管,所述矩形管另一端连接竖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豪李丽丽白晓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豪成物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