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巍专利>正文

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2321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沉淀池、第一中间水箱、第一过滤单元、第二中间水箱、多维电催化单元、第二过滤单元、电吸附单元和污泥池,所述调节池输出端与下一级的沉淀池输入端连接,所述沉淀池输出端分别与下一级的第一中间水箱和污泥池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级电化学处理技术联合,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和污泥的排放量,且不受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限制,适用性广,处理效果优异,可以有效的降低COD,同时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磷、色度及重金属离子;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没有二次污染,具有环境友好型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火电厂发电过程中,为实现NOX的超低排放,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因其高效率、低费用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已成为电厂烟气脱硝中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由于催化剂使用寿命的限制,其活性逐渐下降,需进行再生,以恢复其催化活性。目前,脱硝催化剂再生主要包括物理清洗(如物理吹扫、高压水洗等)、化学清洗(如酸性清洗、碱性情洗、离子清洗等)和活性负载等。其中清洗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该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重金属离子浓度高、COD高及废水pH呈酸性等特点。传统的SCR催化剂再生废水处理方式主要是加药处理,用量大、效率低、成本高、废弃物体积庞大、受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限制、适用性低和不可以有效的降低COD,同时无法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磷、色度及重金属离子,不能满足目前废水处理系统的要求;针对这些缺陷,所以我们设计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采用多级电化学处理技术联合,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和污泥的排放量,且不受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限制,适用性广,处理效果优异,可以有效的降低COD,同时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磷、色度及重金属离子;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没有二次污染,具有环境友好型特点。<br>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沉淀池、第一中间水箱、第一过滤单元、第二中间水箱、多维电催化单元、第二过滤单元、电吸附单元和污泥池,所述调节池输出端与下一级的沉淀池输入端连接,所述沉淀池输出端分别与下一级的第一中间水箱和污泥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水箱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一过滤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二中间水箱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中间水箱输出端与下一级的多维电催化单元输入端连接,且所述多维电催化单元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二过滤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电吸附单元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池中的调节液为氢氧化钠溶液,且所述述调节池中的PH值为6-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池为斜板沉淀池。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为管式纳滤结构,且所述管式纳滤结构的微滤膜孔径范围为0.1-0.45μm的PVDF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维电催化单元的阳极材料为钛基涂层电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为碟片式过滤装置,所述电吸附单元为竖向并列排布的若干集电板,且所述集电板两侧各设有电极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再生废水进入调节池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为6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分离处理,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进入污泥池中,上清液进入第一中间水箱,由第一中间水箱进入第一过滤单元,第一过滤单元为管式纳滤结构,过滤出的低悬浮浓度的上清液进入第二中间水箱,高悬浮浓度的浓液进入沉淀池,斜板沉淀池和管式纳滤结构结合可以去除废水中80%左右固体悬浮物,第二中间水箱中废水进入多维电催化单元,多维电催化单元可以有效减低COD,同时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磷及色度,再经过第二过滤单元进入电吸附单元,经电吸附单元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后达标排放;该系统,采用多级电化学处理技术联合,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和污泥的排放量,且不受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限制,适用性广,处理效果优异,可以有效的降低COD,同时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磷、色度及重金属离子;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没有二次污染,具有环境友好型特点。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系统结构流程图;图中:1、调节池;2、沉淀池;3、第一中间水箱;4、第一过滤单元;5、第二中间水箱;6、多维电催化单元;7、第二过滤单元;8、电吸附单元;9、污泥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1、沉淀池2、第一中间水箱3、第一过滤单元4、第二中间水箱5、多维电催化单元6、第二过滤单元7、电吸附单元8和污泥池9,调节池1输出端与下一级的沉淀池2输入端连接,沉淀池2输出端分别与下一级的第一中间水箱3和污泥池9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中间水箱3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一过滤单元4输入端连接,第一过滤单元4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二中间水箱5输入端连接,第二中间水箱5输出端与下一级的多维电催化单元6输入端连接,且多维电催化单元6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二过滤单元7输入端连接,第二过滤单元7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电吸附单元8输入端连接;其中,调节池1中的调节液为氢氧化钠溶液,且述调节池1中的PH值为6-11;其中,沉淀池2为斜板沉淀池;其中,第一过滤单元4为管式纳滤结构,且管式纳滤结构的微滤膜孔径范围为0.1-0.45μm的PVDF膜;其中,多维电催化单元6的阳极材料为钛基涂层电极;其中,第二过滤单元7为碟片式过滤装置,电吸附单元8为竖向并列排布的若干集电板,且集电板两侧各设有电极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可再生废水进入调节池1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为6后,进入沉淀池2进行分离处理,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进入污泥池9中,上清液进入第一中间水箱3,由第一中间水箱3进入第一过滤单元4,第一过滤单元4为管式纳滤结构,过滤出的低悬浮浓度的上清液进入第二中间水箱5,高悬浮浓度的浓液进入沉淀池2,斜板沉淀池和管式纳滤结构结合可以去除废水中80%左右固体悬浮物,第二中间水箱5中废水进入多维电催化单元6,多维电催化单元6可以有效减低COD,同时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磷及色度,再经过第二过滤单元7进入电吸附单元8,经电吸附单元8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后达标排放;该系统,采用多级电化学处理技术联合,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和污泥的排放量,且不受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限制,适用性广,处理效果优异,可以有效的降低COD,同时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磷、色度及重金属离子;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没有二次污染,具有环境友好型特点。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沉淀池(2)、第一中间水箱(3)、第一过滤单元(4)、第二中间水箱(5)、多维电催化单元(6)、第二过滤单元(7)、电吸附单元(8)和污泥池(9),所述调节池(1)输出端与下一级的沉淀池(2)输入端连接,所述沉淀池(2)输出端分别与下一级的第一中间水箱(3)和污泥池(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水箱(3)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一过滤单元(4)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二中间水箱(5)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中间水箱(5)输出端与下一级的多维电催化单元(6)输入端连接,且所述多维电催化单元(6)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二过滤单元(7)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7)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电吸附单元(8)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沉淀池(2)、第一中间水箱(3)、第一过滤单元(4)、第二中间水箱(5)、多维电催化单元(6)、第二过滤单元(7)、电吸附单元(8)和污泥池(9),所述调节池(1)输出端与下一级的沉淀池(2)输入端连接,所述沉淀池(2)输出端分别与下一级的第一中间水箱(3)和污泥池(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水箱(3)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一过滤单元(4)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二中间水箱(5)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中间水箱(5)输出端与下一级的多维电催化单元(6)输入端连接,且所述多维电催化单元(6)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第二过滤单元(7)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单元(7)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电吸附单元(8)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硝催化剂再生废水多级电化学处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巍
申请(专利权)人:闫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