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296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该反渗透膜壳,包括中心管、绕设于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围设在中心管和反渗透膜外的外壳,外壳顶部设有端头,中心管与端头的同轴设置,外壳顶部设有第一原水进水管,外壳侧面设有第二原水进水管,第一原水进水管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原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端头上设有与第一原水进水管对应的第一原水进水口,端头上设有与第二原水进水管对应的第二原水进水口;端头靠近反渗透膜的一侧设有储水腔,储水腔与第一原水进水管和第二原水进水管均连通,储水腔靠近反渗透膜一侧设有透水板。方便管路连接,储水腔的设置可使得水均匀的流向反渗透膜,提高反渗透处理水的效率,同时可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渗透膜壳
本技术属于反渗透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
技术介绍
反渗透膜壳利用反渗透的原理对水进行净化。反渗透模壳包括中心管、缠绕与中心管外的反渗透膜、围设在反渗透膜外的外壳,外壳的两端设置有端头,两端的端头上设置有原水进水管、纯水出水管以及浓水出水管等结构。现有的反渗透膜壳,原水进水管只设置有一个,设置在反渗透膜壳的顶部或侧面,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原水进水管位置固定后,管路布置不方便。此外,因中心管的设置原水进水管设置在顶部时,偏离反渗透模壳的中心轴线,致使水流不均匀,侧面设置的原水进水管也存在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壳以解决原水进水管位置固定后,管路布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反渗透膜壳,包括中心管、绕设于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围设在中心管和反渗透膜外的外壳,外壳顶部设有端头,中心管与端头的同轴设置,外壳顶部设有第一原水进水管,外壳侧面设有第二原水进水管,第一原水进水管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原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端头上设有与第一原水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渗透膜壳,包括中心管、绕设于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围设在中心管和反渗透膜外的外壳,外壳顶部设有端头,中心管与端头的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外壳顶部设有第一原水进水管,外壳侧面设有第二原水进水管,第一原水进水管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原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端头上设有与第一原水进水管对应的第一原水进水口,端头上设有与第二原水进水管对应的第二原水进水口;/n端头靠近反渗透膜的一侧设有储水腔,储水腔与第一原水进水管和第二原水进水管均连通,储水腔靠近反渗透膜一侧设有透水板以使储水腔中的水流向反渗透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渗透膜壳,包括中心管、绕设于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围设在中心管和反渗透膜外的外壳,外壳顶部设有端头,中心管与端头的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外壳顶部设有第一原水进水管,外壳侧面设有第二原水进水管,第一原水进水管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原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端头上设有与第一原水进水管对应的第一原水进水口,端头上设有与第二原水进水管对应的第二原水进水口;
端头靠近反渗透膜的一侧设有储水腔,储水腔与第一原水进水管和第二原水进水管均连通,储水腔靠近反渗透膜一侧设有透水板以使储水腔中的水流向反渗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原水进水管设置在中心管的右侧,第二原水进水管设置在中心管的左侧,第一原水进水管与第二原水进水管相对设置以方便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其特征在于:定义储水腔与筛板相对应的一侧的腔壁为密封腔壁板,透水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密封腔壁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壁板外边缘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设有用于密封外壳和端头之间的缝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治强黄浩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南格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