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框架及起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23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吊具框架及起吊设备,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支撑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横梁铰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横梁之间固定有所述支撑件,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一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横梁铰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上述方案解决了目前吊具框架及起吊设备因拆装困难或无法拆卸给移位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具框架及起吊设备
本技术涉及起吊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吊具框架及起吊设备。
技术介绍
在基础建设或矿区开发的过程中,起吊设备是一种及其重要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因工作区域变化等原因,需要时常改变起吊设备的安装位置。目前,有的起吊设备拆装较为复杂,有的起吊设备无法拆卸,这均会给起吊设备的移位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吊具框架及起吊设备,以解决目前起吊设备因拆装困难或无法拆卸给移位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吊具框架,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支撑件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横梁铰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横梁之间固定有所述支撑件,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一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横梁铰接,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示支撑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二立柱两者之间固定有所述支撑件,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横梁和/或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相对设置,且二者通过所述第二侧部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之间,所述支撑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铰接。可选地,所述支撑件沿自身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铰接,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撑件沿自身长度相对的两端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另一端设有卡持缺口;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部具有卡持凸起,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所述卡持凸起和所述卡持缺口限位配合。可选地,沿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排布方向,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相对设置,且二者通过所述第二侧部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之间,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三侧部。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沿自身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沿自身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中,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叠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穿过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限位配合。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堆叠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二者的尺寸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尺寸、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尺寸。可选地,本技术公开的吊具框架还包括斜梁和底座,所述斜梁和所述底座连接,且二者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所述斜梁相对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底座均倾斜设置,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立柱相互垂直。可选地,本技术公开的吊具框架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基于上述任一吊具框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吊设备,其包括吊具和上述任一所述的吊具框架,所述吊具连接在所述吊具框架上。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吊具框架可以应用在起吊设备中,吊具框架中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通过连接件形成可拆卸连接关系,第一立柱和第一横梁之间,以及第二立柱和第二横梁之间均互相铰接,从而在拆卸该吊具框架的过程中,通过拆下连接件,即可使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互分离;同时,通过将支撑件从第一横梁和/或第一立柱上拆下,使得整个吊具框架被拆成多个部件,便于对吊具框架及整个起吊设备进行移位工作;相应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可以通过连接件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且支撑件与第一横梁和第一立柱连接完成后,可以使前述三者形成相对固定关系,从而保证整个吊具框架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稳定性,具备承重能力。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吊具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吊具框架中部分结构在方向A上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吊具框架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起吊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起吊设备中部分结构在方向B上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吊具框架中部分结构在方向C上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立柱、110-第一侧部、120-第二侧部、130-第三侧部、200-第二立柱、300-第一横梁、310-第一主体部、311-卡持凸起、320-第一连接部、400-第二横梁、410-第二主体部、420-第二连接部、500-支撑件、510-卡持缺口、600-连接件、700-斜梁、800-底座、900-吊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吊具框架和起吊设备,起吊设备包括该吊具框架和吊具900,吊具900可以通过螺栓等零件固定在吊具框架上,且为了提升整个起吊设备的易拆解性,吊具900与吊具框架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吊具900具体可以为手拉葫芦、电动葫芦或其他起重工具等。如图1-6所示,吊具框架包括第一立柱100、第二立柱200、第一横梁300、第二横梁400、支撑件500和连接件600。其中,第一立柱100和第二立柱200间隔设置,二者之间的具体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保证整个吊具框架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第一立柱100与第一横梁300铰接,第二立柱200与第二横梁400铰接,第一横梁300和第二横梁400通过连接件600可拆卸连接,从而在第一横梁300和第二横梁400相互分离之后,通过转动第一横梁300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00)、第二立柱(200)、第一横梁(300)、第二横梁(400)、支撑件(500)和连接件(600),其中,/n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二立柱(20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100)与所述第一横梁(300)铰接,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一横梁(300)之间固定有所述支撑件(500),且所述支撑件(500)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或所述第一横梁(3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立柱(200)与所述第二横梁(400)铰接,所述第一横梁(300)和所述第二横梁(400)通过所述连接件(600)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00)、第二立柱(200)、第一横梁(300)、第二横梁(400)、支撑件(500)和连接件(600),其中,
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二立柱(20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立柱(100)与所述第一横梁(300)铰接,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所述第一横梁(300)之间固定有所述支撑件(500),且所述支撑件(500)与所述第一立柱(100)和/或所述第一横梁(3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立柱(200)与所述第二横梁(400)铰接,所述第一横梁(300)和所述第二横梁(400)通过所述连接件(600)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示支撑件(5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横梁(400)和所述第二立柱(200)两者之间固定有所述支撑件(500),且所述支撑件(500)与所述第二横梁(40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00)包括第一侧部(110)、第二侧部(120)和第三侧部(130),所述第一侧部(110)和所述第三侧部(130)相对设置,且二者通过所述第二侧部(120)连接;
所述支撑件(500)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侧部(110)和所述第三侧部(130)之间,所述支撑件(500)通过连接件(600)与所述第一侧部(110)和所述第三侧部(130)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00)沿自身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100)铰接,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600)与所述第一横梁(30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00)沿自身长度相对的两端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100)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另一端设有卡持缺口(510);
所述第一横梁(300)与所述第一立柱(1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00)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部具有卡持凸起(311),沿所述第一横梁(300)的长度方向,所述卡持凸起(311)和所述卡持缺口(510)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框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阳洋李俊朋杨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神华天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