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储能单元以及提高储能单元直流侧电压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1398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7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储能单元以及提高储能单元直流侧电压的方法,属于液流电池领域,用于解决储能单元内部各电池模块间的SOC差异的问题,要点是电池模块Mi的正/负极电解液分别自电池模块Mi所对应的正/负极电解液储罐经由第一电解液循环管路输送分配至电池模块Mi内各个电堆后,通过所述第二电解液循环管路将各个所述电堆的极性相同电解液输送至与所输送的电解液极性保持一致的电池模块Mi+1所对应的电解液储罐内,效果是能够有效提高储能单元的直流侧电压,提升交流侧输出电压,降低系统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储能单元以及提高储能单元直流侧电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流电池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储能单元以及提高储能单元直流侧电压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不同应用领域针对储能系统产品的功率及容量有不同的需求,如针对家庭用户,为满足需求侧响应及谷电峰用等功能需求,储能系统的功率一般要达到数千瓦级和数十千瓦级;针对分布式发电及智能微网系统和工商业用户,储能系统的功率一般要达到百千瓦级和兆瓦级;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和电力系统调峰领域,储能系统的容量需求要达到兆瓦级和百兆瓦级以上。其中,电堆是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充放电,实现电能与化学能转化的场所,是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实现充放电的最小单位。从目前国内和国际生产和开发全钒液流电池产品的公司情况来看,单个电堆的额定功率大约在千瓦级和数十千瓦级,比如,日本住友电工公司生产的电堆最大达到42kW,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堆最大电堆达到33.5kW。针对百千瓦级、兆瓦以上级等更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成组方案。如通过电堆在电气方面串并联,并公用一套电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储能单元,具有n个相互串联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堆组、正极电解液储罐、负极电解液储罐以及用于供电解液传输的第一电解液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电池模块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储能单元,具有n个相互串联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堆组、正极电解液储罐、负极电解液储罐以及用于供电解液传输的第一电解液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电池模块Mi的正/负极电解液分别自电池模块Mi所对应的正/负极电解液储罐经由第一电解液循环管路输送分配至电池模块Mi内各个电堆后,通过第二电解液循环管路将各个所述电堆的极性相同电解液输送至与所输送的电解液极性保持一致的电池模块Mi+1所对应的电解液储罐内,其中1≤i<n;若i=n,则电池模块Mn的正/负极电解液分别自电池模块Mn所对应的正/负极电解液储罐经由第一电解液循环管路输送分配至电池模块Mn内各个电堆后,通过所述第二电解液循环管路将各个所述电堆的极性相同电解液输送至与所输送的电解液极性保持一致的电池模块M1所对应的电解液储罐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池模块的正/负极电解液储罐均分别配置有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液位检测器所对应的电解液储罐内的液位信号并将所述液位信号反馈至所述储能单元的电池管理系统以供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调节电解液流量,进而使得各电池模块正/负极电解液储罐液位趋于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还包括若干个变频控制器,所述变频控制器用于调节其所在的电池模块内的正/负极电解液流量。


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浩刘静豪孙凯张蓉蓉姚一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融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