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113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涉及物流分拣技术领域;包括控制系统、传输带I、传输带II、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所述传输带I和传输带II顺次排列,所述分流器设置在所述传输带II的终端,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传输带II处,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传输带、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的开启和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3D视觉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传输分路器联合应用,测量传输线上的包裹的尺寸和识别传输线上的异型包裹,传输到不同的分拣设备或分拣路向,使得该分拣系统可以使主通道处理各种形式、规格包裹,替代了专属人工处理多类型包裹,降低人工成本和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流分拣
,尤其涉及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分拣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在快递分拣中心,包裹的种类和尺寸多种多样,但是现有的自动化分拣设备不能适应多种类和多尺寸的包裹,如异形件、超大件和超小件。因此包裹在导入到分拣机之前,需要通过人工拣选的方式,将传输线上不符合上分拣机的包裹进行剔除,同时将符合上机的大小件,通过尺寸要求进行多路分流。目前各处理中心,在分拣的前处理阶段,对包裹的拣选方式,均为人工操作,此种方式需要的大量的人力消耗,同时限制了分拣前处理阶段的包裹处理效率,因此针对异形包裹的分拣分流装置亟待研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传输带I、传输带II、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所述传输带I和传输带II顺次排列,所述分流器设置在所述传输带II的终端,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传输带II处,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输带I、所述传输带II、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和所述分流器通信相连,以控制传输带、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的开启和运行。优选地,所述异形检测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传输带II处,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包括相机I,相机II和光栅,所述光栅安装在所述支架的立柱上,且所述光栅正对着所述传输带I和传输带II的连接处,所述相机I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以拍摄传输线上的包裹的顶面;所述相机II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下方,且相机II的拍摄方向正对着所述传输带I和所述传输带II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相机I采用3D工业相机,所述相机II采用3D线扫相机。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输带II上,以实时检测待分流的异形包裹的移动位置。本技术中提供的分流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1.包裹跟踪定位和形状判定功能在主通道上的邮件首先经过3D扫描相机,通过特定图像处理算法可判定包裹的尺寸大小和形状属性,主通道上多个感应光电可以对包裹进行实时跟踪定位。2.特殊包裹分离功能通过从图像系统判定的包裹外形属性,在跟踪包裹到达分离设备时,可依据其形状属性选择是否对包裹进行分离处理。3.对于各种邮件的适应能力由于异形件分流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主通道可以处理各种形式、规格的包裹,替代了现有的人工繁琐处理多类型包裹,降低人工成本和工作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异形包裹检测分流系统,通过3D视觉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传输分路器联合应用,测量传输线上的包裹的尺寸和识别传输线上的异型包裹,然后控制系统控制传输分路器将大件、小件和异形包裹分流,分别传输到不同的分拣设备或分拣路向,使得该分拣系统可以使主通道处理各种形式、规格包裹,替代了专属人工处理多类型包裹,降低人工成本和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的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使用状态图;图3是实施例1中整带式摆轮分向器模组的整体结构图;图4是实施例1中整带式摆轮分向器模组的内部结构图;图5是实施例1中整带式摆轮分向器模组的转向单元的结构图;图6是实施例1中整带式摆轮分向器模组的摆轮单元的整体结构图;图7是实施例1中整带式摆轮分向器模组的摆轮单元的内部结构图;图8是实施例2中整带式分流装置路线1的结构图;图9是实施例2中整带式分流装置路线2的结构图;图10是实施例2中整带式分流装置路线3的结构图;图11是异形件检测算法流程图;1是传输带I,2是传输带II,3是光栅,4是3D工业相机,5是支架,6是控制柜,7是3D线扫相机,8是光电传感器,9是分流器,10是传输带II,11是包裹运行的位置I,12是包裹运行的位置II,9-1是摆轮单元,9-2是分流器模块,9-3是上部端盖,9-4是支撑板,9-5是拨杆,9-6是换向电机,9-7是轴承座,9-8是电缆,9-9是横梁,9-10是接线器接头A,9-11是摆轮单元支撑折板,9-12是传送带,9-13是电机,9-14是接线器接头B,9-15是套筒,9-16是电缆,9-17是顶面张紧装置,9-18是换向滚筒,9-19是换向摆杆-A,9-20是换向竖杆,9-21是转向杆,9-22是换向横杆-B,9-23是转向轴,I是分流路线1,II是分流路线2,III是分流路线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系统、传输带I、传输带II、异形检测装置、光电传感器和分流器,所述传输带I和传输带II顺次排列,所述分流器设置在所述传输带II的终端,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传输带II处,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输带II上,以实时检测待分流的异形包裹的移动位置。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输带I、所述传输带II、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和所述分流器通信相连,以控制传输带、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的开启和运行。所述异形检测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传输带II处,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包括相机I,相机II和光栅,所述光栅安装在所述支架的立柱上,且所述光栅正对着所述传输带I和传输带II的连接处,所述相机I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以拍摄传输线上的包裹的顶面;所述相机II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下方,且相机II的拍摄方向正对着所述传输带I和所述传输带II的连接处。控制系统设置在控制箱内,控制箱可放在在任何空余地方。本实施例中所述相机I采用3D工业相机,所述相机II采用3D线扫相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分流器可以为任何具有分流转向功能的分流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紧凑型整带式摆轮分流器,如图2所示,包括3个整带式的分向器模组,每个模组包括上部端盖、支撑板、转向单元和安装在所述转向单元上的多个可插拔摆轮单元;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分向器模组的两端以支撑所述整带式摆轮分向器模组,所述上部端盖设置有与所述摆轮单元相对应的通孔,当所述上部端盖两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时多个摆轮单元与所述上部端盖形成一个承载面。安装时将摆轮单元经过套筒套入转向轴上端的扁轴上,在维修时,对摆轮单元施加向上的力F,当力大于摆轮单元重力和锁紧力时,摆轮单元即可在不拆卸盖板的情况下,将摆轮单元单独拿出。本实施例中分流器的所述转向单元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摆轮拨杆、轴承座、转向轴、换向组件、驱动装置、轴承座、横梁和转向杆,所述转向杆连接所述转向组件或所述摆轮单元,本实施例中转向杆与转向组件相连,所述转向组件与所述转向轴相连且所述摆轮拨杆与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横梁上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传输带I、传输带II、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所述传输带I和传输带II顺次排列,所述分流器设置在所述传输带II的终端,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传输带II处,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输带I、所述传输带II、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和所述分流器通信相连,以控制传输带、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的开启和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传输带I、传输带II、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所述传输带I和传输带II顺次排列,所述分流器设置在所述传输带II的终端,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传输带II处,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输带I、所述传输带II、所述异形检测装置和所述分流器通信相连,以控制传输带、异形检测装置和分流器的开启和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检测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传输带II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号王志明代铁山竺维燕刘春让孔祥虎韩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