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兑稀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959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兑稀釜,涉及兑稀釜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侧安装有进料机构,且主体的外侧焊接有连接管,所述主体的外侧连接有冷疑器,且主体的顶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连接有搅拌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装置需要进料时,通过装置分列三组进料口的作用,能够便于加工物料根据不同位置的进料口进行分离式放入操作,便于加工物料进入与腔室内进行初次混合工作,通过第一转轴的旋转作用,将带动活动板进行旋转操作,使得加工物料通过旋转方式进行搅拌均匀,防止加工物料进入装置时出现结团以及混合不均匀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兑稀釜
本技术涉及兑稀釜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兑稀釜。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生产水溶性涂料的设备中,兑稀釜是必不可少的,兑稀釜的作用是把涂料中物料混和后搅拌均匀,然而实现涂料进行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现有的兑稀釜装置在进行倒至物料操作时不具有混配功能,导致物料倒入装置内的均匀效率降低,现有的兑稀釜装置在完成搅拌混配工作时不具有调速功能,使得混配后的涂料通过出料口大量洒漏于地面上,使得涂料洒落于地面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降低装置对涂料进行出料操作使得清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兑稀釜装置在进行倒至物料操作时不具有混配功能,导致物料倒入装置内的均匀效率降低,现有的兑稀釜装置在完成搅拌混配工作时不具有调速功能,使得混配后的涂料通过出料口大量洒漏于地面上,使得涂料洒落于地面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降低装置对涂料进行出料操作使得清洁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兑稀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兑稀釜,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侧安装有进料机构,且主体的外侧焊接有连接管,所述主体的外侧连接有冷疑器,且主体的顶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连接有搅拌叶,且搅拌叶的外侧安装有毛刷,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出料机构,且主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料机构的内部包括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内部开设有腔室,所述进料口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板,所述进料口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且过滤板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所述过滤板的内部连接有吸附棉,且过滤板的外侧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过滤板的底部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外侧开设有滑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板通过第一转轴与进料口构成旋转结构,且活动板的中心点与腔室的中心点相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滤板通过滑块、滑槽与进料口之间为滑动结构,且过滤板等距设置有两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出料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压板,且压板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压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压板的底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开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底部安装有出料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板通过转盘与主体构成旋转结构,且压板的中轴线与出料口的中轴线相重合。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该装置需要进料时,通过装置分列三组进料口的作用,能够便于加工物料根据不同位置的进料口进行分离式放入操作,便于加工物料进入与腔室内进行初次混合工作,通过第一转轴的旋转作用,将带动活动板进行旋转操作,使得加工物料通过旋转方式进行搅拌均匀,防止加工物料进入装置时出现结团以及混合不均匀现象,使得该装置在倒入加工物料时具有自动化初级混合功能,提升该装置的多功能化效率,当加工物料完成混合操作进入装置内部进行二次加工搅拌操作时,加工物料在二次搅拌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通过过滤板内活性炭以及吸附棉的清洁作用,能够将加工物料加工时产生出的有毒气体进行吸附以及过滤杀毒工作,防止有毒气体排除时污染大自然环境以及工作环境,避免有毒气体对人工身体健康产生伤害,通过滑块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作用,能够将过滤板脱离进料口进行更换操作,使得过滤工作保质期持久,提升该装置工作状态时的过滤工作效率。2、本技术中,该装置完成二次搅拌加工工作后,通过出料口的出料作用,能够便于加工物料进行出料操作,通过压板内通孔的作用,能够在加工后的物料流至于压板下的凹槽中,同时通过压板设置一半通孔以及一半实板的作用时,能够在加工物料流下时达到均匀调速功能,防止大量加工物料同时流至于凹槽中,避免出现物料进行出料操作时因流速过快而导致物料掉落于地面,提升装置对加工物料出料时的调速工作效率,通过第二转轴连接转盘进行旋转作用,转盘在旋转的同时通过设置的多组预留孔作用,能够在物料流至于凹槽中通过预留孔作用达到平衡出料的速度,使得加工物料在出料时具有自动化二次调速功能,提升该装置的出料调速功能效率。3、本技术中,该装置通过连接管的作用,能够对水管进行连接操作,使得水液能够对装置内进行清洗出来,提升装置的清洁效率,通过冷疑器的作用,能够在装置工作状态时达到降温功能,防止该装置工作状态时出现高温引起自爆以及自燃事故现象,提升该装置工作状态时的安全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进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出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主体;2、连接管;3、冷疑器;4、电机;5、进料机构;501、进料口;502、腔室;503、第一转轴;504、活动板;505、过滤板;506、活性炭;507、固定块;508、吸附棉;509、滑块;510、滑槽;6、第二转轴;7、搅拌叶;8、毛刷;9、连接杆;10、出料机构;101、压板;102、出料口;103、转盘;104、通孔;105、凹槽;106、预留孔;11、支撑柱;12、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新型兑稀釜,包括主体1,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进料机构5,且主体1的外侧焊接有连接管2,主体1的外侧连接有冷疑器3,且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轴6,且第二转轴6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9,第二转轴6的外侧连接有搅拌叶7,且搅拌叶7的外侧安装有毛刷8,第二转轴6带动搅拌叶7以及毛刷8进行旋转式搅拌工作,使得该装置完成二次搅拌加工工作,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出料机构10,且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12。进一步的,进料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进料口501,且进料口501的内部开设有腔室502,进料口50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转轴503,且第一转轴503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板504,进料口501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505,且过滤板505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506,过滤板505的内部连接有吸附棉508,且过滤板505的外侧连接有固定块507,过滤板505的底部安装有滑块509,且滑块509的外侧开设有滑槽510,防止加工物料进入装置时出现结团以及混合不均匀现象,使得该装置在倒入加工物料时具有自动化初级混合功能,提升该装置的多功能化效率。进一步的,活动板504通过第一转轴503与进料口501构成旋转结构,且活动板504的中心点与腔室502的中心点相对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兑稀釜,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进料机构(5),且主体(1)的外侧焊接有连接管(2),所述主体(1)的外侧连接有冷疑器(3),且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轴(6),且第二转轴(6)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第二转轴(6)的外侧连接有搅拌叶(7),且搅拌叶(7)的外侧安装有毛刷(8),所述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出料机构(10),且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兑稀釜,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进料机构(5),且主体(1)的外侧焊接有连接管(2),所述主体(1)的外侧连接有冷疑器(3),且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轴(6),且第二转轴(6)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第二转轴(6)的外侧连接有搅拌叶(7),且搅拌叶(7)的外侧安装有毛刷(8),所述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出料机构(10),且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兑稀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进料口(501),且进料口(501)的内部开设有腔室(502),所述进料口(50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转轴(503),且第一转轴(503)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板(504),所述进料口(501)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505),且过滤板(505)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506),所述过滤板(505)的内部连接有吸附棉(508),且过滤板(505)的外侧连接有固定块(507),所述过滤板(505)的底部安装有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俊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质绝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