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所述卡脖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所述卡脖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金属导管,所述金属导管的延伸端设置有堵管,所述堵管的延伸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堵管的延伸端分别有圆周转动的挡片和用于通气的通气板组成,堵管使用时,提前将挡片和通气板进行错位,堵管安装后,通过顺时针旋转呈Y型结构的旋杆,使得挡片依次与大孔、中孔和小孔重合,从而使得通气板的通气量由大变小,实现堵管通气的可调节,缓解了患者的不适应感,缩短了患者的适应期,提高了堵管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
本技术涉及气管切开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临床医师均应掌握这一抢救技能。然而现有的用于气管术后的堵管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堵管大多为封闭或者半封闭结构,不便于调节,直接封闭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延长了患者的适应期;其次,现有的堵管与金属导管之间大多采用旋合连接,或者直接卡合,不仅操作步骤繁琐,而且用力不当,会导致金属导管移动,降低了堵管的使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用于气管术后的堵管通气无法调节和堵管的连接方式繁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所述卡脖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所述卡脖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金属导管,所述金属导管的延伸端设置有堵管,所述堵管的延伸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的内侧圆周滑动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挡片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挡片的旋杆,所述旋杆延伸至通气板的外部,且延伸端呈Y型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片与通气板贴覆,所述挡片的单片扇叶面积大于通气板的单片扇叶面积,所述挡片的后端面贴覆有与挡片形状一致,且与堵管内壁固定连接的衔接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气孔有大孔、中孔和小孔组成,所述大孔、中孔和小孔分别顺时针开设在通气板的单片扇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金属导管的外壁靠近开口处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平行于金属导管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堵管靠近开口处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槽远离开口端的延伸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磁片,所述滑块与滑槽的贴覆面固定连接有配合磁片的金属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片的半径大于最远通气孔到通气板圆心的距离。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堵管的延伸端分别有圆周转动的挡片和用于通气的通气板组成,堵管使用时,提前将挡片和通气板进行错位,堵管安装后,通过顺时针旋转呈Y型结构的旋杆,使得挡片依次与大孔、中孔和小孔重合,从而使得通气板的通气量由大变小,实现堵管通气的可调节,缓解了患者的不适应感,缩短了患者的适应期,提高了堵管的实用性。2、本技术中,通过金属导管的外壁两侧开设的滑槽,堵管与金属导管安装时,通过将滑块沿滑槽滑入,然后滑槽延伸端的磁片与滑块的金属片吸附,从而实现堵管的安装,操作步骤简单,而且安装稳定,对力度无要求,实现堵管与金属导管的自动吸附,从而提高了堵管与金属导管安装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堵管内部拆分图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导管前视图。图例说明:1、卡脖;2、绑绳;3、金属导管;4、堵管;5、滑槽;6、磁片;7、滑块;8、挡片;9、通气孔;901、大孔;902、中孔;903、小孔;10、旋杆;11、通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1,卡脖1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2,卡脖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金属导管3,金属导管3的延伸端设置有堵管4,堵管4的延伸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板11,通气板11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通气板11的内侧圆周滑动连接有挡片8,挡片8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通气板1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9,挡片8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挡片8的旋杆10,旋杆10延伸至通气板11的外部,旋杆10与通气板11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且延伸端呈Y型结构,Y型结构,便于使用者旋转。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挡片8与通气板11贴覆,挡片8的单片扇叶面积大于通气板11的单片扇叶面积,挡片8的后端面贴覆有与挡片8形状一致,且与堵管4内壁固定连接的衔接板,保证了挡片8调节时,堵管4内部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通气孔9有大孔901、中孔902和小孔903组成,大孔901、中孔902和小孔903分别顺时针开设在通气板11的单片扇叶上,使得圆周阵列的三片扇叶可以同时保持一致的通气量,保证了通气的均匀性。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金属导管3的外壁靠近开口处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平行于金属导管3长度方向的滑槽5,堵管4靠近开口处的内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与滑槽5滑动连接的滑块7,利用滑动连接,滑块7直接滑入滑槽5即可,节省了堵管4与金属导管3之间的安装步骤。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滑槽5远离开口端的延伸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磁片6,滑块7与滑槽5的贴覆面固定连接有配合磁片6的金属片,磁片6和金属片的设置,保证了堵管4的轻质,同时提高了堵管4与金属导管3之间安装的便捷性。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挡片8的半径大于最远通气孔9到通气板11圆心的距离,保证了通气板11与挡片8之间的密封性。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将堵管4的滑块7沿滑槽5滑入,然后滑槽5延伸端的磁片6与滑块7的金属片自动吸附,从而实现堵管4的安装,提高了堵管4与金属导管3安装的便捷性,通过顺时针旋转呈Y型结构的旋杆10,使得挡片8依次与大孔901、中孔902和小孔903重合,从而使得通气板11的通气量由大变小,衔接板、挡片8和通气板11之间紧密贴合,保证了堵管4的密封性,实现堵管4通气的可调节,缓解了患者的不适应感,缩短了患者的适应期,提高了堵管4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1),所述卡脖(1)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脖(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金属导管(3),所述金属导管(3)的延伸端设置有堵管(4),所述堵管(4)的延伸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板(11),所述通气板(11)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11)的内侧圆周滑动连接有挡片(8),所述挡片(8)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1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9),所述挡片(8)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挡片(8)的旋杆(10),所述旋杆(10)延伸至通气板(11)的外部,且延伸端呈Y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1),所述卡脖(1)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脖(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金属导管(3),所述金属导管(3)的延伸端设置有堵管(4),所述堵管(4)的延伸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板(11),所述通气板(11)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11)的内侧圆周滑动连接有挡片(8),所述挡片(8)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1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9),所述挡片(8)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挡片(8)的旋杆(10),所述旋杆(10)延伸至通气板(11)的外部,且延伸端呈Y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8)与通气板(11)贴覆,所述挡片(8)的单片扇叶面积大于通气板(11)的单片扇叶面积,所述挡片(8)的后端面贴覆有与挡片(8)形状一致,且与堵管(4)内壁固定连接的衔接板。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芹,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人民医院,廖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