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67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所述卡脖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所述卡脖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金属导管,所述金属导管的延伸端设置有堵管,所述堵管的延伸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堵管的延伸端分别有圆周转动的挡片和用于通气的通气板组成,堵管使用时,提前将挡片和通气板进行错位,堵管安装后,通过顺时针旋转呈Y型结构的旋杆,使得挡片依次与大孔、中孔和小孔重合,从而使得通气板的通气量由大变小,实现堵管通气的可调节,缓解了患者的不适应感,缩短了患者的适应期,提高了堵管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
本技术涉及气管切开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临床医师均应掌握这一抢救技能。然而现有的用于气管术后的堵管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堵管大多为封闭或者半封闭结构,不便于调节,直接封闭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延长了患者的适应期;其次,现有的堵管与金属导管之间大多采用旋合连接,或者直接卡合,不仅操作步骤繁琐,而且用力不当,会导致金属导管移动,降低了堵管的使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用于气管术后的堵管通气无法调节和堵管的连接方式繁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所述卡脖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所述卡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1),所述卡脖(1)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脖(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金属导管(3),所述金属导管(3)的延伸端设置有堵管(4),所述堵管(4)的延伸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板(11),所述通气板(11)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11)的内侧圆周滑动连接有挡片(8),所述挡片(8)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1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9),所述挡片(8)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挡片(8)的旋杆(10),所述旋杆(10)延伸至通气板(11)的外部,且延伸端呈Y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包括卡脖(1),所述卡脖(1)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绑绳(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脖(1)的内部中心位置处嵌设有金属导管(3),所述金属导管(3)的延伸端设置有堵管(4),所述堵管(4)的延伸端面固定连接有通气板(11),所述通气板(11)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11)的内侧圆周滑动连接有挡片(8),所述挡片(8)由圆周阵列的三个扇叶组成,所述通气板(1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气孔(9),所述挡片(8)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挡片(8)的旋杆(10),所述旋杆(10)延伸至通气板(11)的外部,且延伸端呈Y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管术后的通气孔可调型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8)与通气板(11)贴覆,所述挡片(8)的单片扇叶面积大于通气板(11)的单片扇叶面积,所述挡片(8)的后端面贴覆有与挡片(8)形状一致,且与堵管(4)内壁固定连接的衔接板。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芹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人民医院廖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