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66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由吸嘴罩、中间外壳和底部外壳形成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由吸嘴、雾气通道外壁及电源座架形成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药瓶、液体减压阀、雾化模块和由雾气通道外壁和雾气通道内壁构成的雾气通道,液体减压阀包括针管、液体减压阀上盖、液体减压阀底座、浮球和球阀管,雾化模块包括药液槽、微孔雾化片、微型气流感应器,通过吸嘴呼吸,在微型气流感应器附近形成气体流动,触发气流感应电路,起动雾化模块,在微孔雾化片作用下将内置药瓶中的药液雾化,雾气通过所述雾气通道进入吸嘴和口腔,进而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上述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结构紧凑、携带方便,能够有效改善使用者的呼吸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广泛的工业化引起的环境污染明显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空气污染包括雾霭对呼吸道健康的影响尤为明显。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肺癌报告,肺癌仍然是排名第一位的肿瘤死因。GLOBOCAN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世界新发现肺癌210万例,占所有新发现肿瘤病例的11.6%(排名第一),死亡180万例,占所有肿瘤死亡病例的18.4%(排名第一)。研究报告显示,PM2.5浓度每提高10ug/立方米,男性和女性的肺癌发病相对风险增加5.5%和14.9%。我国23.9%的肺癌死亡可以归咎于PM2.5污染;PM10浓度每提高10mg/立方米,肺癌死亡风险增加3.4%-6.0%。针对呼吸慢病的管理,专家指出,基层医生面对最广大的患者群体,但是医疗资源却存在不足。对于呼吸慢病中主要病种之一的哮喘,忽视哮喘的预防性治疗成为哮喘患者控制差的主要原因。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对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雾化吸入给药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现有的雾化吸入给药装置都是通过面罩在医院或住所应用,还没有便携式可随时随地使用的这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如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携带方便、便于操作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包括:由吸嘴罩、与所述吸嘴罩连接的中间外壳和与所述中间外壳连接的底部外壳形成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由吸嘴、与所述吸嘴连接的雾气通道外壁及与所述雾气通道外壁连接的电源座架形成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药瓶、与所述药瓶连接的液体减压阀、与所述液体减压阀连接的雾化模块,与所述雾化模块连接的电源及电路,和由所述雾气通道外壁与雾气通道内壁构成的雾气通道;所述液体减压阀包括液体减压阀上盖、固定在所述液体减压阀上盖上的针管、以及与所述液体减压阀上盖连接的液体减压阀底座,所述针管和所述药瓶连接,所述液体减压底座上固定有球阀管以及与所述球阀管松开或贴合的浮球,所述浮球连接有软线;所述雾化模块包括药液槽、设置于所述药液槽侧边的微孔雾化片、设置于所述药液槽外侧下端的微型气流感应器;通过所述吸嘴呼吸,在所述微型气流感应器附近形成气体流动,触发气流感应电路,起动所述雾化模块,在所述微孔雾化片作用下将内置所述药瓶中的药液雾化,雾气通过所述雾气通道进入所述吸嘴和口腔,进而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吸嘴为圆锥形或鸭嘴形。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药瓶固定于装瓶腔内,所述药瓶可更换。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雾气通道由内外两层薄壁环形部件构成。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雾气通道内壁的一端设有加温环。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微孔雾化片设置于所述药液槽的侧边。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座架上还开设有微孔。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的充电座,所述充电座与所述电源座架电性连接。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座通过USB接口形式与外部电源连接。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药液为烟味液体。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由吸嘴罩、与所述吸嘴罩连接的中间外壳和与所述中间外壳连接的底部外壳形成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由吸嘴、与所述吸嘴连接的雾气通道外壁及与所述雾气通道外壁连接的电源座架形成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药瓶、与所述药瓶连接的液体减压阀、与液体减压阀连接的雾化模块以及与所述雾化模块连接的电源及电路,和由所述雾气通道外壁与雾气通道内壁构成的雾气通道,所述液体减压阀包括液体减压阀上盖、固定在所述液体减压阀上盖上的针管、以及与所述液体减压阀上盖连接的液体减压阀底座,所述针管和所述药瓶连接,所述液体减压底座上固定有球阀管以及与所述球阀管松开或贴合的浮球,所述浮球连接有软线;所述雾化模块包括药液槽、设置于所述药液槽侧边的微孔雾化片、设置于所述药液槽外侧下端的微型气流感应器,通过所述吸嘴呼吸,在所述微型气流感应器附近形成气体流动,触发气流感应电路,起动所述雾化模块,在所述微孔雾化片作用下将内置所述药瓶中的药液雾化,雾气通过所述雾气通道进入吸嘴和口腔,进而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上述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结构紧凑、携带方便,能够有效改善使用者的呼吸系统。此外,所述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当更换内置药物为烟味液体时,能达到抽烟的感觉,可作为电子烟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取下第一壳体后显示第二壳体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以及取下吸嘴罩露出吸嘴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卸掉第一壳体和吸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卸去第二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卸去第一壳体后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的雾化模块与液体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的雾化模块和液体减压阀的爆炸图及剖视示意图。图中,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00-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本体、200-充电座、101-吸嘴罩、1011-锥形吸嘴、1012-鸭嘴型吸嘴、102-中间外壳、103-底部外壳、110-雾气通道、111-雾气通道外壁、112-雾气通道内壁、120-电源座架、130-药瓶、131-装瓶腔、140-加温环、150-雾化模块、151-微孔雾化片、152-雾化腔、153-药液槽、154-雾化腔上盖、160-电源、161-电源线路板、170-微型气流感应器、171-微型气流感应电路、172-微孔、180-液体减压阀、181-浮球、182-球阀管、183-针管、184-液体减压阀上盖、185-液体减压阀底座、186-软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由吸嘴罩、与所述吸嘴罩连接的中间外壳和与所述中间外壳连接的底部外壳形成的第一壳体;/n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由吸嘴、与所述吸嘴连接的雾气通道外壁及与所述雾气通道外壁连接的电源座架形成的第二壳体;/n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药瓶、与所述药瓶连接的液体减压阀、与所述液体减压阀连接的雾化模块,与所述雾化模块连接的电源及电路,和由所述雾气通道外壁与雾气通道内壁构成的雾气通道;/n所述液体减压阀包括液体减压阀上盖、固定在所述液体减压阀上盖上的针管、以及与所述液体减压阀上盖连接的液体减压阀底座,所述针管和所述药瓶连接,所述液体减压底座上固定有球阀管以及与所述球阀管松开或贴合的浮球,所述浮球连接有软线;/n所述雾化模块包括药液槽、设置于所述药液槽侧边的微孔雾化片、设置于所述药液槽外侧下端的微型气流感应器;/n通过所述吸嘴呼吸,在所述微型气流感应器附近形成气体流动,触发气流感应电路,起动所述雾化模块,在所述微孔雾化片作用下将内置所述药瓶中的药液雾化,雾气通过所述雾气通道进入吸嘴和口腔,进而进入人体呼吸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式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吸嘴罩、与所述吸嘴罩连接的中间外壳和与所述中间外壳连接的底部外壳形成的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由吸嘴、与所述吸嘴连接的雾气通道外壁及与所述雾气通道外壁连接的电源座架形成的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药瓶、与所述药瓶连接的液体减压阀、与所述液体减压阀连接的雾化模块,与所述雾化模块连接的电源及电路,和由所述雾气通道外壁与雾气通道内壁构成的雾气通道;
所述液体减压阀包括液体减压阀上盖、固定在所述液体减压阀上盖上的针管、以及与所述液体减压阀上盖连接的液体减压阀底座,所述针管和所述药瓶连接,所述液体减压底座上固定有球阀管以及与所述球阀管松开或贴合的浮球,所述浮球连接有软线;
所述雾化模块包括药液槽、设置于所述药液槽侧边的微孔雾化片、设置于所述药液槽外侧下端的微型气流感应器;
通过所述吸嘴呼吸,在所述微型气流感应器附近形成气体流动,触发气流感应电路,起动所述雾化模块,在所述微孔雾化片作用下将内置所述药瓶中的药液雾化,雾气通过所述雾气通道进入吸嘴和口腔,进而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式呼吸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迪朱群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丽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