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点滴系统
本技术涉及点滴工具
,具体为智能点滴系统。
技术介绍
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使用时,医务人员从包装中取出输液器,将插瓶针部分(穿刺器)插入输液瓶(如为输液袋,除非是进气管与插瓶针一体的输液器,否则不需要打开进气装置,即插入进气针或打开进气孔),挂输液瓶于输液杆上,排气至药液流至输液管下端,关紧调节器,再将静脉针刺入消毒好的静脉,固定好之后,解开止血带,调整流速。上面所述的输液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医院医护人员短缺,工作量大。2.多瓶(袋)输液时,数量越多,护士工作量越大。如何提供一种一次设定可完成多瓶(袋)的输液工作,节省了中间每次换瓶(袋)的次数,大大减轻护士工作量,成为本申请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点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点滴系统,包括输液器(7)和输液支架(2),所述输液器(7)包括静脉针(71)、输液软管(72)以及滴壶(73),滴壶(73)的出口端通过输液软管(72)连接有静脉针(7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7)还包括多通接头(74)和多个分支软管(77),多通接头(74)上分布设置有多个接口(75),其中一个接口(75)与滴壶(73)的进口端连通,每个分支软管(77)的一端与对应的接口(75)连通,分支软管(77)的另一端连接有穿刺器(78),所述输液支架(2)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挂钩装置(3)、控制阀装置、液体检测装置(5)以及下位机(6),所述挂钩装置(3)包括套装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点滴系统,包括输液器(7)和输液支架(2),所述输液器(7)包括静脉针(71)、输液软管(72)以及滴壶(73),滴壶(73)的出口端通过输液软管(72)连接有静脉针(7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7)还包括多通接头(74)和多个分支软管(77),多通接头(74)上分布设置有多个接口(75),其中一个接口(75)与滴壶(73)的进口端连通,每个分支软管(77)的一端与对应的接口(75)连通,分支软管(77)的另一端连接有穿刺器(78),所述输液支架(2)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挂钩装置(3)、控制阀装置、液体检测装置(5)以及下位机(6),所述挂钩装置(3)包括套装固定在输液支架(2)上的称重装置(31),称重装置(31)的称重端设置有挂瓶板(32),挂瓶板(32)的下端面分布设置有多个用于挂放药瓶(100)的挂钩(33);所述控制阀装置包括套装固定在输液支架(2)上的控制阀座板(41),控制阀座板(41)上安装有多个用于抵压分支软管(77)的外压式控制阀(4);所述液体检测装置(5)包括固定安装在输液支架(2)上的液体检测支架(51),液体检测支架(51)上开设有用于包覆滴壶(73)的U型支架槽(52),U型支架槽(52)的内壁安装有用于检测滴壶(73)内部药液有无的对射型红外光电传感器(53);所述下位机(6)包括下位机壳体(61)以及下位机壳体(61)内部的控制器(63),控制器(63)分别与称重装置(31)、外压式控制阀(4)以及对射型红外光电传感器(53)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点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31)包括称重壳体(35)和设置在称重壳体(35)内部的称重传感器(34),所述挂瓶板(32)的上端延伸有插板(37),插板(37)上端伸入称重壳体(35)内部且连接有压板(36),压板(3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飞,秦小燕,钱震宇,陈佳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