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模组
,尤其是涉及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除了数码相机之外,便携式电子设备如平板、手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安防、无人机等等,都需要配备镜头模组。为了获得更高的成像质量,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可变焦镜头,以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如图1所示,现有的可变焦镜头通常被设计成直通型,在组装时,需要将该可变焦镜头1P利用螺纹从镜座2P的顶端旋入,并将该镜座2P的底端安装至感光组件3P,以组装成可变焦的镜头模组。而该镜头模组在利用螺纹调焦的整个过程中,镜头1P与镜座2P之间螺纹部分的落尘防护是缺失的,因螺纹摩擦产生的粉尘将会对极隐藏在螺纹的间隙中。这样,在经过调焦、震动等一系列的操作后,这部分的粉尘就会落入镜座2P的内腔中,极易污染感光组件3P中的芯片,致使图像质量变差,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特别是在一些长期需要在震动、冲击环境(比如运动航拍类镜头模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镜座,其中所述镜座设有内螺纹;和/n一反装式镜头,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用于以反装的方式被组装于所述镜座,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包括:/n一镜筒主体,其中所述镜筒主体设有外螺纹,其中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螺纹能够与所述镜座的所述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n至少一透镜,其中所述至少一透镜被组装于所述镜筒主体;以及/n一防尘件,其中所述防尘件自所述镜筒主体向外延伸,并位于所述镜筒主体和所述镜座之间的螺纹连接处的下方,用于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落下的粉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镜座,其中所述镜座设有内螺纹;和
一反装式镜头,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用于以反装的方式被组装于所述镜座,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包括:
一镜筒主体,其中所述镜筒主体设有外螺纹,其中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螺纹能够与所述镜座的所述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至少一透镜,其中所述至少一透镜被组装于所述镜筒主体;以及
一防尘件,其中所述防尘件自所述镜筒主体向外延伸,并位于所述镜筒主体和所述镜座之间的螺纹连接处的下方,用于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落下的粉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防尘件与所述镜筒主体的底部一体地连接,以在所述镜筒主体的外周表面形成一环形凸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防尘件与所述镜筒主体的底部耦接,以在所述镜筒主体的外周表面形成一环形凸台。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防尘件设有一防尘槽,其中所述防尘槽自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面向下凹陷而成,以对应于所述螺纹连接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防尘件还设有一储尘腔,其中所述储尘腔位于所述防尘槽的底部,并与所述防尘槽连通,用于储存落入所述防尘槽的粉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储尘腔的开口位于所述防尘槽的底面,并且所述储尘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储尘腔的腔体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储尘腔的所述开口位于邻近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周表面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防尘件还设有一开口朝下的沟回腔,其中所述沟回腔位于所述储尘腔的顶部,并处于远离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周表面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还包括一吸附层,其中所述吸附层被设置于所述防尘件,用于吸附落至所述防尘件的粉尘。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还包括一吸附层,其中所述吸附层被设置于所述防尘件的所述防尘槽内,用于吸附落入所述防尘槽的粉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吸附层为具有粘性的胶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防尘件为一压圈,其中所述压圈与所述镜筒主体的底部螺纹连接,以使所述压圈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螺纹连接处。
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斌,徐杰伟,洪铁迪,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