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61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为管体前端和管体后端,且管体前端与人体相连接,所述管体表面靠近管体前端的位置处插入式安装有液体压力传感器,且管体表面与液体压力传感器相邻的位置处套接有套管,并在套管的表面配套安装有微型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带有反馈功能的组件,当充填液在管体前端充填时,液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在人体膀胱达到传感器内预设的压力值时,通过反馈电路控制微型电机带动螺纹杆上升,进而使液体在管体内流通,实现自动控制的作用,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将注射口改为螺口式的,使用输液器时可去除针头,直接进行注射,避免针头扎入时不牢固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导尿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
技术介绍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现在涉及到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现有导尿管在需要注射时,需要使用针头扎扎入管道口使用,一是不牢固,二是容易扎到护士或者病人,同时在对膀胱进行注液时,需要对膀胱进行填充清洗,而对压力的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还有一种使用情况,对于膀胱受损伤的患者,有时需要进行憋尿,以进行检测或治疗,现有的方法只是安装导管夹实现,一旦医护人员或患者遗忘打开夹子,将导致膀胱内部的压力过高,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为管体前端和管体后端,且管体前端与人体相连接,所述管体表面靠近管体前端的位置处插入式安装有液体压力传感器,且管体表面与液体压力传感器相邻的位置处套接有套管,并在套管的表面配套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管体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标签条,所述管体后端开设有出尿口和第一注射口,且第一注射口的内部螺旋设置有第二注射口,所述管体后端的表面安装有LED屏。优选的,所述LED屏和微型电机的内部均嵌设有微型电子,所述液体压力传感器和微型电机均通过导线与LED屏内设的PLC控制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微型电机配套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贯穿通过套管,并与管体的表面相互贴合,所述螺纹杆的下表面设置为弧形面,且该弧形面的弧度与套管内壁面的弧度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射口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注射口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注射口与第二注射口螺旋配套连接。优选的,所述标签条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轮体,且轮体在标签条内部转动的角度为0-3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带有反馈功能的组件,当充填液在管体前端充填时,液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在人体膀胱达到传感器内预设的压力值时,通过反馈电路控制微型电机带动螺纹杆上升,进而使液体在管体内流通,实现自动控制的作用,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管,可带动整个微型电机进行移动,方便拆装作业的同时,避免螺纹杆对同一处的管体表面进行多次挤压,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3、本技术将注射口改为螺口式的,使用输液器时可去除针头,直接进行注射,避免针头扎入时不牢固的情况发生。4、本技术设置的标签条,可在各个轮体的表面刻设该患者的基本信息,比如在最左侧的轮体表面刻设男女字样,通过转动轮体标明该患者的性别,该设计巧妙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的套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的第二注射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的图1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图中:1、管体;2、管体后端;3、出尿口;4、第一注射口;5、第二注射口;6、LED屏;7、液体压力传感器;8、套管;9、微型电机;10、螺纹杆;11、标签条;12、轮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为管体前端和管体后端2,且管体前端与人体相连接,管体1表面靠近管体前端的位置处插入式安装有液体压力传感器7,且管体1表面与液体压力传感器7相邻的位置处套接有套管8,并在套管8的表面配套安装有微型电机9,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管8,可带动整个微型电机9进行移动,方便拆装作业的同时,避免螺纹杆10对同一处的管体1表面进行多次挤压,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管体1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标签条11,管体后端2开设有出尿口3和第一注射口4,且第一注射口4的内部螺旋设置有第二注射口5,管体后端2的表面安装有LED屏6。如图1和2所示,LED屏6和微型电机9的内部均嵌设有微型电子,液体压力传感器7和微型电机9均通过导线与LED屏6内设的PLC控制板连接。如图2所示,微型电机9配套设置有螺纹杆10,且螺纹杆10的一端贯穿通过套管8,并与管体1的表面相互贴合,螺纹杆10的下表面设置为弧形面,且该弧形面的弧度与套管8内壁面的弧度相同。本技术通过设置带有反馈功能的组件,当充填液在管体1前端充填时,液体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在人体膀胱达到传感器内预设的压力值时,通过反馈电路控制微型电机9带动螺纹杆10上升,进而使液体在管体1内流通,实现自动控制的作用,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该液体压力传感器7的型号为MIK-P310。如图1和3所示,第一注射口4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第二注射口5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第一注射口4与第二注射口5螺旋配套连接。本技术将注射口改为螺口式的,使用输液器时可去除针头,直接进行注射,避免针头扎入时不牢固的情况发生。如图4所示,标签条11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轮体12,且轮体12在标签条11内部转动的角度为0-360°。本技术设置的标签条11,可在各个轮体12的表面刻设该患者的基本信息,比如在最左侧的轮体12表面刻设男女字样,通过转动轮体12标明该患者的性别,该设计巧妙可重复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首先,将管体1的管体前端与人体相连接,然后通过术前对患者基本信息的确认,调节标签条11内各个轮体12的角度,例如:可调节显示该患者为男,21岁,病人编号为03号,若是需要对患者的膀胱进行清洗,则螺旋式将第二注射口5与第一注射口4配套连接,然后使用取出针头的注射器,从第二注射口5的一端进行注射作业,充填液进入到人体,在该反馈电路中,LED屏6内设的PLC控制板通过既定程序发生控制信号到微型电机9,此时微型电机9转动,螺纹杆10下降,使得管体1受到节流阻断,避免充填液发生回流,当充填液在管体1前端充填时,液体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在人体膀胱达到传感器内预设的压力值时,将信号反馈到LED屏6内设的PLC控制板上,LED屏6同时实时显示压力数值,然后PLC控制板发送控制信号到微型电机9,使其带动螺纹杆10上升,进而使液体在管体1内流通,实现自动控制的作用,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最终,液体从出尿口3排出,整个装置的套管8、液体压力传感器7、标签条11均可拆卸使用,方便实现重复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为管体前端和管体后端(2),且管体前端与人体相连接,所述管体(1)表面靠近管体前端的位置处插入式安装有液体压力传感器(7),且管体(1)表面与液体压力传感器(7)相邻的位置处套接有套管(8),并在套管(8)的表面配套安装有微型电机(9),所述管体(1)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标签条(11),所述管体后端(2)开设有出尿口(3)和第一注射口(4),且第一注射口(4)的内部螺旋设置有第二注射口(5),所述管体后端(2)的表面安装有LED屏(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为管体前端和管体后端(2),且管体前端与人体相连接,所述管体(1)表面靠近管体前端的位置处插入式安装有液体压力传感器(7),且管体(1)表面与液体压力传感器(7)相邻的位置处套接有套管(8),并在套管(8)的表面配套安装有微型电机(9),所述管体(1)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标签条(11),所述管体后端(2)开设有出尿口(3)和第一注射口(4),且第一注射口(4)的内部螺旋设置有第二注射口(5),所述管体后端(2)的表面安装有LED屏(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屏(6)和微型电机(9)的内部均嵌设有微型电子,所述液体压力传感器(7)和微型电机(9)均通过导线与LED屏(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霞贺乾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