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振荡梯度准备的3D梯度自旋回波成像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470587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振荡梯度准备的3D梯度自旋回波成像方法及设备。该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全局饱和模块中破坏先前残余的横向磁化;其次,通过扩散编码模块,将一对梯形余弦振荡梯度嵌入到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荡梯度准备的3D梯度自旋回波成像方法及设备
本申请涉及磁共振
,尤其涉及弥散磁共振成像领域。
技术介绍
扩散MRI(dMRI)可以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子在微结构环境下受限扩散的情况对组织的微结构进行探测。通过改变扩散编码方案,可以采集到多维的dMRI信号,该信号强度不仅取决于扩散的方向和b值,还取决于扩散时间和弛豫时间。具体来说,扩散时间决定了dMRI对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微结构特征的敏感性。在不同的扩散时间测量dMRI信号,即可获取水分子扩散的时间依赖性,而时间依赖性曲线反映了重要的微结构特性,例如细胞大小,细胞内分数,表面积与体积比等。相比于采用传统脉冲梯度dMRI(PG-dMRI)序列,基于振荡梯度dMRI(OG-dMRI)的采集技术可能实现更短的扩散时间(<5ms),更有利于扩散参数的短时测量。振荡编码梯度由多个周期的余弦或梯形的余弦波形组成,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在动物成像系统中对动物和水模的时间依赖性dMRI的研究。然而,该技术转化到临床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需要很强的振荡梯度。由于OG波形的b值与其振荡频率的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荡梯度准备的3D梯度自旋回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在序列开始的位置添加全局饱和模块,以破坏之前残余的横向磁化;然后等待一段饱和后延迟(PSD)时间,使纵向磁化矢量恢复;/nS2:在饱和后延迟(PSD)之后添加扩散准备模块,将一对梯形余弦振荡梯度或脉冲梯度嵌入到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荡梯度准备的3D梯度自旋回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在序列开始的位置添加全局饱和模块,以破坏之前残余的横向磁化;然后等待一段饱和后延迟(PSD)时间,使纵向磁化矢量恢复;
S2:在饱和后延迟(PSD)之后添加扩散准备模块,将一对梯形余弦振荡梯度或脉冲梯度嵌入到90°x-180°y-90°-x射频脉冲中,以实现扩散编码与信号采集的分离;
S3:在扩散准备模块后添加脂肪饱和模块,抑制脂肪信号;
S4:在脂肪饱和模块后,使用梯度自旋回波序列模块对3DK空间进行信号采集;
S5:使用多路复用灵敏度编码重建模块校正多次激发之间存在的相位误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梯度准备的3D梯度自旋回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全局饱和模块建立方法如下:
每施加一次射频脉冲,同时在X、Y、Z三个方向施加梯度,将上次信号采集时残留的横向磁化完全消除;施加3次射频脉冲后,等待一段饱和后延迟(PSD)时间,所述饱和后延迟(PSD)为饱和度模块和扩散编码模块之间的时间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梯度准备的3D梯度自旋回波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扩散准备模块建立方法如下:
首先,沿X轴方向进行90°翻转角的非层选性硬脉冲激励;然后,沿着设置弥散的方向施加梯形余弦振荡梯度;接着,沿Y轴方向进行180°翻转角的非层选性绝热正切脉冲,然后施加完全相同的梯形余弦振荡梯度;之后沿Z轴方向施加稳定器梯度(Gstb);最后,沿-X轴方向进行90°翻转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丹徐义程李浩天张祎孙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