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58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包括壶身、药笼和壶盖,所述壶身上内嵌有过滤网,所述壶身一侧壁上成型有壶嘴,所述壶身另一侧壁上成型有握柄,所述握柄一侧设置有隔热垫,所述壶身上端成型有凹槽,所述壶身内设置有所述药笼,所述药笼内设置有上搅拌片,所述上搅拌片下方设置有下搅拌片。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机、搅拌杆、上搅拌片和下搅拌片,煮药过程中可自动搅动药材,煮药更加省时省力,使用十分便捷,通过设置药笼和过滤网,可有效使药材与药液分离,并减少药液中的药渣,使收集药液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医煮药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道下的护理工作,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中药的煎煮,不仅是有效成分的溶出过程,而且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化学反应、重新整合的过程。现有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功能比较单一,在煮药过程中需要人工搅动药材,给护理人员带来不便,而且煮好药后药材与药液分离麻烦,不能过滤药渣,影响药液的口感,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解决了现有煮药装置功能单一,煮药过程中需人工搅动药材,给护理人员带来不便,而且煮好药后药材与药液分离麻烦,不能过滤药渣,影响药液口感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壶身、药笼和壶盖,所述壶身上内嵌有过滤网,所述壶身一侧壁上成型有壶嘴,所述壶身另一侧壁上成型有握柄,所述握柄一侧设置有隔热垫,所述壶身上端成型有凹槽,所述壶身内设置有所述药笼,所述药笼内设置有上搅拌片,所述上搅拌片下方设置有下搅拌片,所述药笼一端设置有缓冲垫圈,所述壶身上方设置有所述壶盖,所述壶盖一侧壁上成型有排气孔,所述壶盖上端成型有壶盖提柄,所述壶盖提柄内成型有电机仓,所述电机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下方设置有减震片,所述电机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搅拌杆。进一步的,所述壶身材质为陶瓷,所述上搅拌片以及所述下搅拌片均与所述搅拌杆通过键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材料煎药能避免在煎煮过程中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所述下搅拌片能够搅动底层药材,使药材搅动更充分,有利于对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进一步的,所述药笼与所述缓冲垫圈胶接,所述缓冲垫圈与所述壶身搭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垫圈能够缓冲在所述电机工作时所述药笼对所述壶身的震动。进一步的,所述壶盖提柄与所述壶盖螺纹连接,所述减震片与所述电机胶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壶盖提柄安装方便,所述减震片能够减小所述电机工作时对所述壶身的震动。进一步的,所述壶盖与所述壶身通过所述凹槽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壶身与所述壶盖的闭合密闭严实,保证了密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与所述电机的传动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所述搅拌杆一端与所述壶盖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能为所述搅拌杆提供稳定的动力,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所述壶盖通过卡槽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可固定在所述壶盖上,减小所述电机工作时的晃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煮药装置在煮药时需要人工搅动药材,给护理人员带来不便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机、搅拌杆、上搅拌片和下搅拌片,煮药过程中可自动搅动药材,煮药更加省时省力,使用十分便捷。2、为解决现有煮药装置煮好药后药材与药液分离麻烦,不能过滤药渣,影响药液口感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药笼和过滤网,可有效使药材与药液分离,并减少药液中的药渣,使收集药液更加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的A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壶盖提柄;2、电机;3、电机仓;4、减震片;5、凹槽;6、握柄;7、隔热垫;8、上搅拌片;9、下搅拌片;10、药笼;11、壶身;12、壶嘴;13、过滤网;14、缓冲垫圈;15、排气孔;16、壶盖;17、搅拌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包括壶身11、药笼10和壶盖16,壶身11上内嵌有过滤网13,壶身11一侧壁上成型有壶嘴12,壶身11另一侧壁上成型有握柄6,握柄6一侧设置有隔热垫7,壶身11上端成型有凹槽5,壶身11内设置有药笼10,药笼10内设置有上搅拌片8,上搅拌片8下方设置有下搅拌片9,药笼10一端设置有缓冲垫圈14,壶身11上方设置有壶盖16,壶盖16一侧壁上成型有排气孔15,壶盖16上端设置有壶盖提柄1,壶盖提柄1内成型有电机仓3,电机仓3内设置有电机2,电机2下方设置有减震片4,电机2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搅拌杆17。其中,壶身11材质为陶瓷,上搅拌片8以及下搅拌片9均与搅拌杆17通过键连接,陶瓷材料煎药能避免在煎煮过程中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下搅拌片9能够搅动底层药材,使药材搅动更充分,有利于有利于对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笼10与缓冲垫圈14胶接,缓冲垫圈14与壶身11搭接,缓冲垫圈14能够缓冲在电机2工作时药笼10对壶身11的震动,壶盖提柄11与壶盖16螺纹连接,减震片4与电机2胶接,壶盖提柄11安装方便,减震片4能够减小电机2工作时对壶身11的震动,壶盖16与壶身11通过凹槽5连接,壶身11与壶盖16的闭合密闭严实,保证了密封效果,搅拌杆17与电机2的传动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搅拌杆17与壶盖16转动连接,电机2能为搅拌杆17提供稳定的动力,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更加充分,电机2与壶盖16通过卡槽连接,电机2可固定在壶盖16上,减小电机2工作时的晃动。本技术提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把药笼9挂在壶身11内,把药材倒入药笼9后加入一定量的水,电机2通过电机输出端带动搅拌杆17转动,进而使上搅拌片8与下搅拌片9搅动药材,达到省去人工搅拌的目的,缓冲垫圈14胶接在药笼9一端,可以减小电机2工作时药笼9对壶身11的冲击,对壶身11起到缓冲的作用,盖上壶盖16时要使壶盖16与凹槽5完全嵌合,才能保证该装置的密闭性,手握住握柄6倾倒药液时,药液通过壶嘴12流出,药笼9能使药材与药液隔开,过滤网13又能够减少药液中的药渣,这样能够方便快捷的分离药材与药液,同时也保证了药液的口感,电机2接通电源后即可使用。上面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壶身(11)、药笼(10)和壶盖(16),所述壶身(11)上内嵌有过滤网(13),所述壶身(11)一侧壁上成型有壶嘴(12),所述壶身(11)另一侧壁上成型有握柄(6),所述握柄(6)一侧设置有隔热垫(7),所述壶身(11)上端成型有凹槽(5),所述壶身(11)内设置有所述药笼(10),所述药笼(10)内设置有上搅拌片(8),所述上搅拌片(8)下方设置有下搅拌片(9),所述药笼(10)一端设置有缓冲垫圈(14),所述壶身(11)上方设置有所述壶盖(16),所述壶盖(16)一侧壁上成型有排气孔(15),所述壶盖(16)上端设置有壶盖提柄(1),所述壶盖提柄(1)内成型有电机仓(3),所述电机仓(3)内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下方设置有减震片(4),所述电机(2)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搅拌杆(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壶身(11)、药笼(10)和壶盖(16),所述壶身(11)上内嵌有过滤网(13),所述壶身(11)一侧壁上成型有壶嘴(12),所述壶身(11)另一侧壁上成型有握柄(6),所述握柄(6)一侧设置有隔热垫(7),所述壶身(11)上端成型有凹槽(5),所述壶身(11)内设置有所述药笼(10),所述药笼(10)内设置有上搅拌片(8),所述上搅拌片(8)下方设置有下搅拌片(9),所述药笼(10)一端设置有缓冲垫圈(14),所述壶身(11)上方设置有所述壶盖(16),所述壶盖(16)一侧壁上成型有排气孔(15),所述壶盖(16)上端设置有壶盖提柄(1),所述壶盖提柄(1)内成型有电机仓(3),所述电机仓(3)内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下方设置有减震片(4),所述电机(2)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搅拌杆(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煮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11)材质为陶瓷,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