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55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按摩头结构,包括安装在移动底座上的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座板、设置在所述座板上的按摩组件和横向平移组件,所述横向平移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按摩组件在所述座板上移动;所述座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座板的底部设有滑动支撑杆组;所述移动底座上开设有通孔;通过将按摩组件设置在与移动底座铰接的座板上,并在座板上设置带有脚轮的滑动支撑杆组,当脚轮在弧形的轨道上行进时,滑动支撑杆组可带动座板相对于移动底座进行升降,从而使按摩组件可在移动底座的行进过程中借助各种规格的导轨实现上升和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摩头结构。
技术介绍
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不断的加大。一直以来,人们长时间的低头学习工作,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于自身的颈椎的认识和重视都远远不够的,从而使得如今很多人都患上了腰椎疾病,所以许多预防和治疗腰椎疾病的产品应运而生,其中就有按摩床。按摩床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纯物理按摩方法,将“热疗、牵引、按摩、运动”四种传统物理按摩方法结合为一种健身器械,使其在相互作用下同频同步同时完成,形成了叠加倍增效应,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被动的有氧运动。按摩床发展至今除了各方面材质在不断提高外,同时为了提高人体接触面的舒适度,按摩头的功能也在逐步发展。由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受力不均匀,对按摩床各位置的支撑和弯曲度要求也不一样。为了适应人体曲线和变动的姿势,让人有更好的按摩体验,按摩头的多功能设计就显得很重要。现有的按摩头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一般的按摩头结构单一,无法针对人体卧姿对按摩头不同位置的升降需求做出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按摩头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按摩头结构,包括安装在移动底座上的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座板、设置在所述座板上的按摩组件和横向平移组件,所述横向平移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按摩组件在所述座板上移动;所述座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座板的底部设有滑动支撑杆组;所述移动底座上开设有通孔,当所述移动底座与所述座板扣合时,所述滑动支撑杆组的末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座板与所述移动底座通过所述滑动支撑杆组的升降来实现所述的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座板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底座上的铰接部铰接,所述滑动支撑杆组设置在所述座板底部远离所述铰接部的一端;所述滑动支撑杆组的末端设有脚轮,所述滑动支撑杆组包括第一弧形支撑杆和第二弧形支撑杆,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座板底部的两个角上。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平移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两块支撑板、双头螺纹丝杠、滑杆和两个滑动底座,所述两块支撑板平行布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双头螺纹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滑杆与所述双头螺纹丝杠平行;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双头螺纹丝杠的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双头螺纹丝杆的两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所述滑动底座分别与所述双头螺纹丝杆的两端螺纹连接,且两个所述滑动底座对应所述滑杆处设有滑孔,两个所述滑动底座通过所述滑孔活动的套设在所述滑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两组按摩轮,所述按摩轮包括按摩滚体和支架,四个所述按摩滚体两两一组并排穿设在所述支架之间;两组所述按摩轮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动底座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底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传动机构和转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斜齿轮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斜齿轮穿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啮合来实现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转轴旋转。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组行走轮,所述一组行走轮包括四个导轮和两个驱动齿轮,四个所述导轮分别安装在所述移动底座的四个角上,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安装在所述转轴的两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摩头结构,其通过将按摩组件设置在与移动底座铰接的座板上,并在座板上设置带有脚轮的滑动支撑杆组,当脚轮在弧形的轨道上行进时,滑动支撑杆组可带动座板相对于移动底座进行升降,从而使按摩组件可在移动底座的行进过程中借助各种规格的导轨实现上升和下降,以紧贴人体背部、腿部和腿部,缓解肌肉的紧张、疲劳、酸痛和韧带的僵硬。另外,通过设置横向平移组件,使得该按摩头能够满足各种体型的使用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种按摩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移动底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按摩头运行在导轨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移动底座,11-通孔,12-铰接部,13-导轮,14-驱动齿轮,2-按摩机构,21-座板,22-按摩组件,221-按摩滚体,222-支架,23-横向平移组件,231-第一电机,232-支撑板,233-双头螺纹丝杠,234-滑杆,235-滑动底座,235a-第一滑动底座,235b-第二滑动底座,3-滑动支撑杆组,31-脚轮,32a-第一弧形支撑杆,32b-第二弧形支撑杆,4-驱动组件,41-第二电机,42-传动机构,421-壳体,422-第一斜齿轮,423-第二斜齿轮,43-转轴,5-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按摩头结构,具体地,该按摩头结构包括安装在移动底座1上的按摩机构2,按摩机构2包括座板21、设置在座板21上的按摩组件22和横向平移组件23,横向平移组件23用于驱动按摩组件22在座板21上移动;座板21铰接于移动底座1,座板21的底部设有滑动支撑杆组3;移动底座1上开设有通孔11,当移动底座1与座板21扣合时,滑动支撑杆组3的末端穿过通孔11,座板21与移动底座1通过滑动支撑杆组3的升降来实现转动。本技术的按摩头适用于按摩床,该按摩头包括移动底座1和按摩机构2两个部分,进一步,按摩机构2包括座板21、横向平移组件23和按摩组件22,横向平移组件23设置在座板21上,而在横向平移组件23上则设置有按摩组件22,使得该横向平移组件23可以驱动上述按摩组件22相对于座板21左右移动(图1所示的方向)。进一步,将按摩组件22设置在与移动底座1铰接的座板21上,并在座板21上设置带有脚轮31的滑动支撑杆组3,当脚轮31在弧形的轨道上行进时,滑动支撑杆组3可带动座板21相对于移动底座1进行升降,从而使按摩组件22可在移动底座1的行进过程中借助各种规格的导轨5实现上升和下降,以紧贴人体背部、腿部和腿部,缓解肌肉的紧张、疲劳、酸痛和韧带的僵硬。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座板21的一端与移动底座1上的铰接部12铰接,滑动支撑杆组3设置在座板21底部远离铰接部12的一端;滑动支撑杆组3的末端设有脚轮31,滑动支撑杆组3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摩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移动底座上的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座板、设置在所述座板上的按摩组件和横向平移组件,所述横向平移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按摩组件在所述座板上移动;所述座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座板的底部设有滑动支撑杆组;所述移动底座上开设有通孔,当所述移动底座与所述座板扣合时,所述滑动支撑杆组的末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座板与所述移动底座通过所述滑动支撑杆组的升降来实现所述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移动底座上的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座板、设置在所述座板上的按摩组件和横向平移组件,所述横向平移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按摩组件在所述座板上移动;所述座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座板的底部设有滑动支撑杆组;所述移动底座上开设有通孔,当所述移动底座与所述座板扣合时,所述滑动支撑杆组的末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座板与所述移动底座通过所述滑动支撑杆组的升降来实现所述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底座上的铰接部铰接,所述滑动支撑杆组设置在所述座板底部远离所述铰接部的一端;所述滑动支撑杆组的末端设有脚轮,所述滑动支撑杆组包括第一弧形支撑杆和第二弧形支撑杆,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座板底部的两个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平移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两块支撑板、双头螺纹丝杠、滑杆和两个滑动底座,所述两块支撑板平行布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双头螺纹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滑杆与所述双头螺纹丝杠平行;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咏寿堂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