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边形管材检测的气动旋转分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损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边形管材检测的气动旋转分度装置。
技术介绍
多边形管材在使用超声波、涡流等方法进行探伤时,因其几何外形不连续,探头无法保持实时贴合,故需要对其各棱边、各侧面依次进行检测;同时,因其管材长度较长,为便于探头检测,通常采用管材翻转、探头扫查的方式对管材进行检测;驱动管材旋转的旋转盘上还需要设置夹紧机构,保证管材在翻转的时候不产生位移,夹紧机构需要适应管材截面尺寸的公差变化。因管材为正多边形,每次翻转的角度为定值,例如当管材为正六边形时,每次需要翻转60°;同时,为满足超声波探伤的需要,需要将管材整体浸没在水中进行翻转。常规的方案是使用电动的方式驱动管材旋转,通过闭环控制,保证管材每次旋转的角度,但为了夹紧管材,还需要在旋转盘上布置电动的夹具,用来夹紧管材并跟随管材一同旋转。但使用电动的方式夹紧管材以及驱动管材旋转存在一些弊端:(1)传动机构复杂,不利于保证精度;(2)为满足超声波探伤的需要,电动元器件需要做防水密封处理,增大了结构尺寸,且存在漏水的隐患;(3)电动夹具难以进行力控制,不具备柔性,较难适应管材的截面尺寸公差。所以,需要针对多边形管材无损检测需求及其的外形、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气动旋转分度装置,以满足多边形管材无损检测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气动旋转分度装置,以满足多边形管材无损检测的需要。二、技术方案:1.结构方案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边形管材检测的气动旋转分度装置,包括:主动旋转座(1)、从动旋转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旋转座(1)和从动旋转座(2)分别安装在机架(3)的头部、尾部,主动旋转座(1)和从动旋转座(2)的旋转中心同轴、同心安装,主动旋转座(1)和从动旋转座(2)之间距离与管材(4)长度相同;/n主动旋转座基座(1001)是主动旋转座(1)的基础结构,旋转分度气缸(1002)安装在主动旋转基座(1001)的上部,主动分度盘(1006)安装在主动旋转座基座(1001)的中心,整体为圆环形;弧形导轨(1003)与主动分度盘(1006)同心安装,弧形滑块(1004)可在弧形导轨(1003)上自由滑动,棘爪(1005)可随着弧形滑块(1004)沿着弧形导轨(1003)滑动;定位座(1007)安装在主动分度盘(1006)正上方,定位销推拉气缸(1008)安装在定位座(1007)尾部,推送气缸安装座(1009)安装在旋转分度气缸(1002)下方,供气接头推送气缸(1010)安装在推送气缸安装座(1009)上,以上结构均安装在主动旋转座基座(1001)的背面;/n从动旋转座基座(2001)是从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边形管材检测的气动旋转分度装置,包括:主动旋转座(1)、从动旋转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旋转座(1)和从动旋转座(2)分别安装在机架(3)的头部、尾部,主动旋转座(1)和从动旋转座(2)的旋转中心同轴、同心安装,主动旋转座(1)和从动旋转座(2)之间距离与管材(4)长度相同;
主动旋转座基座(1001)是主动旋转座(1)的基础结构,旋转分度气缸(1002)安装在主动旋转基座(1001)的上部,主动分度盘(1006)安装在主动旋转座基座(1001)的中心,整体为圆环形;弧形导轨(1003)与主动分度盘(1006)同心安装,弧形滑块(1004)可在弧形导轨(1003)上自由滑动,棘爪(1005)可随着弧形滑块(1004)沿着弧形导轨(1003)滑动;定位座(1007)安装在主动分度盘(1006)正上方,定位销推拉气缸(1008)安装在定位座(1007)尾部,推送气缸安装座(1009)安装在旋转分度气缸(1002)下方,供气接头推送气缸(1010)安装在推送气缸安装座(1009)上,以上结构均安装在主动旋转座基座(1001)的背面;
从动旋转座基座(2001)是从动旋转座(2)的基础零件,从动分度盘(2002)安装于从动旋转座基座(2001)背面的中心,从动分度校准定位气缸(2003)安装于从动分度盘(2002)正上方,从动分度校准定位块(2004)跟随从动分度校准定位气缸(2003)起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边形管材检测的气动旋转分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旋转座基座(1001)的正面安装有回转盘(1011),回转盘(1011)与背面的主动分度盘(1006)同心连接,整体同步旋转;回转盘(1011)上安装有气动夹具(1012)和支撑块A(1013),供气插头(1014)安装在推送气缸(1010)前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边形管材检测的气动旋转分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气插座(1014)安装在回转盘(1011)上;当回转盘(1011)处于初始状态时,供气插座(1014)与供气插头(1015)共线;当回转盘(1011)旋转时,推送气缸(1010)带动供气插头(1015)收回,供气插头(1015)与供气插座(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啸,丁冬平,谢航,李瑞霞,张志义,
申请(专利权)人: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