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50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5
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解决了现在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头部制动易发生枕部压疮,增加患者负担的问题,其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枕块,枕块左端与底板铰接固定,底板上方设有水平滑动的矩形块,矩形块外端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上端与枕块下端铰接固定;枕块中部设有弧形的凹槽,凹槽内部设有竖直滑动的支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枕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且支撑块竖直向下滑动,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压疮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疮防治
,尤其是涉及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科,医学学科分类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颌下间隙感染、颌面部淋巴管瘤、齿状突发育畸形、上颌窦恶性肿瘤、颌骨造釉细胞瘤、慢性筛窦炎、下颌后缩、四环素牙、舌白斑等疾病。在口腔科中,对于皮瓣移植的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头部制动,从而保证治疗的效果,但是患者长时间的处于制动状态,会使得患者的枕部的压疮,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头部制动易发生枕部压疮,增加患者负担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枕块,枕块左端与底板铰接固定,底板上方设有水平滑动的矩形块,矩形块外端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上端与枕块下端铰接固定;枕块中部设有弧形的凹槽,凹槽内部设有竖直滑动的支撑块。优选的,所述底板上方设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可转动的固定在底板上方,第一螺纹杆前后两侧均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与底板固定连接,矩形块可滑动的贯穿导向杆,第一螺纹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手轮。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为与凹槽对应的弧形结构,支撑块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枕块内设有水平滑动的第一方块和第二方块,第一方块和第二方块对称布置且为相对运动的结构,支撑板下端设有水平滑动的第一滑块和水平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对称布置,第一方块外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上端与第二滑块铰接固定,第二方块外端铰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上端与第一滑块铰接固定,第二连杆中部和第三连杆中部铰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枕块内可转动的设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双向螺纹杆分别与第一方块和第二方块螺纹连接,构成双向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一方块和第二方块相对运动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两侧设有导杆,导杆固定在枕块内,第一方块和第二方块可滑动的贯穿导杆。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有导向轴,导向轴可滑动的贯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右端贯穿枕块置于枕块右侧,双向螺纹杆右端固定有操作轮。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枕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且支撑块竖直向下滑动,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压疮的产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枕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枕块内部结构轴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4给出,本技术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枕块2,枕块2左端与底板1铰接固定,底板1上方设有水平滑动的矩形块3,矩形块3外端铰接有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上端与枕块2下端铰接固定;枕块2中部设有弧形的凹槽,凹槽内部设有竖直滑动的支撑块5。在本技术中,底板1与床体为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去调节枕块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来说都是在10°~20°的范围内,通过矩形块3的水平滑动,在第一连杆4的作用下,从而改变枕块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枕块2中部为供患者头部枕的凹槽,凹槽内设有支撑块5,支撑块5向上运动最高状态时与凹槽平齐,形成一个密封式的凹槽,如图1所示状态,此时患者头部针头凹槽内,第一形成了制动的效果,定期的使得支撑块5进行竖直运动,此时患者的头枕部就是一个悬空的状态,可以很好的避免压疮,可以在枕块2外侧设有通风口,当支撑块5向下运动时候,凹槽此时右一个空的洞,此时外界的流通的空气可以经过通风口进入到达患者的头枕部,进一步避免压疮的产生。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第一螺纹杆6,第一螺纹杆6可转动的固定在底板1上方,第一螺纹杆6前后两侧均设有导向杆7,导向杆7与底板1固定连接,矩形块3可滑动的贯穿导向杆7,第一螺纹杆6右端固定连接有手轮8。如图1所示,第一螺纹杆6经轴承座可转动的固定在底板1上方,通过手轮8的转动驱动第一螺纹杆6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6转动时可以驱动矩形块3进行水平的滑动,在导向杆7的作用下,保证了矩形块3水平滑动的效果,另外螺纹连接具有很好的自锁效果,保证了矩形块3滑动以后的稳定效果,也就是枕块2与水平面夹角位置的稳定。所述支撑块5为与凹槽对应的弧形结构,支撑块5下端固定有支撑板9,枕块2内设有水平滑动的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对称布置且为相对运动的结构,支撑板9下端设有水平滑动的第一滑块12和水平滑动的第二滑块13,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对称布置,第一方块10外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4,第二连杆14上端与第二滑块13铰接固定,第二方块11外端铰接有第三连杆15,第三连杆15上端与第一滑块12铰接固定,第二连杆14中部和第三连杆15中部铰接固定。支撑块5上端也是一个与凹槽对应的弧形,此时支撑块5向上滑动时候,和凹槽正好形成一个密闭的效果,如图1所示,当需要支撑块5向下运动的时候,通过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的相对运动,在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的作用下,使得支撑块5进行竖直的滑动,关于支撑块5的竖直限位,可以采用一个导向板,导向板在枕块2内只能进行竖直的滑动,同时也可以在枕块2内设有支撑块5的导向槽。所述枕块2内可转动的设有双向螺纹杆16,双向螺纹杆16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双向螺纹杆16分别与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螺纹连接,构成双向螺纹杆16转动带动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相对运动的结构。如图3和4所示,双向螺纹杆16为水平布置,可转动的位于枕块2内,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分别与双向螺纹杆16螺纹连接,第一方块10的螺纹旋向和第二方块11的螺纹旋向方向相反,当双向螺纹杆16进行转动时候可以驱动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进行水平的滑动。所述双向螺纹杆16两侧设有导杆17,导杆17固定在枕块2内,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可滑动的贯穿导杆17。导杆17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的水平滑动性。所述支撑板9下端固定有导向轴18,导向轴18可滑动的贯穿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导向轴18作为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的导向作用,保证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的水平滑动效果。所述双向螺纹杆16右端贯穿枕块2置于枕块2右侧,双向螺纹杆16右端固定有操作轮19。操作轮19位于枕块2的外侧,方便进行操作,在本技术中,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3均设有两组,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患者头部枕在枕块2的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枕块(2),枕块(2)左端与底板(1)铰接固定,底板(1)上方设有水平滑动的矩形块(3),矩形块(3)外端铰接有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上端与枕块(2)下端铰接固定;/n枕块(2)中部设有弧形的凹槽,凹槽内部设有竖直滑动的支撑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枕块(2),枕块(2)左端与底板(1)铰接固定,底板(1)上方设有水平滑动的矩形块(3),矩形块(3)外端铰接有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上端与枕块(2)下端铰接固定;
枕块(2)中部设有弧形的凹槽,凹槽内部设有竖直滑动的支撑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第一螺纹杆(6),第一螺纹杆(6)可转动的固定在底板(1)上方,第一螺纹杆(6)前后两侧均设有导向杆(7),导向杆(7)与底板(1)固定连接,矩形块(3)可滑动的贯穿导向杆(7),第一螺纹杆(6)右端固定连接有手轮(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科皮瓣移植患者用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为与凹槽对应的弧形结构,支撑块(5)下端固定有支撑板(9),枕块(2)内设有水平滑动的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第一方块(10)和第二方块(11)对称布置且为相对运动的结构,支撑板(9)下端设有水平滑动的第一滑块(12)和水平滑动的第二滑块(13),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对称布置,第一方块(10)外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4),第二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琼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