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婧专利>正文

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47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以上结构的改进,包括:包扎主体、外包袋、背衬、药棉块、离型纸、切割块、上封纸、下封纸、捏持部;所述包扎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包袋,且外包袋通过包覆方式与包扎主体相连接;所述包扎主体由背衬、药棉块及离型纸组成;所述背衬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药棉块,且药棉块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以上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灵活,既能将繁琐的包扎步骤简单化,节省包扎时间,提高包扎效率,又能避免药棉块移位,提高压迫止血效果,满足了外伤急救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强的优点,解决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
本技术涉及外伤包扎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
技术介绍
在各类现场急救中,经常会遇到腿部与胳膊的外伤,如果外伤不能够及时处理,将容易导致感染甚至影响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对伤口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包扎成为医护人员的主要救护目的。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创可贴等较小体积的救护材料,但不适用于大面积创伤,对于大面积创伤,医疗救护人员或其他使用者通常采用的是平面型敷料垫与起绑扎作用的绷带,使用时先在创伤处覆盖敷料垫,再用绷带包扎固定,敷料垫与起绑扎作用的绷带事先没有固定在一起,不仅操作不便,延误包扎时间,还会引起敷料垫移位,从而影响压迫止血效果,无法满足外伤急救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差。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敷料垫与起绑扎作用的绷带事先没有固定在一起,不仅操作不便,延误包扎时间,还会引起敷料垫移位,从而影响压迫止血效果,无法满足外伤急救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差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包括:包扎主体、外包袋、背衬、药棉块、离型纸、切割块、上封纸、下封纸、捏持部;所述包扎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包袋,且外包袋通过包覆方式与包扎主体相连接;所述包扎主体由背衬、药棉块及离型纸组成;所述背衬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药棉块,且药棉块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相连接;所述背衬与药棉块的顶端设置有与背衬相配合的离型纸,且离型纸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相连接;所述离型纸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三角形的切割块,且切割块与离型纸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包袋由上封纸、下封纸及捏持部组成,且上封纸与下封纸的边缘位置通过热压方式相连接;所述上封纸与下封纸的一端均设置有捏持部,且捏持部与上封纸及下封纸分别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所述背衬一端为带有弧形倒角的扇形状,且背衬呈扇形状的一端与切割块呈间隙配合设置;所述背衬的另一端呈半圆形设置,且背衬呈半圆形状设置的另一端从外包袋的内部向外延伸出1-2C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所述切割块呈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处,且切割块的厚度与背衬及离型纸整体的厚度一致,并且切割块采用硬质薄片纸制成。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所述捏持部设置为带有弧形倒角的矩形状,且捏持部的长度为1-2C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所述背衬顶端的表面设置有胶黏层,且背衬的长度为15-25CM,宽度为6-10C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所述药棉块的长度为8-15CM,宽度为4-8C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通过药棉块与背衬的配合设置,将药棉块对准创口,按压背衬,然后将背衬用力缠绕在创口的周围,使药棉块与创口紧贴,同时背衬压迫创口周围的血管,减少血液流通,这样,创口得以被快速有效地止血包扎,由于背衬与药棉通过粘合方式为一体结构,这样不仅操作方便,还便于包扎固定,并避免药棉块移位,提高了急救包扎的压迫止血效果,使用效率高,实用性强。2、本技术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通过与背衬呈间隙配合的切割块的设置,不仅使包扎主体通过抽拉力撑破外包袋的边缘,使外包袋的上封纸与下封纸分离,将包扎主体从外包袋内快速取出来,节省撕扯外包袋的操作时间,还便于将离型纸与背衬快速分离,使用者能及时的对外伤创口进行包扎,提高包扎主体在使用时的便利性,提高包扎效率。3、本技术通过对以上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灵活,既能将繁琐的包扎步骤简单化,节省包扎时间,提高包扎效率,又能避免药棉块移位,提高压迫止血效果,满足了外伤急救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包扎主体轴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包扎主体的背部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扎主体1、外包袋2、背衬101、药棉块102、离型纸103、切割块104、上封纸201、下封纸202、捏持部2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包括:包扎主体1、外包袋2、背衬101、药棉块102、离型纸103、切割块104、上封纸201、下封纸202、捏持部203;包扎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外包袋2,且外包袋2通过包覆方式与包扎主体1相连接;包扎主体1由背衬101、药棉块102及离型纸103组成;背衬101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药棉块102,且药棉块102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101相连接;背衬101与药棉块102的顶端设置有与背衬101相配合的离型纸103,且离型纸103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101相连接;离型纸103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三角形的切割块104,且切割块104与离型纸103为一体式结构;外包袋2由上封纸201、下封纸202及捏持部203组成,且上封纸201与下封纸202的边缘位置通过热压方式相连接;上封纸201与下封纸202的一端均设置有捏持部203,且捏持部203与上封纸201及下封纸202分别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背衬101一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包括:包扎主体(1)、外包袋(2)、背衬(101)、药棉块(102)、离型纸(103)、切割块(104)、上封纸(201)、下封纸(202)、捏持部(203);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外包袋(2),且外包袋(2)通过包覆方式与包扎主体(1)相连接;所述包扎主体(1)由背衬(101)、药棉块(102)及离型纸(103)组成;所述背衬(101)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药棉块(102),且药棉块(102)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101)相连接;所述背衬(101)与药棉块(102)的顶端设置有与背衬(101)相配合的离型纸(103),且离型纸(103)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101)相连接;所述离型纸(103)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三角形的切割块(104),且切割块(104)与离型纸(1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包袋(2)由上封纸(201)、下封纸(202)及捏持部(203)组成,且上封纸(201)与下封纸(202)的边缘位置通过热压方式相连接;所述上封纸(201)与下封纸(202)的一端均设置有捏持部(203),且捏持部(203)与上封纸(201)及下封纸(202)分别为一体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伤急救包扎袋,包括:包扎主体(1)、外包袋(2)、背衬(101)、药棉块(102)、离型纸(103)、切割块(104)、上封纸(201)、下封纸(202)、捏持部(203);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外包袋(2),且外包袋(2)通过包覆方式与包扎主体(1)相连接;所述包扎主体(1)由背衬(101)、药棉块(102)及离型纸(103)组成;所述背衬(101)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药棉块(102),且药棉块(102)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101)相连接;所述背衬(101)与药棉块(102)的顶端设置有与背衬(101)相配合的离型纸(103),且离型纸(103)通过粘合方式与背衬(101)相连接;所述离型纸(103)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三角形的切割块(104),且切割块(104)与离型纸(1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包袋(2)由上封纸(201)、下封纸(202)及捏持部(203)组成,且上封纸(201)与下封纸(202)的边缘位置通过热压方式相连接;所述上封纸(201)与下封纸(202)的一端均设置有捏持部(203),且捏持部(203)与上封纸(201)及下封纸(202)分别为一体式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婧
申请(专利权)人:邵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