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热角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43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断热角材结构,主要包含有一角材本体,该角材本体具有一相互垂直的第一、第二角材,该第一、第二角材是中空状,且其端部并延伸有一两端皆为封闭的螺槽,该螺槽的一端设有一凹口;第一、第二角材与第一、第二隔热板并会形成一方形空间,该方形空间被隔热件区分为四个隔热区域,并于隔热件的第一、第二隔热板连接处的缺口中结合有一结合体,使得隔热件设置于结合体与角材本体间,以将箱体内传导的热能有效阻隔,致使角材本体具有隔热的能力,使其无需充填隔热发泡材,即可达到最佳隔热的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热角材结构,特别是一种无须填充隔热发泡材即可达到隔热效果的断热角材结构。
技术介绍
习用冷冻箱的断热角材结构请参阅台湾专利申请第八八二一六九一八号“隔热箱体的角材断热结构”,其主要构造特征系如图1所示,该角材主体1是一直角型框条11,其内侧设有一十字形隔板111,该隔板111为偏心设置,并与框条11的二外侧板面平行,且该隔板111的两外端连接于框条11缺口的边缘处,使其形成一方形缺口,并于该接合点的边缘处分别设置一侧向的鸠尾槽112、113,其开口分别朝向角材1的空置顶角;另有一略呈倒Y字型的接合体12,以其成直角外开的两搭接板121分别贴附于两边板21、22的内侧面,而其连接板122则穿置于两边板21、22的间隙,该连接板122另一端的双槽体123则恰位在角材1缺口的空置顶角处,并开设有二分别与框条11鸠尾槽112、113对应的鸠尾槽123a、123b,即可于两对鸠尾槽112、113、123a、123b内分别对应嵌入一热传导较差的隔热板131、132,藉以阻断由箱体内传递的热源,并可与隔板111围成一空间,其内可填充隔热发泡材14,使角材1具断热效果;而在组装时,将两边板21、22与框条11先行定位,再将接合体12以上述的对应关系嵌入两边板21、22间,最后透过螺丝151、152的锁固,将一定位饰板2锁固于框条11所预留的螺槽114、115中,即可完成组装。然而,上述专利申请虽可达到隔热的效果,但其于组装时,系将两隔热板131、132分别嵌接合体12及框条11的鸠尾槽112、113、123a、123b中,再加压予以咬合后,并于成形的方形空间内填充隔热发泡材14,使其的组装步骤相当费时、费力,造成组装成本相对提高;且其并不易控制角材1因加工时所产生的变形问题,导致成品的不良率相对提高;另外,填充发泡材14时为系以长距离填充方式,又属密闭式空间,使其易于内部产生气泡空间,影响断热性能。此外,该螺槽114、115的端面是开放状态,使得螺丝151、152于锁固时,该螺槽114、115的两壁面会受螺丝151、152的挤压影响而向外扩张一角度,致使螺丝151、152发生滑牙的情形,而无法紧密将饰板2锁固,致使箱体无法保持完全的气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须填充隔热发泡材即可达到隔热效果的断热角材结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断热角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角材本体,由一相互垂直的第一角材及第二角材构成,该第一、第二角皆为中空状,且其端部皆设置有一定位槽;一隔热件,包含有两相互垂直的第一隔热板及第二隔热板,该第一、第二隔热板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定位部,且其端部通过一定位板定位,定位部与定位板间有一缺口,并自第一、第二隔热板的中段处延伸各垂直延伸有第三、第四隔热板,该第三、第四隔热板的接合处延伸出一口字型隔热板;隔热件的第一、第二隔热板的一定位部嵌入于角材本体的定位槽中,与角材本体形成一方形空间,并通过第三、第四隔热板及口字型隔热板将该方形空间区隔成四个隔热区域;一结合体,包含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包含两定位槽,并自结合部端部延伸有两相互垂直的第一、第二结合板;结合部上的两定位槽分别嵌入隔热件的第一、第二隔热板的另一定位部上,结合部容置于第一、第二隔热板与定位板所形成的缺口中,隔热件设置于结合体与角材本体间。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隔热箱体的角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断热角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断热角材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断热角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断热角材结构的实施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断热角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角材主体;122-连接板;11-框条;123-双槽体;111-隔板;123b-鸠尾槽;112-鸠尾槽;123a-鸠尾槽;113-鸠尾槽;131-隔热板;12-接合体;132-隔热板;121-搭接板;14-隔热发泡材;151-螺丝;422-定位部;152-螺丝;43-定位板;21-边板;44-缺口;22-边板;45-第三隔热板;3-角材本体;46-第四隔热板;31-第一角材;47-口字型隔热板;311-螺槽;471-边板;312-凹口;472-边板;313-定位槽;5-结合体;3131-锯齿纹;51-结合部;32-第二角材;511-定位槽;321-螺槽;5111-锯齿纹;322-凹口;512-定位槽;323-定位槽;5121-锯齿纹;3231-锯齿纹;52-第一结合板;33-中空角材;53-第二结合板;4-隔热件;6-饰板;41-第一隔热板;61-凹口;411-定位部;7-螺丝;412-定位部;81-隔热边板;42-第二隔热板;82-隔热边板;421-定位部;9-冷冻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的本技术的断热角材结构,主要包括一角材本体3,该角材本体3由一相互垂直的第一角材31及第二角材32构成,且其连接处为一略呈三角形状的中空角材33,该第一、第二角材31、32皆为中空状,并于第一、第二角材31、32的端部皆设置有一螺槽311、321,该螺槽311、321的两端皆为封闭状,并于螺槽311、321的外壁端设置有一凹口312、322,使该凹口312、322与螺槽311、321间的壁面厚度变薄,以利于螺丝7的贯穿锁固,而螺槽311、321的另一端则设置有C形定位槽313、323,该C形定位槽313、323的一侧设置有锯齿纹3131、3231;一隔热件4,该隔热件4由塑料材质制作而成,使其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其主要包含有两相互垂直的第一隔热板41及第二隔热板42,该第一、第二隔热板41、42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弧形定位部411、412、421、422,且该定位部412、422并无连接;通过一定位板43将第一、第二隔热板41、42定位,使其弧形定位部412、422与定位板43间产生一缺口44,并自第一、第二隔热板41、42的中段处延伸各垂直延伸有第三、第四隔热板45、46,该第三、第四隔热板45、46的接合处延伸出一口字型隔热板47,导致该隔热件4略呈田字型;将隔热件4的第一、第二隔热板41、42的一弧形定位部411、421嵌入于角材本体3的C形定位槽313、323中,并通过定位槽313、323的锯齿纹3131、3231的设置,使得定位部411、421紧密结合于定位槽313、323中,不会摇晃,并与角材本体3形成一方形空间,致使隔热件4的口字型隔热板47的边角处紧密抵持于角材本体3的内侧弯角处,导致口字型隔热板47的两边板471、472紧密贴合于第一、第二角材31、32的内侧板,并透过该口字型隔热板47及第三、第四隔热板45、46将该方形空间区隔成四个隔热区域,以达最佳隔热效果;一结合体5,该结合体5包含有一结合部51,该结合部51包含两C形定位槽511、512,该C形定位槽511、512的一侧设置有锯齿纹5111、5121,并自结合部51端部延伸有两相互垂直的第一、第二结合板52、53;将结合部51上的两C形定位槽511、512分别嵌入隔热件4的第一、第二隔热板41、42的弧形定位部412、422上,通过定位槽313、323一侧的锯齿纹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热角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角材本体,由一相互垂直的第一角材及第二角材构成,该第一、第二角皆为中空状,且其端部皆设置有一定位槽;    一隔热件,包含有两相互垂直的第一隔热板及第二隔热板,该第一、第二隔热板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定位部,且其端部通过一定位板定位,定位部与定位板间有一缺口,并自第一、第二隔热板的中段处延伸各垂直延伸有第三、第四隔热板,该第三、第四隔热板的接合处延伸出一口字型隔热板;隔热件的第一、第二隔热板的一定位部嵌入于角材本体的定位槽中,与角材本体形成一方形空间,并通过第三、第四隔热板及口字型隔热板将该方形空间区隔成四个隔热区域;一结合体,包含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包含两定位槽,并自结合部端部延伸有两相互垂直的第一、第二结合板;结合部上的两定位槽分别嵌入隔热件的第一、第二隔热板的另一定位部上,结合部容置于第一、第二隔热板与定位板所形成的缺口中,隔热件设置于结合体与角材本体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再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