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立伟专利>正文

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9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包括由一个以上的管道环组成的管道主体,管道环内部设置有一个排放通道,排放通道两侧各开设一内径大于排放通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均装入一内管,容纳腔底面设置复位弹簧,当管道环互相组装成管道主体时,由内管将复位弹簧压缩,内管中间形成一个对接通道,用于对接排放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道,其能够在受到外力剪切被破坏后,能够利用被破坏的管道环作为顶部支撑防护,并能够在管道破坏处对接,防止管道漏水,保证继续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
技术介绍
地埋式管道埋设在地面中,因此在外部施工时,由于工作失误或者未注意到有管道,则很容易因为剪切而破坏,管道在切割后,管道表面损坏,进而导致内部的流体从破裂口处不断流出,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的管道没有一个二次防护以及快速修复的功能,往往需要等待工作人员修复,非常的消耗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其利用破裂的管道环作为一个二次剪切保护,同时能够对接破裂口处,使得管道能够继续供给,不会导致流体的流失。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包括由一个以上的管道环组成的管道主体,管道环内部设置有一个排放通道,排放通道两侧各开设一内径大于排放通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均装入一内管,容纳腔底面设置复位弹簧,当管道环互相组装成管道主体时,由内管将复位弹簧压缩,内管中间形成一个对接通道,用于对接排放通道;所述管道环的顶部均设置一凸部,凸部中间均开设一个两侧贯穿的活动腔,穿过各活动腔设置一根连接杆,连接杆上位于凸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管道环以及内管均由一弹性片卷绕而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管道环以及内管均由呈“一”字形的弹性金属片或者弹性塑料片卷绕成圆柱形状,其接口处均打胶水粘接固定,防止管道环与内管恢复形变。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管道环的底部均开设一锥形的切割口,位于各管道环的切割口内均装入一连接条,连接条正对切割口一面为锥形面,连接条的底部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固定杆,固定杆插入于地面土壤中用于固定连接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采用一金属杆,所述管道环的切割口内壁面均嵌入设置一磁力条,磁力条与固定杆的锥形面接触吸合,当磁力条与固定杆吸合后,整个管道主体相对连接杆下拉,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单独固定在外部物体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管道环与内管的接口分开后,管道环与内管均呈“一”字形,并与水平面互相平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活动腔具有一个供连接上下位移的距离,活动腔顶面固定粘结一弹簧,弹簧的顶部固定粘结连接杆,管道环在固定安装后弹簧呈压缩状态,当管道环以及内管的接口处分离后,整个管道环以及内管通过弹簧向上顶起,与两侧的管道环之间形成一个高度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管道环的两侧端面均嵌入设置一个第一密封圈,所述内管的两侧端面均嵌入设置一个第二密封圈,管道环在组装后,由密封圈接触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受到一次剪切后,能够利用管道环的被破坏来抵抗冲击,并能利用被破坏的管道环作为对接口处的顶部防护,更好的保护对接处,并使得对接口在后期使用时安全性更好,同时利用对接处对接,防止内部流体泄漏,使其能够持续供给输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管道环的内部切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本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包括由一个以上的管道环1组成的管道主体,管道环1内部设置有一个排放通道31,排放通道31两侧各开设一内径大于排放通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均装入一内管7,容纳腔底面设置复位弹簧33,当管道环1互相组装成管道主体时,由内管7将复位弹簧压缩,内管7中间形成一个对接通道32,用于对接排放通道31;管道环1的顶部均设置一凸部2,凸部2中间均开设一个两侧贯穿的活动腔5,穿过各活动腔5设置一根连接杆4,连接杆4上位于凸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未图示),管道环1以及内管7均由一弹性片卷绕而成。本实施例中,管道环1以及内管7均由呈“一”字形的弹性金属片或者弹性塑料片卷绕成圆柱形状,其接口处均打胶水粘接固定,防止管道环1与内管7恢复形变,管道环1与内管7在被切断后,能够恢复弹性形变,进而在对接口处进行一个顶部的保护,如图1中所示,此时展开的管道环从正面看过去呈“一”字形覆盖在对接的内管上端,用于保护内管的上端面。其中,如图3所示,位于管道环1的底部均开设一锥形的切割口,位于各管道环的切割口内均装入一连接条8,连接条8正对切割口一面为锥形面,连接条8的底部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固定杆9,固定杆9插入于地面土壤中用于固定连接条,当顶部某个管道环受压后,管道环1相对底部的连接条发生挤压切割,利用该挤压切割力破坏接口11处,一旦接口11处分离,则管道环以及内管便会恢复成“一”字形,作为对接处的顶部保护。固定杆9采用一金属杆,管道环1的切割口内壁面均嵌入设置一磁力条13,磁力条13与固定杆9的锥形面接触吸合,当磁力条13与固定杆9吸合后,整个管道主体相对连接杆4下拉,连接杆4的两侧单独固定在外部物体上。活动腔5具有一个供连接上下位移的距离,活动腔5顶面固定粘结一弹簧3,弹簧3的顶部固定粘结连接杆4,管道环1在固定安装后弹簧3呈压缩状态,当管道环1以及内管7的接口处分离后,整个管道环1以及内管7通过弹簧3向上顶起,与两侧的管道环1之间形成一个高度差,当内管7以及管道环1的对接处被破坏后,其会恢复形变,此时管道环1底部与固定杆9分离,在弹簧3作用下,使得对接处分开的管道环能够相对连接杆向上顶起,如图2所示,顶起之后,位于两侧的管道环的内管由于没有了外部限位,在复位弹簧33作用下将内管7顶出,两个顶出的内管7对接后重新密封整根管道,而被破坏的管道环1则位于两个顶出的内管7的上端,作为一个二次防护,对内管对接后的结构进行一个保护,同时对接后的内管可以持续为管道进行传输,防止传输的中断,减少传输介质的损失。其中,管道环1的两侧端面均嵌入设置一个第一密封圈12,内管7的两侧端面均嵌入设置一个第二密封圈71,管道环在组装后,由密封圈接触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受到一次剪切后,能够利用管道环的被破坏来抵抗冲击,并能利用被破坏的管道环作为对接口处的顶部防护,更好的保护对接处,并使得对接口在后期使用时安全性更好,同时利用对接处对接,防止内部流体泄漏,使其能够持续供给输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个以上的管道环组成的管道主体,管道环内部设置有一个排放通道,排放通道两侧各开设一内径大于排放通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均装入一内管,容纳腔底面设置复位弹簧,当管道环互相组装成管道主体时,由内管将复位弹簧压缩,内管中间形成一个对接通道,用于对接排放通道;/n所述管道环的顶部均设置一凸部,凸部中间均开设一个两侧贯穿的活动腔,穿过各活动腔设置一根连接杆,连接杆上位于凸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管道环以及内管均由一弹性片卷绕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个以上的管道环组成的管道主体,管道环内部设置有一个排放通道,排放通道两侧各开设一内径大于排放通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均装入一内管,容纳腔底面设置复位弹簧,当管道环互相组装成管道主体时,由内管将复位弹簧压缩,内管中间形成一个对接通道,用于对接排放通道;
所述管道环的顶部均设置一凸部,凸部中间均开设一个两侧贯穿的活动腔,穿过各活动腔设置一根连接杆,连接杆上位于凸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管道环以及内管均由一弹性片卷绕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管道环以及内管均由呈“一”字形的弹性金属片或者弹性塑料片卷绕成圆柱形状,其接口处均打胶水粘接固定,防止管道环与内管恢复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安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位于管道环的底部均开设一锥形的切割口,位于各管道环的切割口内均装入一连接条,连接条正对切割口一面为锥形面,连接条的底部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固定杆,固定杆插入于地面土壤中用于固定连接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俞立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