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卧式直饮机,包括罩盖、设置在罩盖内的制冷系统及储水的冷胆,冷胆内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冷胆外的蒸发器冷管,且冷胆外部全封闭地包围着保温层,冷胆内部设置有将其内部空间分成进水腔及冷水腔的分水板。利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卧式直饮机的结构简单、安放方便,更主要的是,由于水温控制精度高,且冷水胆的外围全封闭的包装有保温层,因此制冷效率高,节省能源。(*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饮水机,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水源的卧式制冷饮水机。
技术介绍
通常,市场供应的管道供水饮水机都是将普通饮水机的落水座及其附件换以带电磁阀或浮球式水位开关来控制进水的部件而成,而且,压缩机制冷饮水机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及其冷胆都为立式,它的冷凝器是用铁丝焊在邦迪冷管上散热的。饮水机的储水箱和蒸发器冷胆是个比较大的开放式容器,开设有通气孔以便空气对流而将水中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制冷,为了加强制冷效果,通常还会设置有散热马达以加快空气流通,而且由于在开放的容器内,盛放冷水的冷胆外的保温材料也仅能局部包裹,因此,其制冷效果差,而且冷胆的保温效果差,容易消耗能量,另外,由于饮水机的冷胆是立式的,出水较少,而且这样的饮水机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体积庞大,制造成本高,放置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效果高、节能的卧式直饮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卧式直饮机,包括罩盖、设置在罩盖内的制冷系统及储水的冷胆,冷胆内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冷胆的蒸发器冷管,且冷胆外部全封闭地包围着保温层,冷胆内部设置有将其内部空间分成进水腔及冷水腔的分水板。优选的,所述冷胆内还设置有插入冷水腔内的套管,套管内设置有探测冷水腔内水温的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由蒸发器管及多翅片组成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为翅片结构,固定在底板上。优选的,所述罩盖下包括底板,制冷系统包括固定到上述底板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毛细管及干燥过滤器。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固定到上述底板上的电扇。优选的,所述蒸发器冷管为缠绕在冷胆周壁外壁上且截面为矩形或者圆形的铜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供水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卧式直饮机的冷胆采用全封闭的结构,而且冷胆外的保温层同样是采用封闭的,因此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而且保温效果好;冷凝器采用翅片式的特殊结构,而且冷胆内设置有防止室温水与冷水迅速混合的分水板,因此提高了制冷效率;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水腔内,对水温的测量及控制的精度高,因此耗能少;另外,由于制冷系统固定在底板上,因此结构比较紧凑,安放比较随意,可以放置于风凉、避光、避热及隐蔽的地方,而且由于冷胆是卧式放置的,因此比同类的立式饮水机的出水量更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卧式直饮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冷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卧式直饮机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卧式直饮机100包括有罩盖4、设置在罩盖4内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冷胆8以及包围在蒸发器冷胆8外周壁的保温层6。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1、压缩机3、蒸发器冷管7、干燥过滤器12,及毛细管13。所述冷凝器1包括冷凝器管101及散热片102,所述散热片102为翅片散热结构,其每一片很薄,分布叠层很密,散热片102的许多片开孔后串叠套在上述冷凝器管101上,从而增强冷凝器的散热能力。上述蒸发器冷管7缠绕在蒸发器冷胆8的外周壁上,蒸发器冷管7制冷后对蒸发器冷胆8降温,从而使蒸发器冷胆8内的水温降低。压缩机3的输出管与冷凝器1的输入管相连通,冷凝器1的输出端与干燥过滤器12的一端相连,干燥过滤器12的另一端与毛细管13相连,而毛细管13的输出端则与冷胆8上的蒸发器冷管7的一端相连接,蒸发器冷管7的另一端与压缩机3的输入端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制冷系统。优选的,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风扇2,所述风扇2对准冷凝器鼓风,加强散热,风扇2的通风由罩盖4的百叶窗孔(未图示)保证。所述罩盖4下部还设置有底板5,制冷系统的冷凝器1、电扇2、压缩机3及蒸发器冷胆8均是固定在上述底板5上。如图2所示,所述蒸发器冷胆8包括周壁801、设置在周壁801两端的前壁802、后壁803及由周壁801、前壁802、后壁803封闭的内部空间,蒸发器冷胆8的内部空间内接近前壁802的位置处设置有分水板202,分水板202将内部空间分成进水腔805与冷水腔804,上述进水腔是分水板202与前壁802之间的空间,冷水腔是分水板202与后壁803之间的空间,进水腔与冷水腔的容积比范围为1∶3~1∶7。蒸发器冷胆8的内部空间内还设置有给卧式直饮机100进水的进水管207、取水的出水管201、以及可以放置温度传感器的套管206,上述进水管207、出水管201及套管206均是穿过前壁802进入内部空间,且进水管207的末端设置在分水板202与前壁802之间的进水腔内,出水管201及套管206的末端设置在分水板与后壁803之间的冷水腔内,而且套管206于出水管201相比更加接近于后壁803。所述套管206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由于温度传感器直接放置于冷胆8内,可以直接测得冷胆8内的冷水温度,从而确保温度控制的精度高,节能效果好。上述保温层6围设于冷胆8的周壁801、前壁802及后壁803外,保温层6与冷胆8相同,也是全封闭的。优选的,保温层6可以采用泡沫塑料,其根据冷胆的外型分上、下两块成型后直接覆盖并完全包围冷胆8。上述蒸发器冷管7缠绕在蒸发器冷胆8的周壁801邻近于后壁803的位置处,优选的,上述蒸发器冷管7采用截面是矩形的扁平型铜管,因此可以紧贴在冷胆壁上,大大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制冷效果。当然,蒸发器冷管7也可以采用普通圆形铜管,这样可以使制造工艺简单,降低成本。另外,蒸发器冷管7可以采用内置式,即将预先盘好的蒸发器冷管7装入冷胆8内,再将冷胆8封闭,这样制冷效率更好,只是成本会稍有增加。优选的,上述冷胆8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可以用两个拉伸筒焊接而成,再通过不锈钢板作为前壁802、后壁803封闭进、出口而形成封闭状。上述分水板202也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当进水管207向内部空间的进水腔805内注入净水时,净水通过分水板202的边缘间隙缓慢、均匀地向冷水腔804内输入,从而避免进水管207中的水对冷水腔804中冷水的“热冲击”,即防止较高的室温水直接从进水管207进入后直接冲到绕有蒸发器冷管7的冷水腔中,起到缓冲作用。进水管207可以采用硬管或者软管与管道净水管相连,只要进水管的进水阀门不关闭,则内部空间内始终有水,优选的,上述进水管207的进水压力保持在0.4~0.6Mpa之间。出水管201可以用带水龙头的硬管或者软管相连接,当从出水管201取冷水时,进水管207即可直接流入净水,它的出水是由进水压力保证其流畅的。由于上述卧式直饮机100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工作原理与其他普通饮水机的制冷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因此以下参照图1及图3,对本技术卧式直饮机100的工作原理仅进行简单说明当制冷系统的压缩机3启动后,由于冷凝器1采用翅片散热结构,而且还有电扇2向冷凝器1鼓风加强散热,因此冷凝器1内的制冷剂经过毛细管13、干燥过滤器12后进入蒸发器冷管7,蒸发器冷管7中的液态制冷剂吸收冷胆8中水的热量后汽化,再从蒸发器冷管7的输出端进入压缩机3,即,制冷系统的管道里的制冷剂反复作“汽化-液化-汽化”的热交换循环运动,即盘绕在盛有冷水的冷胆8外的蒸发器冷管7(实际就是铜管)把当前温度为室温的低压的制冷液汽化,吸收蒸发器冷管7管壁及周围的大量热量,当然包括较高温度的水的热量。如此不断循环,使蒸发器冷胆内的水温不断降低,达到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直饮机,包括罩盖、设置在罩盖内的制冷系统及储水的冷胆,冷胆内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对冷胆进行制冷的蒸发器冷管,所述冷胆外部全封闭地包围着保温层,冷胆内部设置有将其内部空间分成进水腔及冷水腔的分水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奇迪,
申请(专利权)人:奇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