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站,包括基站底座及清洗槽,所述清洗槽设置在所述基站底座上方,所述清洗槽上设有进液结构、排液结构及凸起部,凸起部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刮擦去污;所述基站底座与所述清洗槽之间形成有污水收集腔,所述排液结构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站,拖擦件的垃圾由清洗槽上的凸起部刮擦并落入清洗槽上,污水通过排液结构流入基站底座与清洗槽之间形成的污水收集腔中。清洁完成后,可以对清洗槽上的垃圾进行清理,基站清洁方便且清洁难度小,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站
本技术属于清洁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
技术介绍
基站是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清洁或为清洁机器人提供充电服务的设备。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清洁设备(清洁机器人)会在基站的清洗槽上清洁自己的拖擦件,但是清洁设备长期清理拖擦件之后,会在清洗槽上沉积一些垃圾,由于基站本体过于笨重不利于搬运和清洗,且基站内部结构复杂清洁不方便,所以会加大清洁难度,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基站内部结构复杂,导致清洁不方便、清洁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基站底座及清洗槽,所述清洗槽设置在所述基站底座上方,所述清洗槽上设有进液结构、排液结构、及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刮擦去污;所述基站底座与所述清洗槽之间形成有污水收集腔,所述排液结构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可选地,所述排液结构包括过滤孔洞,所述过滤孔洞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底部;所述进液结构包括喷水口。可选地,所述进液结构还包括进液部件,所述进液部件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上,所述喷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液部件上;在清洗所述拖擦件时,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拖擦件接触,所述进液部件和所述拖擦件之间存在间隙。可选地,所述清洗槽的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的壁面过滤流水口;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壁面过滤流水口的入水口高于所述过滤孔洞的入水口;所述壁面过滤流水口的入水口投影到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0。可选地,所述壁面过滤流水口沿水平方向贯通所述清洗槽的壁面;所述过滤孔洞沿竖直方向贯通所述清洗槽的底部。可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喷水管及吸水管,所述喷水管及吸水管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腔内,所述喷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喷水口,所述吸水管的入口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所述喷水管用于提供清洗用水至所述喷水口,所述吸水管用于将污水从所述污水收集腔中抽走。可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用于防止水溢出所述基站的防溢装置;所述防溢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防溢触片;所述防溢触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基站内的水位涨至所述防溢触片的高度并与所述防溢触片接触时,所述控制装置发出警报和/或控制所述基站停止向所述进液结构供水。可选地,所述防溢触片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腔内;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防溢触片位于所述基站底座的溢出水位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基站底座的水位最低点上方。可选地,所述清洗槽上设置有防溢流水口,所述防溢流水口的位置低于清洗槽的溢出水位;所述防溢触片设置在所述基站底座的侧壁的内表面,所述防溢流水口与防溢触片相对设置;当清洗用水通过所述防溢流水口从清洗槽流向污水收集腔时,清洗用水与所述防溢触片接触。可选地,所述防溢触片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侧壁的内表面;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防溢触片位于所述清洗槽的溢出水位的下方且位于所述清洗槽的槽体最低点上方;其中,所述清洗槽的溢出水位和所述基站底座的溢出水位相同。可选地,所述排液结构包括壁面过滤流水口,所述壁面过滤流水口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壁面上;所述壁面过滤流水口的入水口投影到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0。可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吹干装置,所述吹干装置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和/或所述污水收集腔进行吹干。可选地,所述吹干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站底座的外部的风机,所述基站底座内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的入风口连接所述风机,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所述风机产生的风一部分通过所述风道及所述排液结构吹向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所述风机产生的风在所述污水收集腔内循环流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拖擦件的垃圾被清洗槽上的凸起部从拖擦件上刮擦去除,且落入清洗槽上,污水通过排液结构流入基站底座与清洗槽之间形成的污水收集腔中。清洁完成后,可以对清洗槽上的垃圾进行清理,基站清洁方便且清洁难度小,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清洗槽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清洗槽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吸水管和喷水管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清洗槽与基站底座的拆卸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清洗槽与基站底座的安装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其基站底座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防溢装置的防溢原理图(拆卸状态);图1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防溢装置的防溢原理图(组装状态);图1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清洗槽的防溢流水口及溢出水位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在过滤孔洞堵塞时清洗槽的上水从防溢流水口流出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吹干装置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吹干装置的爆炸图;图1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风道走向图;图1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凸起部上的凸点结构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爆炸图;图1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立体图;图20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清洗槽与基站底座的拆卸图;图2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清洗槽与基站底座的剖视图;图22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清洗槽与的底部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基站底座;11、底座凹槽;12、凹槽壁;13、导向面;14、导向板;15、基站入口;16、风道;17、卡位;2、清洗槽;21、凸起部;22、槽体;23、把手;24、过滤孔洞;25、喷水口;26、进液部件;27、壁面过滤流水口;28、防溢流水口;29、支撑件;230、吸水口;231、平面斜坡;232、凹陷;233、凸点结构;3、磁铁;4、喷水管;5、吸水管;6、防溢触片;7、风机;8、通风板;81、流道;9、箱体;10、清洁机器人;101、拖擦件;20、卡扣;Level1、清洗槽的溢出水位;Level2、基站底座的溢出水位。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底座及清洗槽,所述清洗槽设置在所述基站底座上方,所述清洗槽上设有进液结构、排液结构、及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刮擦去污;/n所述基站底座与所述清洗槽之间形成有污水收集腔,所述排液结构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8 CN 2018222750494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底座及清洗槽,所述清洗槽设置在所述基站底座上方,所述清洗槽上设有进液结构、排液结构、及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刮擦去污;
所述基站底座与所述清洗槽之间形成有污水收集腔,所述排液结构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结构包括过滤孔洞,所述过滤孔洞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底部;
所述进液结构包括喷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结构还包括进液部件,所述进液部件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上,所述喷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液部件上;
在清洗所述拖擦件时,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拖擦件接触,所述进液部件和所述拖擦件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的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的壁面过滤流水口;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壁面过滤流水口的入水口高于所述过滤孔洞的入水口;
所述壁面过滤流水口的入水口投影到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过滤流水口沿水平方向贯通所述清洗槽的壁面;
所述过滤孔洞沿竖直方向贯通所述清洗槽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喷水管及吸水管,所述喷水管及吸水管设置在所述污水收集腔内,所述喷水管的出口连接所述喷水口,所述吸水管的入口与所述污水收集腔连通,所述喷水管用于提供清洗用水至所述喷水口,所述吸水管用于将污水从所述污水收集腔中抽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用于防止水溢出所述基站的防溢装置;
所述防溢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防溢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峻彬,黄吉彪,林伟劲,
申请(专利权)人: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