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及具有其的房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8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2
本公开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扶手及具有其的房间结构,扶手用于安装在墙体上,扶手包括第一扶杆、第二扶杆以及第三扶杆,第一扶杆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墙体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扶杆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墙体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相对设置;第三扶杆为U型杆,第三扶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相连接。由于扶手整体呈U型,即其与墙体的安装点更加容易控制,而不用过于受限于墙体的结构,从而使得其使用环境更具有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及具有其的房间结构
本公开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扶手及具有其的房间结构。
技术介绍
老年居住建筑及老年照料设施中,卫生间的要求应同时满足无障碍规范要求及老年人照料设施规范要求,方便老年人使用。其中,卫生间如厕区扶手的设置需满足轮椅使用、助行器使用、老年行动缓慢使用的需要,舒适情况下马桶两侧一侧安装立杆扶手,一侧安装横杆扶手,马桶侧立杆主要是辅助坐下站立动作的抓取助力方便及安全防护,仅有横杆没有高处的抓握立杆不能完全满足老人如厕后自主站立,适老性及舒适度低。且规范中对于立杆的位置及高单独都有明确要求——立杆长度一般为700mm,位于马桶前缘200-250mm。现有养老社区运营及设计过程中,为压缩空间面积提高坪效,卫生间会随之压缩,很多无法完全满足轮椅回转空间五尺圈要求,或者无法满足无障碍要求中对于如厕区扶手立杆需位于马桶前缘200mm的要求。无法正确助力,舒适性及适老性下降。针对现有的无障碍“L型”扶手以及“1字型”扶手,扶手安装点在立杆正后方,进而要求马桶旁安装扶手侧必须有侧墙且墙体长度必须超过马桶前缘200-300mm,才能满足立杆位于马桶前缘200mm的要求。在集约型卫生间设计中因为空间集约,适应性低。且固定成品扶手无法实现个性化要求,对于不同身高、臂长、使用习惯的老年人需求无法变化。尤其在养老机构和老年照护公寓,会面临同个房间更换不同大的老人使用,不可能重新定制安装扶手立杆,无适应性无灵活性。目前集约型卫生间因为空间压缩,马桶不一定有条件单侧靠墙放置,已有技术中无障碍立杆受安装固定位置及传统扶手形态的要求,无法同时满足轮椅回转空间及立杆距离马桶前缘200mm的要求。集约卫生间空间中出现的问题:1、规范要求马桶单侧立杆需位于马桶前200mm处,故马桶必须需靠一侧墙体,且侧短墙长度需预留扶手安装空间,即短墙需比马桶前端长约300mm,总长度约需1000mm-1100mm。2、为满足安装立杆扶手要求,墙体会遮挡轮椅回转空间,无法满足无障碍要求,适老性安装性降低,同时影响集约型卫生间其他空间的布局与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扶手及具有其的房间结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扶手,用于安装在墙体上,扶手包括:第一扶杆,第一扶杆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墙体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扶杆,第二扶杆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墙体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相对设置;第三扶杆,第三扶杆为U型杆,第三扶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的至少部分均为管体,第三扶杆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的管腔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扶杆可伸缩地穿设在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的管腔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扶手还包括:第四扶杆,第四扶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其中,第四扶杆位于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靠近第三扶杆的一侧,且与第三扶杆间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扶杆包括:第一主体段,第一主体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主体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扶杆相连接;第一分支段,第一分支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主体段的另一端与第一主体段相连接,第一分支段与第一主体段交叉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支段为直杆,第一分支段设置在第一主体段靠近第三扶杆的一侧,第一主体段上的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与第一分支段上的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相垂直;或,第一分支段的部分为弧形杆,第一分支段设置在第一主体段远离第三扶杆的一侧,第一主体段上的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与第一分支段上的第一连接部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扶杆包括:第二主体段,第二主体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主体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扶杆相连接;第二分支段,第二分支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分支段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段相连接,第二分支段与第二主体段交叉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支段为直杆,第二分支段设置在第二主体段靠近第三扶杆的一侧,第二主体段上的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与第二分支段上的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相垂直;或,第二分支段的部分为弧形杆,第二分支段设置在第二主体段远离第三扶杆的一侧,第二主体段上的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与第二分支段上的第二连接部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房间结构,包括上述的扶手和墙体,扶手设置在墙体上;其中,第一扶杆位于第二扶杆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墙体围成卫生间和洗浴间,扶手设置在卫生间内;其中,墙体包括主墙体,多个第一连接部以及多个第二连接部均与主墙体相连接;或,墙体包括相互垂直的主墙体和侧墙体,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与主墙体和侧墙体相连接,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与主墙体和侧墙体相连接。本技术的扶手通过第一扶杆、第二扶杆以及第三扶杆组成了一个U型的扶手,在具体使用时,通过第一扶杆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扶杆上的第二连接部将其稳定地安装在墙体上。由于扶手整体呈U型,即其与墙体的安装点更加容易控制,而不用过于受限于墙体的结构,从而使得其使用环境更具有适应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扶手处于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房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房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房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墙体;11、主墙体;12、侧墙体;13、卫生间;14、洗浴间;15、马桶;20、第一扶杆;21、第一连接部;22、第一主体段;23、第一分支段;30、第二扶杆;31、第二连接部;32、第二主体段;33、第二分支段;40、第三扶杆;50、第四扶杆。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手,用于安装在墙体(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n第一扶杆(20),所述第一扶杆(2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墙体(1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n第二扶杆(30),所述第二扶杆(3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墙体(1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所述第一扶杆(20)与所述第二扶杆(30)相对设置;/n第三扶杆(40),所述第三扶杆(40)为U型杆,所述第三扶杆(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扶杆(20)与所述第二扶杆(30)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用于安装在墙体(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
第一扶杆(20),所述第一扶杆(2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墙体(1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
第二扶杆(30),所述第二扶杆(3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墙体(1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所述第一扶杆(20)与所述第二扶杆(30)相对设置;
第三扶杆(40),所述第三扶杆(40)为U型杆,所述第三扶杆(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扶杆(20)与所述第二扶杆(3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杆(20)和所述第二扶杆(30)的至少部分均为管体,所述第三扶杆(40)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扶杆(20)与所述第二扶杆(30)的管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扶杆(40)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第一扶杆(20)与所述第二扶杆(30)的管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还包括:
第四扶杆(50),所述第四扶杆(5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扶杆(20)与所述第二扶杆(30);
其中,所述第四扶杆(50)位于所述第一扶杆(20)与所述第二扶杆(30)靠近所述第三扶杆(4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扶杆(40)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杆(20)包括:
第一主体段(22),所述第一主体段(22)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一主体段(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扶杆(40)相连接;
第一分支段(23),所述第一分支段(2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一主体段(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段(22)相连接,所述第一分支段(23)与所述第一主体段(22)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段(23)为直杆,所述第一分支段(23)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段(22)靠近所述第三扶杆(40)的一侧,所述第一主体段(22)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分支段(23)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1)所在平面相垂直;
或,所述第一分支段(23)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丁
申请(专利权)人: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