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手的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5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锅盖的金属把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烫手的把手,包括:锅盖、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置在锅盖顶面中部,所述散热部的底部与锅盖为螺栓啮合连接,连接部为铜材质,其整体为圆柱体,其顶面开有三个同轴的环形槽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同轴且依次设置在上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直径大于第二散热片的直径,第二散热片的直径大于第三散热片的直径,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同为上下贯通的倒锥台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手的把手使人工不需要带手套就可以移动锅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手的把手
本技术属于锅盖把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烫手的把手。
技术介绍
目前现代化家庭厨房内烹饪容器及炒菜锅等餐饮炊具都使用了金属材质,因为金属材质较为美观,同时也符合现代化家庭的多元化设计,这样的炒菜锅盖顶部的把手较为美观,但同时也存在烹饪肉菜或者需要闷锅的菜品时,锅盖是需要盖上的,做这类菜时一般用时都在二十分钟以上,锅盖把手是金属材质,导热性能较高,使锅盖把手持续的受到热传导及热辐射,使温度不断升高,人手无法直接触碰,会造成烫伤等危害,只能使用手套或者其他手段去解决,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手的把手使人工不需要带手套就可以移动锅盖。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把手,包括:锅盖、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置在锅盖顶面中部,所述散热部的底部与锅盖为螺栓啮合连接;所述散热部包括:连接部、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支撑架、支撑杆、把手;所述连接部为铜材质,其整体为圆柱体,其顶面开有三个同轴的环形槽;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同轴且依次设置在上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直径大于第二散热片的直径,第二散热片的直径大于第三散热片的直径,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同为上下贯通的倒锥台形状,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同为铝材质,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与环形槽之间为固定点连接,除固定点以外接触的地方涂有导热硅脂;所述第三散热片顶面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中心处设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面中部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为金属材质,其形状为梅花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底部为封闭式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底部为封闭式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散热片的底部为封闭式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不宜过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与连接部为焊接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外侧壁上均开有孔。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把手与锅盖进行分离设置,同时极大的隔绝了热传导,使整个把手持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以降低自身温度。2、本技术的把手上采用梅花式设计,与人的手指贴合,使用时不容易滑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锅盖散热部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锅盖散热部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锅盖散热部拆分后细节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烫手的把手,包括:锅盖1、散热部2;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部2设置在锅盖1顶面中部,所述散热部2的底部与锅盖1为螺栓啮合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散热部2包括:连接部21、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支撑架25、支撑杆26、把手27;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部21为铜材质,其整体为圆柱体,其顶面开有三个同轴的环形槽211;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轴且依次设置在上述环形槽211内,所述第一散热片22的直径大于第二散热片23的直径,第二散热片23的直径大于第三散热片24的直径,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为上下贯通的倒锥台形状,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为铝材质,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与环形槽211之间为固定点连接,除固定点以外接触的地方涂有导热硅脂;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散热片24顶面设有支撑架25,支撑架25中心处设有支撑杆26,支撑杆26顶面中部设有把手27,所述把手27为金属材质,其形状为梅花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27架设在支撑架25上,不与锅盖1直接接触,之前先通过铜材质的连接部21吸热,经过导热硅脂将热量传送到上方与其连接的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上,由于散热片均为倒锥台形状的铝材质,散热性能较高,使下方的热量经过散热片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减少把手27与锅盖1的直接接触面积,使把手27无法受到锅盖1的热传导,同时把手27为梅花形状,在人手上有油或者其他液体时能扣住把手27,防止意外滑落造成的损害。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散热片22的底部为封闭式设置。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散热片23的底部为封闭式设置。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散热片24的底部为封闭式设置。以上三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将底部做封闭处理,更好的隔绝热传导,使连接部21吸热后直接通过散热片散热。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26的长度不宜过长,其目的在于支撑杆26的长度过长,会使整个把手27空间占用较大,影响美观度。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与连接部21为焊接而成,其目的在于使连接时更加牢固,防止使用时间长时损坏。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外侧壁上均开有孔,其目的在于使散热效率更佳。本技术工作原理:在需要移动锅盖1时,由于把手27架设在支撑架25上,不与锅盖1直接接触,之前先通过铜材质的连接部21吸热,经过导热硅脂将热量传送到上方与其连接的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上,由于散热片均为倒锥台形状的铝材质,散热性能较高,使下方的热量经过散热片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减少把手27与锅盖1的直接接触面积,使把手27无法受到锅盖1的热传导,同时把手27为梅花形状,在人手上有油或者其他液体时能扣住把手27,防止意外滑落造成的损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烫手的把手,包括:锅盖(1)、散热部(2);/n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2)设置在锅盖(1)顶面中部,所述散热部(2)的底部与锅盖(1)为螺栓啮合连接;/n所述散热部(2)包括:连接部(21)、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支撑架(25)、支撑杆(26)、把手(27);/n所述连接部(21)为铜材质,其整体为圆柱体,其顶面开有三个同轴的环形槽(211);/n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轴且依次设置在上述环形槽(211)内,所述第一散热片(22)的直径大于第二散热片(23)的直径,第二散热片(23)的直径大于第三散热片(24)的直径,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为上下贯通的倒锥台形状,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为铝材质,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与环形槽(211)之间为固定点连接,除固定点以外接触的地方涂有导热硅脂;/n所述第三散热片(24)顶面设有支撑架(25),支撑架(25)中心处设有支撑杆(26),支撑杆(26)顶面中部设有把手(27),所述把手(27)为金属材质,其形状为梅花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手的把手,包括:锅盖(1)、散热部(2);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2)设置在锅盖(1)顶面中部,所述散热部(2)的底部与锅盖(1)为螺栓啮合连接;
所述散热部(2)包括:连接部(21)、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支撑架(25)、支撑杆(26)、把手(27);
所述连接部(21)为铜材质,其整体为圆柱体,其顶面开有三个同轴的环形槽(211);
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轴且依次设置在上述环形槽(211)内,所述第一散热片(22)的直径大于第二散热片(23)的直径,第二散热片(23)的直径大于第三散热片(24)的直径,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为上下贯通的倒锥台形状,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同为铝材质,所述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与环形槽(211)之间为固定点连接,除固定点以外接触的地方涂有导热硅脂;
所述第三散热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立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奥玛斯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