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支架以及烹饪器具,该风扇支架包括:架体,架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风扇,架体侧壁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容纳腔连通,开口用于放置电源板组件;散热通道,设置在架体上,散热通道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架体外侧连通,散热通道用于对加热组件降温。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Fan support and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支架以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支架以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采用电磁加热的电炊具中,需要对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线圈盘进行散热,以保证电炊具的正常使用。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IGBT设置在散热片上,利用散热片和风扇相配合对IGBT进行降温。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电炊具内没有针对线圈盘设置散热结构,无法满足装置的散热需求。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支架以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支架,风扇支架包括:架体,架体包括框架和风扇挡筋,风扇挡筋位于框架内侧,风扇挡筋内侧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风扇;散热通道,设置在架体上,散热通道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架体外侧连通,散热通道用于对加热组件降温。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架体上设置散热通道,使散热通道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架体外侧连通,风扇可以将风从容纳腔通过散热通道吹到架体外侧的加热组件上,从而可以对加热组件进行降温,进而可以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散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容纳腔连通,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架体的外侧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具有夹角。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设置为具有夹角,容纳腔内的风可以经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直接吹向加热组件,能够对加热组件直接进行降温,可以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风扇挡筋上设置有缺口,框架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通过缺口与容纳腔连通,出风口与缺口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第一通道通过缺口与容纳腔连通,第二通道通过出风口与外侧连通,从而容纳腔内的风能够依次经缺口和出风口吹向加热组件,可以对加热组件进行降温。进一步地,风扇挡筋上设置有多个缺口,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多个缺口与多个出风口一一对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容纳腔内的风可以通过多个缺口和多个出风口同时吹向加热组件,如此能够增大吹向加热组件的风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框架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容纳腔连通,开口用于放置电源板组件。采用上述结构,风扇可以将风通过开口吹向电源板组件,从而可以对电源板组件进行散热降温,进而能够对电源板组件上的元器件进行保护。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加热组件;风扇支架,设置在壳体与加热组件之间,风扇支架为上述提供的风扇支架;风扇,设置在风扇支架的容纳腔内。通过将风扇支架设置在壳体与加热组件之间,将风扇设置在风扇支架的容纳腔内,风扇可以将风从容纳腔通过风扇支架的散热通道吹到加热组件上,从而可以对加热组件进行降温,进而可以提升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加热组件包括线圈盘和线圈盘支座,线圈盘设置在线圈盘支座内,风扇支架位于线圈盘支座的底部,风扇支架的出风口对应线圈盘支座设置。采用上述结构,风扇可将风通过出风口吹向线圈盘,从而可以对线圈盘散热降温。进一步地,风扇为离心风扇,由于离心风扇沿着风扇的径向吹风,从而可以使风扇的吹风方向与风扇档筋的表面相垂直,进而可以使风从缺口和出风口形成的散热通道吹到线圈盘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源板组件,电源板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且对应风扇支架的开口设置,如此可利用风扇将风从容纳腔通过开口吹向对电源板组件,可以对电源板组件进行降温。进一步地,电源板组件包括:电源板支架,与风扇支架连接;电源板,设置在电源板支架上;散热片,设置在电源板上,且位于风扇支架的开口处,从而可以使风扇将风通过开口吹向散热片,以对散热片进行降温。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风扇支架包括架体和散热通道。其中,架体的容纳腔用于放置风扇。通过在架体上设置散热通道,使散热通道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架体外侧连通,风扇可以将风从容纳腔通过散热通道吹到架体外侧的加热组件上,从而可以对加热组件进行降温,进而可以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风扇支架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风扇支架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风扇支架与线圈盘支座的装配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风扇支架与加热组件的装配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风扇支架与壳体的装配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架体;11、开口;12、框架;121、出风口;13、风扇挡筋;131、缺口;20、壳体;30、加热组件;31、线圈盘;32、线圈盘支座;40、风扇支架;50、风扇;60、电源板组件;61、电源板支架;62、电源板;63、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支架,该风扇支架包括架体10和散热通道。其中,架体10包括框架12和风扇挡筋13,风扇挡筋13位于框架12内侧,风扇挡筋13内侧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风扇,可以利用容纳腔对风扇进行保护。具体的,风扇挡筋13既可以对风扇进行保护,又可以对风扇吹出的风进行导向。其中,散热通道设置在架体10上,散热通道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架体10外侧连通,容纳腔内的风扇可以通过散热通道将风吹到架体10外侧的加热组件上,从而可以利用散热通道对加热组件进行降温。在本实施例中,风扇挡筋13与框架12相连接,风扇挡筋13位于框架12的中部,且风扇挡筋13围设在风扇的内侧。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支架,通过在架体10上设置散热通道,使散热通道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架体10外侧连通,风扇可以将风从容纳腔通过散热通道吹到架体10外侧的加热组件上,从而可以对加热组件进行降温,进而可以提升装置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容纳腔连通,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架体10的外侧连通,以使容纳腔内的风扇可以通过散热通道将风吹到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支架包括:/n架体(10),所述架体(10)包括框架(12)和风扇挡筋(13),所述风扇挡筋(13)位于所述框架(12)内侧,所述风扇挡筋(13)内侧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风扇;/n散热通道,设置在所述架体(10)上,所述散热通道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架体(10)外侧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用于对加热组件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支架包括:
架体(10),所述架体(10)包括框架(12)和风扇挡筋(13),所述风扇挡筋(13)位于所述框架(12)内侧,所述风扇挡筋(13)内侧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风扇;
散热通道,设置在所述架体(10)上,所述散热通道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架体(10)外侧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用于对加热组件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架体(10)的外侧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挡筋(13)上设置有缺口(131),所述框架(12)上设置有出风口(121),所述出风口(121)通过所述缺口(131)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出风口(121)与所述缺口(131)连通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挡筋(13)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缺口(131),所述框架(12)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口(121),多个所述缺口(131)和多个所述出风口(121)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2)的侧壁设置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与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金炬,何国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