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衢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双介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23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介质输送装置,属于输送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双介质输送装置工作时震动较大、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双介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动力源、传动机构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所述动力源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均固设于机架上,传动机构包括与动力源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和两个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两侧的从动锥齿轮,两个介质输送机构分别位于传动机构的两侧且两个从动锥齿轮分别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的转轴连接,两个所述介质输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抵靠的弹簧减振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形成动平衡,又避免了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振动的叠加,工作更稳定,输送配比更精准。

A double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介质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送泵
,涉及一种介质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双介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食品加工、水和污水处理等各大领域中,广泛地采用输送泵来输送各种流体介质。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将两种介质共同注入同一容器混合搅拌后再使用。而现有的输送泵大多无法实现同时对两种介质进行输送,因此,目前,大多数的做法是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910014391.5)公开的一种双液泵那样采用两个输送机构分别单独输送一种介质。然而,由于两个输送机构分别采用独立的电机来进行驱动,导致两个输送机构的输送率无法实现精确的1:1的配比,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当其中一台泵因故障而停止运行时,而另一台泵仍会继续运行,导致介质之间混合比例不一致,从而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而且,两个输送机构并排设置于车架上,且输送机构的转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导致两个输送机构上的振动会形成叠加,容易出现晃动、从而影响抽吸过程中的稳定性,造成输出流量不稳定。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10163872.4)还公开了一种双介质同时输送的单轴并行离心泵,该离心泵采用了在泵体上设置两个腔室,两个腔室内均设置叶片,通过同一电机同轴连接这两个叶片,使泵体上形成两个同步工作的输送机构。虽然该离心泵能够保证两种介质的输送配比精度,然而,由于该离心泵上的两个输送机构均连接于同一转轴上,从而导致两个输送机构产生的振动会在转轴以及泵体上形成叠加,同样会导致剧烈振动,从而影响抽吸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介质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双介质输送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介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动力源、传动机构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所述动力源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均固设于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动力源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和两个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两侧并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两个介质输送机构分别位于传动机构的两侧且两个从动锥齿轮分别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的转轴连接,两个所述介质输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抵靠的弹簧减振机构。本双介质输送装置的动力源位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且动力源通过锥齿轮传动副同时驱动两个介质输送机构同步工作,使两个输送机构的转轴转速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反,既保证了两个介质输送机构输送的介质形成1:1的配比,又能够保证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因转轴转动产生的动平衡,同时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还设置弹簧减振机构,避免介质输送机构将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另一介质输送机构上,使两个介质输送机构的转轴之间达到轴向力平衡,从而避免了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产生的振动形成叠加增幅。这样,本双介质输送机构既保证了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的动平衡又保证了轴向力的平衡,大幅降低了整机的振动,使其工作更稳定,避免了两个介质输送机构的输送效率产生波动,从而保证两个介质输送装置输送的介质配比精度。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两个介质输送机构的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且动力源的输出轴与两个介质输送结构的转轴垂直。动力源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呈对称式分布,进一步保证了整体的动平衡和轴向力平衡。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所述弹簧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弹簧和两个分别位于减振弹簧两端的承重侧盖,两个所述承重侧盖分别与相邻的介质输送机构固连并与转轴同轴心,所述承重侧盖朝向减振弹簧的端面上均开有与减振弹簧一一对应的弧形凹槽,所述减振弹簧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外端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与弧形凹槽的内壁抵靠并能够相对弧形凹槽的内壁移动。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上分别设置承重侧盖,且弹簧在两个承重侧盖之间形成预紧。当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的振动并非完全同轴时,减振弹簧能够通过弹簧座的弧形部在弧形凹槽内移动而改变角度,使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的受力达到自平衡,从而保证减振效果。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所述减振弹簧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减振弹簧沿转轴的周向间隔均布。减振弹簧环绕转轴设置,进一步保证了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的轴向受力平衡。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弹簧减振机构的外侧还设有用于封闭弹簧减振机构的外罩,所述外罩呈筒状,所述外罩的内壁具有若干供减振弹簧嵌入并与减振弹簧一一对应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底壁的两端均具有向外凸出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均沿减振弹簧的长度方向开有供弹簧座嵌入的导向槽。外罩上的让位槽对减振弹簧形成让位,且通过让位槽内的导向槽与减振弹簧两端的弹簧座形成定位,保证配合的稳定性。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所述弹簧座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所述导向槽的直径大于弹簧座横截面的直径。这样,导向槽略大于弹簧座,使弹簧座能够在导向槽内进行一定幅度的活动,从而避免导向槽影响减振弹簧的自平衡。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所述弹簧座包括座体和滚子,所述弹簧座的一端具有与减振弹簧插接配合的插接部,所述弹簧座的另一端开有安装槽,所述滚子为滚柱或滚珠,所述滚子滚动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滚子部分凸出于安装槽外并形成上述弧形部。采用滚子作为弧形部使弹簧座与弧形凹槽之间的相对滑动更顺畅,进一步保证减振弹簧自平衡的效果。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所述从动锥齿轮与转轴之间均设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半离合器一和半离合器二,所述半离合器一与从动锥齿轮固连,所述半离合器二与转轴通过导向平键连接。通过设置离合机构,本双介质输送装置既能够同时实现双介质的同步输送,也能够实现单介质的输送,使用更灵活方便。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顶推半离合器二并使半离合器二与半离合器一咬合的顶推弹簧,所述介质输送机构均包括泵壳和套设于转轴上且一端与泵壳连接的转轴外壳,所述转轴外壳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半离合器二与半离合器一分离或连接的拨叉以及用于对拨叉形成定位的限位器。通过拨动拨叉能够实现离合机构的连接与分离,而顶推弹簧能够保证半离合器一与半离合器二联接的稳定性。在上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中,所述介质输送机构为卧式离心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个动力源通过锥齿轮传动副同时驱动两个介质输送机构,既保证了两种介质的同步输送,而且使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形成动平衡,减少振动,同时,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通过设置弹簧减振机构来避免轴向振动的叠加,从而大幅降低整机的振动,使本专利技术工作更稳定,两种介质的输送配比更精准。2、弹簧减振机构采用自平衡结构,使减振弹簧能够根据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的振动受力方向自行调整角度,以更好地消除两个介质输送机构之间的振动。3、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使用需要选择两个介质输送机构同时工作或者仅仅只选择其中一个介质输送机构工作,使用更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隐藏外罩后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隐藏外罩后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省略机架);图5是弹簧减振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介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动力源(2)、传动机构(4)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所述动力源(2)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均固设于机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与动力源(2)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41)和两个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41)两侧并与主动锥齿轮(41)啮合的从动锥齿轮(42),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分别位于传动机构(4)的两侧且两个从动锥齿轮(42)分别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的转轴(31)连接,两个所述介质输送机构(3)之间还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抵靠的弹簧减振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介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动力源(2)、传动机构(4)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所述动力源(2)和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均固设于机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与动力源(2)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41)和两个分别位于主动锥齿轮(41)两侧并与主动锥齿轮(41)啮合的从动锥齿轮(42),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分别位于传动机构(4)的两侧且两个从动锥齿轮(42)分别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的转轴(31)连接,两个所述介质输送机构(3)之间还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抵靠的弹簧减振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介质输送机构(3)的转轴(31)位于同一轴线上,且动力源(2)的输出轴与两个介质输送结构的转轴(31)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减振机构(5)包括减振弹簧(52)和两个分别位于减振弹簧(52)两端的承重侧盖(51),两个所述承重侧盖(51)分别与相邻的介质输送机构(3)固连并与转轴(31)同轴心,所述承重侧盖(51)朝向减振弹簧(52)的端面上均开有与减振弹簧(52)一一对应的弧形凹槽(51a),所述减振弹簧(52)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座(53),所述弹簧座(53)的外端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部(53a),所述弧形部(53a)与弧形凹槽(51a)的内壁抵靠并能够相对弧形凹槽(51a)的内壁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簧(5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减振弹簧(52)沿转轴(31)的周向间隔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减振机构(5)的外侧还设有用于封闭弹簧减振机构(5)的外罩(61),所述外罩(61)呈筒状,所述外罩(61)的内壁具有若干供减振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敏张玉良李泽坤蒋超燕沈铖锋李金富陈秀芹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