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单晶面积占比大、位错密度低的铸造单晶硅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0016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晶面积占比大、位错密度低的铸造单晶硅制备方法,籽晶拼接缝理想状态下,位错源产生的概率较小;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差,籽晶的拼接缝放大后观察无法形成绝对的“十字型”,相同籽晶连接在一起无法形成晶界,从而产生位错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直拉单晶棒截掉头尾后得到直拉单晶圆棒,沿不同旋转角度去除边皮得到无圆角的单晶方棒,加工得到0°籽晶、11.5°籽晶、23°籽晶、34.5°籽晶;S2,将四种籽晶依次铺设在坩埚底部,形成完整的籽晶层,每块籽晶的八个方向不与同种籽晶相连;S3,在所述籽晶层上放置原生多晶硅料和头尾边等循环料;S4,将所述装满多晶硅料的坩埚放入铸锭炉中,采用半融工艺得到铸造单晶硅锭。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casting single crystal silicon with large single crystal area and low dislocation d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晶面积占比大、位错密度低的铸造单晶硅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单晶面积占比大、位错密度低的铸造单晶硅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铸造单晶的一般步骤为:在坩埚底部铺设一层单晶籽晶,在单晶籽晶上面装正常铸锭的头料、尾料、边皮和原生多晶硅料,采用半融工艺得到铸造单晶。其中籽晶层铺设至关重要,常规方法中籽晶分为两种,籽晶A:上表面为(100)晶向,单晶圆棒开方时与棱线夹角成A°,如图1所示;籽晶B:上表面为(100)晶向,单晶圆棒开方时与棱线夹角成B°,如图2所示,其中A与B大小不相等,籽晶A和籽晶B交替铺设在坩埚底部,形成籽晶层,如图3所示。肉眼观察到相邻四个籽晶形成“十字型”拼接缝,籽晶拼接缝理想状态下是绝对的“十字型”,如图4所示,在理想状态下,位错源产生的概率较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差,籽晶的拼接缝放大后观察无法形成绝对的“十字型”,存在一种A籽晶与A籽晶连接在一起的情况,相同籽晶连接在一起无法形成晶界,从而产生位错源,如图5所示;另一种情况是B籽晶与B籽晶连接在一起,相同籽晶连接在一起无法形成晶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晶面积占比大、位错密度低的铸造单晶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直拉单晶棒截掉头尾后得到直拉单晶圆棒,四条棱线连接成正方形,沿着此正方形去除边皮得到无圆角的单晶方棒,将单晶方棒沿垂直于晶体生长的方向截断成块状0°籽晶;/nS2:直拉单晶棒截掉头尾后得到直拉单晶圆棒,将四条棱线连接成的正方形顺时针方向旋转11.5°,沿着旋转11.5°后的正方形去除边皮得到无圆角的单晶方棒,将单晶方棒沿垂直于晶体生长的方向截断成块状11.5°籽晶;/nS3:直拉单晶棒截掉头尾后得到直拉单晶圆棒,将四条棱线连接成的正方形顺时针方向旋转23°,沿着旋转23°后的正方形去除边皮得到无圆角的单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面积占比大、位错密度低的铸造单晶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直拉单晶棒截掉头尾后得到直拉单晶圆棒,四条棱线连接成正方形,沿着此正方形去除边皮得到无圆角的单晶方棒,将单晶方棒沿垂直于晶体生长的方向截断成块状0°籽晶;
S2:直拉单晶棒截掉头尾后得到直拉单晶圆棒,将四条棱线连接成的正方形顺时针方向旋转11.5°,沿着旋转11.5°后的正方形去除边皮得到无圆角的单晶方棒,将单晶方棒沿垂直于晶体生长的方向截断成块状11.5°籽晶;
S3:直拉单晶棒截掉头尾后得到直拉单晶圆棒,将四条棱线连接成的正方形顺时针方向旋转23°,沿着旋转23°后的正方形去除边皮得到无圆角的单晶方棒,将单晶方棒沿垂直于晶体生长的方向截断成块状23°籽晶;
S4:直拉单晶棒截掉头尾后得到直拉单晶圆棒,将四条棱线连接成的正方形顺时针方向旋转34.5°,沿着旋转34.5°后的正方形去除边皮得到无圆角的单晶方棒,将单晶方棒沿垂直于晶体生长的方向截断成块状34.5°籽晶;
S5:将0°籽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耐根刘世龙刘淑慧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