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012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设置为圆形,所述安装平台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增氧设备,所述增氧设备的外部均匀环绕设置有出气端,所述出气端处分别连接出气增氧管的第一端,在需要对养殖池的某一深度为位置进行增氧时,通过液压缸驱动伸缩杆伸长,使安装板下降到预设的深度位置,通过增氧设备工作、气泵增加压力可以将气体输送至安装板上的出气喷头处,将气体喷出即能够对水底进行增氧;同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轴带动叶轮旋转,可以辅助增氧设备进行增氧,可以增强水底的增氧效果;通过网格罩体可以容纳所述驱动电机、所述转轴及所述叶轮,可以避免旋转的叶轮对大闸蟹苗造成伤害。

A kind of oxygen increasing device for crabs br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养殖
,具体领域为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作为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闸蟹其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钾、钠、镁、硒等微量元素,蟹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是餐桌上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滋味鲜美的水产佳肴,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但由于过度的捕捞导致长江沿线大闸蟹的资源减少,一方面对生态有破坏,另一方面捕捞蟹的价格飙升,因此人工养殖大闸蟹逐步成为主流。在养殖大闸蟹时,尤其是大闸蟹苗种时,会用到增氧装置,现有的增氧装置均固定在水下的某一深度,无法对增氧的深度进行调整,且增氧的效果不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设置为圆形,所述安装平台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设置为圆形,所述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增氧设备(2),所述增氧设备(2)的外部均匀环绕设置有出气端,所述出气端处分别连接出气增氧管(3)的第一端,所述出气增氧管(3)具有预设长度,所述出气增氧管(3)的第一端设置有气泵(4),所述安装平台(1)的外边缘均匀贯穿有通孔(5),所述出气增氧管(3)贯穿对应的所述通孔(5),所述安装平台(1)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7),所述第一伸缩杆(7)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设置为圆形,所述安装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闸蟹苗种养殖用增氧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设置为圆形,所述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增氧设备(2),所述增氧设备(2)的外部均匀环绕设置有出气端,所述出气端处分别连接出气增氧管(3)的第一端,所述出气增氧管(3)具有预设长度,所述出气增氧管(3)的第一端设置有气泵(4),所述安装平台(1)的外边缘均匀贯穿有通孔(5),所述出气增氧管(3)贯穿对应的所述通孔(5),所述安装平台(1)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7),所述第一伸缩杆(7)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设置为圆形,所述安装板(8)的外边缘均匀贯穿设置有出气喷头(9),所述出气增氧管(3)的第二端连接对应的所述出气喷头(9)的进气端,所述安装板(8)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驱动端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下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叶轮(12),所述安装板(8)的下表面设置有网格罩体(13),所述网格罩体(13)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电机(10)、所述转轴(11)及所述叶轮(12),所述驱动电机(10)和所述液压缸(6)的外部分别设置有防水结构,所述安装平台(1)的左右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安装连杆(14),所述安装连杆(14)的外端设置有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闸蟹苗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显李菁程超黄千里吴娣简少卿洪一江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