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00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设占地省、操作维护方便的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以满足过鱼设施系统转运放流过程中鱼类计数、测量、标记和放流等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长方形的池体,以及与池体连通的供水机构、补水机构和溢流机构;所述池体的其中一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池壁为操作侧池壁,池体底板上设有沿池体长度方向布置并紧贴所述操作侧池壁的放鱼通道,该池体底板表面为一向放鱼通道倾斜的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生生态保护领域。

A fish releasing device for fish passing facilit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生生态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存在高坝大库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后不可避免地对河道造成一定的阻隔,为满足生态保护的需要,需设置必要的过鱼设施,使鱼类完成上下游的种群交流。对于部分工程,由于地形、地质、运行调度等多方面的制约,无法采取连续过鱼的方式,而需采用集运鱼系统等非连续的过鱼方式,坝下或库区完成集鱼过程后,通过车辆等转运至上游或下游水体,从而实现过鱼。为满足过鱼设施效果的评估,对于集运鱼设施收集的鱼类,通常需要进行计数、测量,必要时则需要对鱼类进行标志,然后放流到适宜的区域。由于国内集运鱼系统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配套设施尚在研究过程中,有待进一步研发和设计。在什么形式的构筑物或设施中对收集的鱼类进行计数、测量,及时掌握收集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如何便利地对放流鱼类进行标记,并便捷无损地将鱼类放流至坝下区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设占地省、操作维护方便的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以满足过鱼设施系统转运放流过程中鱼类计数、测量、标记和放流等功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长方形的池体,以及与池体连通的供水机构、补水机构和溢流机构;所述池体的其中一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池壁为操作侧池壁,池体底板上设有沿池体长度方向布置并紧贴所述操作侧池壁的放鱼通道,该池体底板表面为一向放鱼通道倾斜的斜面;所述池体上对应放鱼通道的一端在其池壁上开设有与放鱼通道衔接的放鱼孔,对应该放鱼孔设有可开关的放鱼门板;所述池体内均匀插装有若干计数隔板,计数隔板沿池体宽度方向布置,且该计数隔板的形状与池体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计数隔板上与所述放鱼通道对应部位设有过水孔,该计数隔板的一定高度以上区域设有过水网格;所述池体外对应所述放鱼孔接有放鱼管。所述供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侧池壁对面的池体池壁上的多个供水出水口,供水出水口经供水支管连通供水总管,所述供水总管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检修阀门和操作阀门。所述补水机构具有接于所述供水总管上所述检修阀门和操作阀门之间的补水管,该补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池体内,补水管的出水口上装有补水水龙头。所述溢流机构具有溢流管,该溢流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池体内并设有拦鱼罩,溢流管的出水口连通池体上的所述放鱼孔。所述过鱼通道由远离所述放鱼孔端向另一端倾斜。所述池体的池壁上对应所述计数隔板设有隔板插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池体底板上设置过鱼通道和向过鱼通道倾斜的底面,实现池内水体和放流鱼类的自行汇集,通过供水机构供水确保在整个放鱼过程中水量稳定持续,通过溢流机构确保池内水位稳定在适宜高度。本技术中当池内鱼类数量较多时,采用计数隔板将鱼群隔开,便于计数、测量和标记,以上流程完成后,通过打开放鱼门板将鱼类从放鱼装置内通过放鱼管输送至河道或库区内,可靠便捷地完成过鱼设施系统转运放流过程中鱼类的计数、测量、标记和放流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计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隔板插槽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具有池体1,以及与池体1连通的供水机构、补水机构和溢流机构。本例中池体1呈长方形,池底和四周内壁铺设光滑的表面材料。池体1的两面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池壁中一面为操作侧池壁,另一面为供水侧池壁。在池体1底板上设置沿池体1长度方向布置并紧贴操作侧池壁的放鱼通道,该池体底板表面形成向放鱼通道倾斜的斜面,放鱼通道的底面由其后端向其前端倾斜。在池体1上对应放鱼通道的前端在前端池壁上开设有与放鱼通道衔接的放鱼孔101,池体1内对应该放鱼孔设有可开关的放鱼门板6,池体1外对应放鱼孔接有放鱼管4。放鱼孔101设置于放鱼侧池壁底部,靠近操作侧池壁,放鱼孔101呈圆形,四周为钢质结构,表面光滑。放鱼孔101向池室侧设置门板卡槽3,卡槽底部宽度与放鱼门板6同宽,顶部呈弧状略向供水侧外伸。放鱼门板6设置于放鱼孔101前,用于挡水,放鱼门板6呈长方形,放鱼门板6与放鱼孔101结合侧设置一层橡胶等具有密封性能的软性材料,确保放鱼门板6落下时,池水基本不外漏。本例中供水机构具有供水总管2、供水支管8和多个供水出水口9,其中供水出水口9设置于供水侧池壁上的靠池体1后端部位,出水口朝下,供水出水口9经预埋于池体1内的供水支管8连接供水总管2,供水总管2位于池体1后端外侧,且靠近操作侧池壁侧。供水总管2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检修阀门10和操作阀门11。本实施例中补水机构具有接于供水总管2上检修阀门10和操作阀门11之间的补水管13,该补水管13的出水口穿过池体1后端池壁进入池体1内,补水管13的出水口上装有补水水龙头14。本实施例中溢流机构具有预埋于池体1前端池壁内的溢流管5,该溢流管位于放鱼孔101上方,溢流管5的进水口穿过池壁进入池体1内,并在进水口设有拦鱼罩15,溢流管5的出水口连通池体1上的放鱼孔101。本例中在池体1内均匀插装有若干计数隔板7,计数隔板7沿池体1宽度方向布置,且该计数隔板的形状与池体1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对应计数隔板7在操作侧池壁和供水侧池壁的内壁上设有隔板插槽102(见图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计数隔板7用于隔开鱼池内的鱼群,将鱼池内的鱼群临时分为若干群体,便于计数和标记。计数隔板7采用密度略大于水的轻质耐水性材料,主体不透水,厚度较薄,必要时可增加不锈钢条进行配重。计数隔板7正面形状与池底和池壁形状吻合,宽度略大于池体1宽度,以便嵌入操作侧池壁和排出水侧池壁的隔板插槽102内。计数隔板7的上部设置计数隔板提手702,计数隔板7的底部往上一定高度以上区域为过水网格703;在计数隔板7底部正对池底纵向放鱼通道处设置纵向过水孔701,用以在依次放鱼过程中两个隔板间水体的连续流动,减小临近隔板间的水压差。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集运鱼系统的运鱼车将鱼类运至放鱼装置旁后,落下放鱼门板6,开启供水总管2检修阀门10,并在使用期间均保持开启状态,开启供水总管2操作阀门11,使池体1内蓄一定量的水(至水深40cm左右),关闭供水总管2操作阀门11。将运鱼车内的鱼通过放鱼管4放至池体1内,随后将放鱼管4引至下游放鱼水体。当运鱼车转运过来的鱼类数量较多时,将计数隔板7插入池体1内,计数隔板7插入的数量,根据鱼类数量而定。开启补水水龙头,不间断地向池体1内补充一定的小流量,保持池体1内水体微流状态,同时补充放鱼孔少量渗漏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长方形的池体(1),以及与池体(1)连通的供水机构、补水机构和溢流机构;/n所述池体(1)的其中一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池壁为操作侧池壁,池体(1)底板上设有沿池体(1)长度方向布置并紧贴所述操作侧池壁的放鱼通道,该池体底板表面为一向放鱼通道倾斜的斜面;/n所述池体(1)上对应放鱼通道的一端在其池壁上开设有与放鱼通道衔接的放鱼孔(101),对应该放鱼孔(101)设有可开关的放鱼门板(3);/n所述池体(1)内均匀插装有若干计数隔板(7),计数隔板(7)沿池体(1)宽度方向布置,且该计数隔板的形状与池体(1)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相适配;/n所述计数隔板(7)上与所述放鱼通道对应部位设有过水孔(701),该计数隔板的一定高度以上区域设有过水网格(703);/n所述池体(1)外对应所述放鱼孔(101)接有放鱼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长方形的池体(1),以及与池体(1)连通的供水机构、补水机构和溢流机构;
所述池体(1)的其中一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池壁为操作侧池壁,池体(1)底板上设有沿池体(1)长度方向布置并紧贴所述操作侧池壁的放鱼通道,该池体底板表面为一向放鱼通道倾斜的斜面;
所述池体(1)上对应放鱼通道的一端在其池壁上开设有与放鱼通道衔接的放鱼孔(101),对应该放鱼孔(101)设有可开关的放鱼门板(3);
所述池体(1)内均匀插装有若干计数隔板(7),计数隔板(7)沿池体(1)宽度方向布置,且该计数隔板的形状与池体(1)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所述计数隔板(7)上与所述放鱼通道对应部位设有过水孔(701),该计数隔板的一定高度以上区域设有过水网格(703);
所述池体(1)外对应所述放鱼孔(101)接有放鱼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过鱼设施系统的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侧池壁对面的池体(1)池壁上的多个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航余岚许高金施家月余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