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99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饲养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包括圈体,圈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圈体的前侧外壁开口,且开口内安装有圈门,圈体的前侧外壁上安装有进食箱,进食箱上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顶端设有与进食箱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的箱盖,且箱盖上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盖把手,第一空腔前侧设有食槽,第一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喷水管,两个喷水管的管壁上均连接有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圈体上安装的网布以及各个进出口的密封式设计能够防止蚊虫进入饲养圈内叮咬家禽,其次,在圈体的内壁上安装的喷水及风干设施能够定期对饲养圈内进行清理并风干,保持饲养圈内的清洁与干燥,能够有效防止蚊虫的滋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
本技术涉及饲养圈
,具体为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
技术介绍
在夏季,饲养圈内潮湿和脏乱的环境容易滋生蚊虫,蚊虫通过吸取家禽的血液吸收其营养,并且可能通过叮咬家禽传播病毒,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圈体的前侧外壁开口,且开口内安装有圈门,所述圈体的前侧外壁上安装有进食箱,所述进食箱上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顶端设有与所述进食箱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的箱盖,且箱盖上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盖把手,所述第一空腔前侧设有食槽,所述第一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喷水管,两个所述喷水管的管壁上均连接有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圈体并与外界相连通,两个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圈体的后侧壁上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安装有排泄门,所述圈体的后侧壁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转轴,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包括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1),所述圈体(1)的前侧外壁开口,且开口内安装有圈门(12),所述圈体(1)的前侧外壁上安装有进食箱(13),所述进食箱(13)上开设有第二空腔(130),所述第二空腔(130)顶端设有与所述进食箱(13)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的箱盖(131),且箱盖(131)上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盖把手(132),所述第一空腔(11)前侧设有食槽(14),所述第一空腔(11)的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喷水管(15),两个所述喷水管(15)的管壁上均连接有进水管(151),且所述进水管(15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圈体(1)并与外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蚊虫功能的饲养圈,包括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1),所述圈体(1)的前侧外壁开口,且开口内安装有圈门(12),所述圈体(1)的前侧外壁上安装有进食箱(13),所述进食箱(13)上开设有第二空腔(130),所述第二空腔(130)顶端设有与所述进食箱(13)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的箱盖(131),且箱盖(131)上设有通过螺丝固定的盖把手(132),所述第一空腔(11)前侧设有食槽(14),所述第一空腔(11)的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喷水管(15),两个所述喷水管(15)的管壁上均连接有进水管(151),且所述进水管(15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圈体(1)并与外界相连通,两个所述进水管(151)上安装有阀门(152),所述圈体(1)的后侧壁上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安装有排泄门(16),所述圈体(1)的后侧壁上开设有圆孔(17),所述圆孔内设有转轴(170),所述转轴(170)的圆周外壁上焊接有若干个风干扇叶(171),所述圆孔(17)的侧壁靠近所述第一空腔(11)一侧安装有第一网布(173),所述圈体(1)的后侧外壁上安装有转动电机(172),所述圈体(1)的上方设有固定架(2),且所述固定架(2)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撑腿(21)与所述圈体(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2)上设有第二网布(22),所述第二网布(22)四周向下延伸至所述圈体(1)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祖新
申请(专利权)人:台江德康农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