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用铝合金加工工艺及其铝合金管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96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天卫星用管型热交换器的铝合金加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天用铝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包括成分优化、浇铸制棒、均质处理和挤压成型等步骤;所述成分优化步骤中优化后的铝合金原料成分如下:Si 0.10‑0.40wt%,Fe 0.30‑0.60wt%,Cu≤0.01wt%,Mn 1.15‑1.40wt%,Mg≤0.05wt%,Zn≤0.1wt%,Ti 0.01‑0.05wt%,S≤0.01wt%,Al余量。所述铝合金的原料成分中S、Cu的含量均在0.005wt%以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上述加工工艺的航天用铝合金管材,所述铝合金管材为3A21系合金。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luminum alloy for aerospace and its aluminum alloy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天用铝合金加工工艺及其铝合金管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航天卫星用管型热交换器的铝合金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管型热交换器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能,结构简单且传热功率大,温度均匀等特点,尤其在空间失重状态下仍具有此优异性能,因此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卫星上的单机和有效载荷大部分采用金属铝-氨热管型热交换器实现温度的均衡调节,管型热交换器内的工作介质为液氨。由于卫星使用的管型热交换器体积小,重量轻,尺寸精度要求高,公差要求范围为±0.05mm,远高于《GB/T14846-2014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尺寸偏差为±0.35-0.45mm超高级标准的要求,因此对加工的材料要求非常严格。现有技术的3A21铝合金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韧性好,耐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优良,适用于铝合金结构件的深加工,如焊接、弯折。由于航天管型热交换器的内部工作介质为液氨,采用现有技术的3A21铝合金加工为航天管型热交换器后,其铝合金中含有的Cu、S与氨工质发生化学反应,使用较短的期限后因腐蚀反应出现裂痕,严重影响了卫星内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天用铝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成分优化步骤、浇铸制棒步骤、均质处理步骤和挤压成型步骤;所述成分优化步骤中,选取铝锭、金属硅、锰添加剂和铁添加剂作为铝合金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算,优化后的铝合金原料的成分为:Si 0.10-0.40wt%、Fe 0.30-0.60wt%、Cu≤0.01wt%、Mn 1.15-1.40wt%、Mg≤0.05wt%、Zn≤0.1wt%、Ti 0.01-0.05wt%、S≤0.01wt%和余量为A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用铝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成分优化步骤、浇铸制棒步骤、均质处理步骤和挤压成型步骤;所述成分优化步骤中,选取铝锭、金属硅、锰添加剂和铁添加剂作为铝合金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算,优化后的铝合金原料的成分为:Si0.10-0.40wt%、Fe0.30-0.60wt%、Cu≤0.01wt%、Mn1.15-1.40wt%、Mg≤0.05wt%、Zn≤0.1wt%、Ti0.01-0.05wt%、S≤0.01wt%和余量为A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用铝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后的铝合金原料成分中S和Cu的含量均≤0.005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用铝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制棒步骤具体为:
S1、对铝锭和金属硅原材料进行熔炼,熔炼温度为690℃~750℃,待所述铝锭、金属硅原材料彻底熔化后添加所述锰添加剂和铁添加剂,精炼4次,扒渣即得到熔体;
S2、将熔体静置30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王岗张星临杨舜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亚铝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广成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