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959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0
本方案公开了食用菌的培育设备领域的一种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包括料斗、压实机构和用于固定菌袋口的固定机构;压实机构包括外壳、压实柱、电机和弹簧,外壳支撑于料斗内;外壳下端开设有避让口,外壳下端的内壁设有支撑台,电机设置于外壳上,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凸轮;压实柱的顶部设有抵持块,弹簧套设在压实柱的外壁,且弹簧位于抵持块和支撑台之间,抵持块的表面与凸轮抵持;压实柱的下端穿过外壳下端的避让口,压实柱下端的端部连接有挤压板;固定机构包括内圈,内圈上连接有竖板,内圈外壁活动套接有外圈。本方案实现边填料边压实培养基植料,使用刀片沿着竖板的方向便可划破菌袋,提高了马桑菌的菌包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的培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马桑菌本是高海拔地区独有的一种野生菌,也是一种食用菌。目前也有人工培育的马桑菌,其培育技术与香菇、平菇、木耳等的培育技术相近。在培育过程中都会用到菌包,制作菌包需要用到菌袋,向菌袋中装入培养基植料(如棉籽壳)后接入菌种做成菌包。马桑菌的菌包制作与其它食用菌的制作过程还存在一定区别,现有常规的食用菌的菌包制作完成后在菌袋上扎孔,然后再将扎孔的菌包摆放在大棚中培育,菌包上的孔洞是便于香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从孔中生产出来。而马桑菌的菌包在扎孔后,还要在室内放置几天待菌袋中的培养基植料散发一定水分后,培养基植料靠自身的黏性粘结成棒状,然后将培养基植料表面的菌袋撕掉,通常是人工撕菌袋。由于培养基植料在黏性作用下粘结成棒状,但是只要撕扯菌袋时候用力过大,也容易将培养基植料散掉,导致菌包的制作失败,所以在撕掉菌袋时,操作人员需要小心谨慎,且还要避免将撕菌袋过程中将菌种破坏,然而这样一来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目前进行马桑菌小规模培育的农户,向菌袋中填充培养基植料的做法通常是人工填充,人工填料过程中需要边填料边对菌袋中的培养基植料进行压实,这样就导致效率比较低。综上所述,设计一种能够提高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以提高菌包制作的效率是目前培育马桑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以提高菌包制作的效率。本方案中的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包括料斗、压实机构和用于固定菌袋口的固定机构;所述压实机构包括外壳、压实柱、电机和弹簧,外壳支撑于料斗内且位于料斗的出料口正上方;外壳下端开设有供压实柱穿过的避让口,外壳下端的内壁设有支撑台,电机设置于外壳上,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凸轮;压实柱的顶部设有抵持块,弹簧套设在压实柱的外壁,且弹簧位于抵持块和支撑台之间,抵持块的表面与凸轮抵持;压实柱的下端穿过外壳下端的避让口,且压实柱下端的端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内圈,内圈上连接有竖板,内圈外壁活动套接有外圈;料斗下端的内壁设有限位板,所述内圈和外圈均支撑于限位板上。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菌袋能够填入培养基植料的一端,以下称菌袋开口端。将菌袋开口端穿过内圈后再翻转绕过内圈的顶部,由于外圈活动套接在内圈外壁,所以可利用外圈将菌袋位于内圈外壁的部分压紧,从而将菌袋的开口端固定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此状态下,内圈上连接的竖板位于菌袋内。整个固定机构穿过料斗的出料口后使其位于料斗下端内壁的限位板上,即内圈和外圈均被支撑于限位板上。由于压实机构的外壳支撑于料斗内且位于料斗的出料口正上方,所以此状态下固定机构上的菌袋位于外壳的正下方,进而压实机构的压实柱及压实柱下端部连接的挤压板位于菌袋正上方。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弹簧将压实柱支撑在外壳内,凸轮的转动使得弹簧被压缩和弹起反复进行,同时压实柱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设计时,使得向下运动到最大位移时挤压板进入到菌袋内。向料斗中投入培养基植料,培养基植料从料斗的出料口进入到菌袋内,当菌袋中的培养基植料填到可与挤压板接触时,随着继续填充培养基植料,菌袋中的培养基植料被压实,菌袋中的培养基植料基本压实后,停止电机转动及停止向料斗投料,将固定机构从限位板上取下,进而将菌袋从料斗的正下方取出,添加少量培养基植料将菌袋填满,取下外圈,将菌袋开口端封闭,由于菌袋内的培养基植料挤压,将竖板连通内圈固定在菌袋上,且竖板基本与菌袋内壁相接触,竖板和菌袋内壁之间的培养基植料将会很少,在接种时,避开竖板的地方。本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向菌袋中填充培养基植料的同时,随着挤压板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对菌袋内的培养基植料进行按压,这样代替了人工装料过程中,边填料边按压的操作,使得填料效率提高。当需要撕掉菌袋时,使用刀片沿着竖板的方向划破菌袋,由于在接种时,竖板的地方都没有进行接种,所以划破菌袋的过程中基本不会破坏菌种。菌袋基本被划破后,并可轻易的将整个菌袋从粘结后的棒状的培养基植料上取下,进而无需特别小心翼翼的操作,因此便提高了撕菌袋的操作速度。综上原理及效果,本方案集合了马桑菌制备菌包的特殊步骤,即撕菌袋的操作,结合了填充培养基植料和撕菌袋的操作环节进行装置的设计,提高了马桑菌菌包的制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进一步,所述竖板的竖直方向上设有与其等长的凹槽。刀片在竖板上滑动的过程中,难免有滑偏移的时候,为了避免偏移到竖板所在的位置之外,在操作时也需要稍加小心,然而在竖板上设置与竖板长度相同的凹槽后,可以将刀片沿着凹槽滑动,限制刀片滑偏移,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使得操作更便捷。进一步,所述内圈的外壁也设有与竖板上的凹槽连通的凹槽。延长菌袋划破的长度,使菌袋撕扯更顺畅。进一步,所述限位板上设有限位槽,外圈的下端设有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凸块。整个固定机构放置于限位板上时,为了使得固定机构与限位板之间的接触更牢固,避免打滑,设置限位槽与限位凸块配合便可实现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的其中一种实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标记:外壳101、凸轮102、抵持块103、弹簧104、压实柱105、挤压板106、菌袋2、支撑架3、料斗4、固定机构5、内圈501、竖板502、凹槽503、外圈504、限位凸块505、限位板6、培养基植料7。如图1所示,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包括料斗4、压实机构和用于固定菌袋2口的固定机构5。压实机构包括外壳101、压实柱105、电机(图中未示出)和弹簧104,外壳101通过支撑架3支撑于料斗4内且位于料斗4的出料口正上方,支撑架3通过焊接或者螺钉连接在外壳101和料斗4上;外壳101下端开设有供压实柱105穿过的避让口,外壳101下端的内壁设有支撑台,电机连接在外壳101内壁,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凸轮102;压实柱105的顶部设有抵持块103,弹簧104套设在压实柱105的外壁,且弹簧104位于抵持块103和支撑台之间,抵持块103的上表面与凸轮102抵持;压实柱105的下端穿过外壳101下端的避让口,且压实柱105下端的端部连接有挤压板106,挤压板106呈喇叭状。如图2所示,固定机构5包括内圈501,内圈501下端连接有竖板502,内圈501及竖板502上均设有与凹槽503,凹槽503向上延伸至内圈501的上端部,凹槽503向下延伸至竖板502的下端部;内圈501外壁活动套接有外圈504,菌袋2单层套接在内圈501和外圈504之间后,内圈501与外圈504不会轻易的发生相互的滑动,而需要借助一定外力才可将外圈504从内圈501上取下;料斗4下端的内壁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板6,限位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压实机构和用于固定菌袋口的固定机构;所述压实机构包括外壳、压实柱、电机和弹簧,外壳支撑于料斗内且位于料斗的出料口正上方;外壳下端开设有供压实柱穿过的避让口,外壳下端的内壁设有支撑台,电机设置于外壳上,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凸轮;压实柱的顶部设有抵持块,弹簧套设在压实柱的外壁,且弹簧位于抵持块和支撑台之间,抵持块的表面与凸轮抵持;压实柱的下端穿过外壳下端的避让口,且压实柱下端的端部连接有挤压板;/n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内圈,内圈上连接有竖板,内圈外壁活动套接有外圈;料斗下端的内壁设有限位板,所述内圈和外圈均支撑于限位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马桑菌的菌包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压实机构和用于固定菌袋口的固定机构;所述压实机构包括外壳、压实柱、电机和弹簧,外壳支撑于料斗内且位于料斗的出料口正上方;外壳下端开设有供压实柱穿过的避让口,外壳下端的内壁设有支撑台,电机设置于外壳上,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凸轮;压实柱的顶部设有抵持块,弹簧套设在压实柱的外壁,且弹簧位于抵持块和支撑台之间,抵持块的表面与凸轮抵持;压实柱的下端穿过外壳下端的避让口,且压实柱下端的端部连接有挤压板;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内圈,内圈上连接有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杰杰
申请(专利权)人:凤冈县朝农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