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明悦专利>正文

农业大棚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95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农业大棚支撑装置,包括外斜撑杆、埋设底座、圆锥头、固定件、内斜撑杆、第一横架、第二横架、顶撑板以及支撑杆,圆锥头焊接在大棚支撑架下端面,埋设底座安装在大棚支撑架环形侧面下侧,固定件安装在埋设底座内部,外斜撑杆对称安装在大棚支撑架左右两侧,顶撑板安装在大棚支撑架内部上侧,顶撑板下侧安装有第二横架,第二横架下侧安装有第一横架,顶撑板与第二横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第一横架与第二横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第一横架下侧安装有内斜撑杆,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农业大棚支撑架结构强度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农业大棚支撑架结构强度高,支撑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业大棚支撑装置
本技术是农业大棚支撑装置,属于农业

技术介绍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农业种植中,大棚是较为常见的。现有的农业大棚支撑架结构强度欠佳,大多农业大棚支撑架通常将底座埋设至土壤中,而后通过地桩进行固定,大棚支撑架的支撑结构较为简洁,结构强度不高,遇强风天气,大棚支撑架容易倒伏,现在急需农业大棚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农业大棚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农业大棚支撑架结构强度高,支撑稳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农业大棚支撑装置,包括地面、大棚支撑架以及稳定支撑组件,所述大棚支撑架安装在地面上侧,所述稳定支撑组件设置在大棚支撑架外侧,所述稳定支撑组件包括外斜撑杆、埋设底座、圆锥头、固定件、内斜撑杆、第一横架、第二横架、顶撑板以及支撑杆,所述圆锥头焊接在大棚支撑架下端面,所述埋设底座安装在大棚支撑架环形侧面下侧,所述固定件安装在埋设底座内部,所述外斜撑杆对称安装在大棚支撑架左右两侧,所述顶撑板安装在大棚支撑架内部上侧,所述顶撑板下侧安装有第二横架,所述第二横架下侧安装有第一横架,所述顶撑板与第二横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架与第二横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架下侧安装有内斜撑杆。进一步地,所述外斜撑杆下侧安装有限位埋设桩。进一步地,所述埋设底座内部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与固定件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顶撑板上侧呈弧形状,所述顶撑板与大棚支撑架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内斜撑杆与大棚支撑架连接处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外斜撑杆上侧与大棚支撑架连接处安装有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外斜撑杆设有两组,且两组外斜撑杆规格相同,所述内斜撑杆设有两组,且两组内斜撑杆规格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农业大棚支撑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外斜撑杆、埋设底座、圆锥头、固定件、内斜撑杆、第一横架、第二横架、顶撑板以及支撑杆,该设计增加了农业大棚支撑架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大棚支撑架的支撑稳定性,解决了原有农业大棚支撑架结构强度欠佳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结构强度。因外斜撑杆下侧安装有限位埋设桩,方便限制外斜撑杆的活动范围,因埋设底座内部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与固定件相匹配,方便埋设底座的固定安装,因顶撑板上侧呈弧形状,顶撑板与大棚支撑架相匹配,方便顶撑板与大棚支撑架相贴合,因内斜撑杆与大棚支撑架连接处安装有限位块,外斜撑杆上侧与大棚支撑架连接处安装有限位块,方便限制外斜撑杆和内斜撑杆的活动范围,本技术结构合理,农业大棚支撑架结构强度高,支撑稳定。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农业大棚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农业大棚支撑装置中稳定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农业大棚支撑装置中埋设底座的俯视图;图中:1-地面、2-大棚支撑架、3-稳定支撑组件、31-外斜撑杆、32-埋设底座、33-圆锥头、34-固定件、35-内斜撑杆、36-第一横架、37-第二横架、38-顶撑板、39-支撑杆、311-限位埋设桩、321-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农业大棚支撑装置,包括地面1、大棚支撑架2以及稳定支撑组件3,大棚支撑架2安装在地面1上侧,稳定支撑组件3设置在大棚支撑架2外侧。稳定支撑组件3包括外斜撑杆31、埋设底座32、圆锥头33、固定件34、内斜撑杆35、第一横架36、第二横架37、顶撑板38以及支撑杆39,圆锥头33焊接在大棚支撑架2下端面,埋设底座32安装在大棚支撑架2环形侧面下侧,固定件34安装在埋设底座32内部,外斜撑杆31对称安装在大棚支撑架2左右两侧,顶撑板38安装在大棚支撑架2内部上侧,顶撑板38下侧安装有第二横架37,第二横架37下侧安装有第一横架36,顶撑板38与第二横架37之间安装有支撑杆39,第一横架36与第二横架37之间安装有支撑杆39,第一横架36下侧安装有内斜撑杆35,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农业大棚支撑架2结构强度欠佳的问题。外斜撑杆31下侧安装有限位埋设桩311,方便限制外斜撑杆31的活动范围,埋设底座32内部开设有固定孔321,且固定孔321与固定件34相匹配,方便埋设底座32的固定安装,顶撑板38上侧呈弧形状,顶撑板38与大棚支撑架2相匹配,方便顶撑板38与大棚支撑架2相贴合,内斜撑杆35与大棚支撑架2连接处安装有限位块,外斜撑杆31上侧与大棚支撑架2连接处安装有限位块,方便限制外斜撑杆31和内斜撑杆35的活动范围,外斜撑杆31设有两组,且两组外斜撑杆31规格相同,内斜撑杆35设有两组,且两组内斜撑杆35规格相同,增加农业大棚支撑架2的支撑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圆锥头33焊接至大棚支撑架2下端面,而后将埋设底座32固定在大棚支撑架2环形侧面下侧,而后将圆锥头33和埋设底座32埋设至地面1中,埋设底座32内部开设有固定孔321,固定件34安装至固定孔321中,即可实现埋设底座32与地面1的相固定,而后将埋设底座32进行掩埋,大棚支撑架2内部分别焊接上第一横架36、第二横架37以及顶撑板38,第一横架36与第二横架37之间安装上支撑杆39,第二横架37与顶撑板38之间安装有支撑杆39,并在第一横架36下侧安装有两组内斜撑杆35,与此同时,大棚支撑架2左右两侧均安装上外斜撑杆31,并通过限位埋设桩311进行限位固定,通过埋设底座32、第一横架36、第二横架37、顶撑板38、支撑杆39、内斜撑杆35以及外斜撑杆31的添加,大大增强了农业大棚支撑架2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农业大棚支撑装置,包括地面、大棚支撑架以及稳定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支撑架安装在地面上侧,所述稳定支撑组件设置在大棚支撑架外侧;/n所述稳定支撑组件包括外斜撑杆、埋设底座、圆锥头、固定件、内斜撑杆、第一横架、第二横架、顶撑板以及支撑杆,所述圆锥头焊接在大棚支撑架下端面,所述埋设底座安装在大棚支撑架环形侧面下侧,所述固定件安装在埋设底座内部,所述外斜撑杆对称安装在大棚支撑架左右两侧,所述顶撑板安装在大棚支撑架内部上侧,所述顶撑板下侧安装有第二横架,所述第二横架下侧安装有第一横架,所述顶撑板与第二横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架与第二横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架下侧安装有内斜撑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农业大棚支撑装置,包括地面、大棚支撑架以及稳定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支撑架安装在地面上侧,所述稳定支撑组件设置在大棚支撑架外侧;
所述稳定支撑组件包括外斜撑杆、埋设底座、圆锥头、固定件、内斜撑杆、第一横架、第二横架、顶撑板以及支撑杆,所述圆锥头焊接在大棚支撑架下端面,所述埋设底座安装在大棚支撑架环形侧面下侧,所述固定件安装在埋设底座内部,所述外斜撑杆对称安装在大棚支撑架左右两侧,所述顶撑板安装在大棚支撑架内部上侧,所述顶撑板下侧安装有第二横架,所述第二横架下侧安装有第一横架,所述顶撑板与第二横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架与第二横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第一横架下侧安装有内斜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明悦赵昶淋
申请(专利权)人:崔明悦赵昶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