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肥器,包括内管道(1)、内支架(2)、内管道固定法兰(3)、内管道端口法兰(4)、外管道(5)、外管道固定法兰(6)、外管道端部封头(7)、出液管(8)、出液管端口法兰(9)和鞍座(10);所述外管道(5)的右端口安装所述外管道端部封头(7),所述外管道端部封头(7)具有中心孔(7‑1),所述出液管(8)的左端与所述中心孔(7‑1)密封安装;所述出液管(8)的右端口安装所述出液管端口法兰(9),通过所述出液管端口法兰(9),实现所述出液管(8)与总输送管路的进口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混肥器,安装于总输送管路的端口位置,能够对肥水和清水进行高效的混合,保证了施肥过程中作物受肥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肥器
本技术属于农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混肥器。
技术介绍
目前设计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其结构为:肥水输送管和清水输送管均与总输送管路的一端连接。其原理为:肥水输送管输送一定压力的浓度较高的肥水,清水输送管输送一定压力的清水,肥水和清水均进入到总输送管路内,在总输送管路内混合,然后,总输送管路的出口向农田喷出稀释后的肥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作用。以上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进入总输送管路内的肥水和清水混合非常不均匀,从而导致施肥过程中作物受肥不均匀,使作物生长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混肥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混肥器,包括内管道(1)、内支架(2)、内管道固定法兰(3)、内管道端口法兰(4)、外管道(5)、外管道固定法兰(6)、外管道端部封头(7)、出液管(8)、出液管端口法兰(9)和鞍座(10);所述内管道(1)为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的结构;所述内管道(1)的封闭端插入到所述外管道(5)的内部,所述内管道(1)的开口端位于所述外管道(5)的外部;所述内管道(1)和所述外管道(5)之间的腔体形成混合腔(B);在所述内管道(1)的封闭端同轴固定安装所述内支架(2),所述内支架(2)的外边缘与所述外管道(5)的内壁接触;在所述内支架(2)上开设若干个支架通孔(2-1);在位于所述外管道(5)内部的所述内管道(1)的管壁开设若干个喷射孔(1-1);所述内管道(1)的开口端安装所述内管道端口法兰(4),通过所述内管道端口法兰(4),实现肥水输送管、清水输送管均连接到所述内管道(1)的内腔;所述外管道(5)的左端和右端均为开口结构;在所述外管道(5)的左端口套设安装所述外管道固定法兰(6);所述内管道(1)在对应位置套设安装所述内管道固定法兰(3);所述内管道固定法兰(3)和所述外管道固定法兰(6)之间连接固定;所述外管道(5)的右端口安装所述外管道端部封头(7),所述外管道端部封头(7)具有中心孔(7-1),所述出液管(8)的左端与所述中心孔(7-1)密封安装;所述出液管(8)的右端口安装所述出液管端口法兰(9),通过所述出液管端口法兰(9),实现所述出液管(8)与总输送管路的进口的连接;所述外管道(5)的底端固定于所述鞍座(10)上面。优选的,所述外管道固定法兰(6)与所述外管道(5)的左端口焊接;所述内管道固定法兰(3)与所述内管道(1)的外壁焊接;所述内管道端口法兰(4)与所述内管道(1)的外壁焊接;所述外管道(5)的右端口和所述外管道端部封头(7)之间焊接;所述出液管端口法兰(9)与所述出液管(8)的外壁焊接。优选的,所述内支架(2)的形状为齿轮形。优选的,所述内管道(1)的管壁交错开设所述喷射孔(1-1)。优选的,所述外管道(5)的顶部安装压力表(11);所述外管道(5)的顶部安装排气阀(12);所述外管道(5)的底部安装排污阀(13)。本技术提供的混肥器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混肥器,安装于总输送管路的端口位置,能够对肥水和清水进行高效的混合,保证了施肥过程中作物受肥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混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混肥器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外管道固定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外管道固定法兰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内管道固定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内管道固定法兰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内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沿A-A的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外管道端部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外管道端部封头的侧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鞍座的侧视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提供的鞍座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混肥器,混肥器的一端分别与肥水输送管和清水输送管连通,混肥器的另一端安装于总输送管路的端口,因此,肥水输送管输送一定压力的浓度较高的肥水,清水输送管输送一定压力的清水,肥水和清水均进入到混肥器,清水和肥水在混肥器中充分混匀;混合后的肥水再进入到总输送管路,总输送管路的出口向农田喷出稀释后的肥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作用。由于通过混肥器实现了肥水和清水的高效混合,保证了施肥过程中作物受肥均匀。本申请提供的混肥器,应用于农业、林业施肥灌溉行业,适用于大田、果树等施肥灌溉。参考图1和图2,混肥器包括内管道1、内支架2、内管道固定法兰3、内管道端口法兰4、外管道5、外管道固定法兰6、外管道端部封头7、出液管8、出液管端口法兰9和鞍座10;参考图7,内管道1为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的结构;内管道1的封闭端插入到外管道5的内部,内管道1的开口端位于外管道5的外部;内管道1和外管道5之间的腔体形成混合腔B;在内管道1的封闭端同轴固定安装内支架2,内支架2的外边缘与外管道5的内壁接触;在内支架2上开设若干个支架通孔2-1;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参考图9,为内支架2的结构,内支架2的形状为齿轮形,即:内支架2的外边缘具有多个支架通孔。在位于外管道5内部的内管道1的管壁开设若干个喷射孔1-1;如图8,为喷射孔1-1的结构,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内管道1的管壁交错开设喷射孔1-1。例如,内管道1的管壁沿径向,等间距设备若干层喷射孔1-1,每层喷射孔包括5个喷射孔,5个喷射孔绕中心均布;而对于相邻两层喷射孔,喷射孔连线与水平轴线的夹角为36度,由此实现喷射孔的交错布置。内管道1的开口端安装内管道端口法兰4,通过内管道端口法兰4,实现肥水输送管、清水输送管均连接到内管道1的内腔;外管道5的左端和右端均为开口结构;在外管道5的左端口套设安装外管道固定法兰6;参考图3和图4,为外管道固定法兰6的结构图;内管道1在对应位置套设安装内管道固定法兰3;参考图5和图6,为内管道固定法兰3的结构图;内管道固定法兰3和外管道固定法兰6之间连接固定;外管道5的右端口安装外管道端部封头7,参考图10和图11,外管道端部封头7具有中心孔7-1,出液管8的左端与中心孔7-1密封安装;出液管8的右端口安装出液管端口法兰9,通过出液管端口法兰9,实现出液管8与总输送管路的进口的连接;外管道5的底端固定于鞍座10上面。参考图12-图14,为鞍座10的结构。实际应用中,外管道5的底端和鞍座10表面焊接固定。实际应用中,外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道(1)、内支架(2)、内管道固定法兰(3)、内管道端口法兰(4)、外管道(5)、外管道固定法兰(6)、外管道端部封头(7)、出液管(8)、出液管端口法兰(9)和鞍座(10);/n所述内管道(1)为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的结构;所述内管道(1)的封闭端插入到所述外管道(5)的内部,所述内管道(1)的开口端位于所述外管道(5)的外部;所述内管道(1)和所述外管道(5)之间的腔体形成混合腔(B);在所述内管道(1)的封闭端同轴固定安装所述内支架(2),所述内支架(2)的外边缘与所述外管道(5)的内壁接触;在所述内支架(2)上开设若干个支架通孔(2-1);在位于所述外管道(5)内部的所述内管道(1)的管壁开设若干个喷射孔(1-1);所述内管道(1)的开口端安装所述内管道端口法兰(4),通过所述内管道端口法兰(4),实现肥水输送管、清水输送管均连接到所述内管道(1)的内腔;/n所述外管道(5)的左端和右端均为开口结构;在所述外管道(5)的左端口套设安装所述外管道固定法兰(6);所述内管道(1)在对应位置套设安装所述内管道固定法兰(3);所述内管道固定法兰(3)和所述外管道固定法兰(6)之间连接固定;/n所述外管道(5)的右端口安装所述外管道端部封头(7),所述外管道端部封头(7)具有中心孔(7-1),所述出液管(8)的左端与所述中心孔(7-1)密封安装;所述出液管(8)的右端口安装所述出液管端口法兰(9),通过所述出液管端口法兰(9),实现所述出液管(8)与总输送管路的进口的连接;/n所述外管道(5)的底端固定于所述鞍座(10)上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道(1)、内支架(2)、内管道固定法兰(3)、内管道端口法兰(4)、外管道(5)、外管道固定法兰(6)、外管道端部封头(7)、出液管(8)、出液管端口法兰(9)和鞍座(10);
所述内管道(1)为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的结构;所述内管道(1)的封闭端插入到所述外管道(5)的内部,所述内管道(1)的开口端位于所述外管道(5)的外部;所述内管道(1)和所述外管道(5)之间的腔体形成混合腔(B);在所述内管道(1)的封闭端同轴固定安装所述内支架(2),所述内支架(2)的外边缘与所述外管道(5)的内壁接触;在所述内支架(2)上开设若干个支架通孔(2-1);在位于所述外管道(5)内部的所述内管道(1)的管壁开设若干个喷射孔(1-1);所述内管道(1)的开口端安装所述内管道端口法兰(4),通过所述内管道端口法兰(4),实现肥水输送管、清水输送管均连接到所述内管道(1)的内腔;
所述外管道(5)的左端和右端均为开口结构;在所述外管道(5)的左端口套设安装所述外管道固定法兰(6);所述内管道(1)在对应位置套设安装所述内管道固定法兰(3);所述内管道固定法兰(3)和所述外管道固定法兰(6)之间连接固定;
所述外管道(5)的右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志,兰丽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蓝洋益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