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865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醚多元醇30~60份;聚酯多元醇20‑35份;异氰酸酯15~23份;扩链剂1~3份;稳定剂0.5~1份;附着力促进剂1‑3份;氨基硅烷偶联剂2~3份;催化剂0.5~2份。其安全环保,无污染,且性能优异。上述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工艺稳定,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熔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行业内装饰所用的胶水,目前国内基本都是以溶剂胶为主,因为其粘接强度高,不需要投入很多的生产设备,加之价格便宜,在汽车行业起步阶段发展迅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要求的提高,现有技术中的溶剂胶的缺点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最突出的就是对于人体和环境的不友好性,且生产操作工艺效率低。因此,开发出适用于汽车内饰用的环保无污染、生产工艺稳定的胶黏剂,用以替代溶剂胶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用安全环保、生产工艺稳定、效率高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进一步地,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四氢呋喃-氧化丙烯共聚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其分子量为400-4000;使用所述聚醚多元醇能够有效提高所述聚氨酯热熔胶的耐水性、抗冲击性和低温性。进一步地,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聚ε-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由于随着聚酯多元醇相对分子量的增大,所述聚氨酯热熔胶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控制所述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4000,以获得最佳的粘接强度。进一步地,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己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1,4丁二醇和/或三羟甲基丙烷。进一步地,所述异氰酸酯为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甲苯二异氰酸酯和/或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三乙烯二胺、三乙醇胺、双吗啉基二乙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辛酸亚锡,催化剂的加入调节了合成反应和最终使用的反应和固化速度。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为抗氧剂和/或光稳定剂;优选抗氧剂1010和紫外光吸收剂UV-327的复合物;稳定剂的作用是阻滞聚氨酯热氧化作用,阻止由氧诱发的聚合物的断链反应,提高产品耐热氧化、光老化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51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配合使用;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引入降低了胶粘剂体系的表面张力和粘度,排除了被粘物表面的水分,改善了胶粘剂对被粘物的润湿性,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氨基硅烷偶联剂还与被粘物表面的羟基或氧化物反应,改变了表面性质,使亲水性变为疏水性,粘接后的胶层耐水性明显改善;另外硅氧键的键能远大于碳碳键的键能,硅的引入导致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上述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01、将所有原料真空干燥,将聚酯多元醇与稳定剂混合,加热搅拌混融,之后再120℃-140℃下真空干燥脱水2.5小时,得混合物A;步骤02、将扩链剂和附着力促进剂加入到聚醚多元醇内,搅拌至充分溶解,控制搅拌速度为40~130转/每分;充分溶解后,在105~110℃下真空脱水,至测得水分含量低于200ppM结束,得混合物B;步骤03、将上述混合物A和混合物B混合,100℃下搅拌至混合均匀,并以负压状态脱泡至无气泡,得混合物C;步骤04、将上述混合物C降温至75-90℃,氮气保护下,加入异氰酸酯和氨基硅烷偶联剂搅拌反应1.5小时,并测其120℃下的粘度,至粘度达到25000~30000cps为止,得混合物D;步骤05、向上述混合物D中加入催化剂,反应30-60分钟后,出料密封包装,即得所述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生产过程无溶剂挥发,安全环保,且抗剥离强度及附着性能优异;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工艺稳定,生产效率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丙二醇PPG3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35份;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22份1,4丁二醇2份;稳定剂1份;附着力促进剂2份;氨基硅烷偶联剂2份;催化剂0.5份。实施例2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乙二醇PEG4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4份;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23份1,4丁二醇2份;三羟甲基丙烷1份稳定剂0.5份;附着力促进剂1.5份;氨基硅烷偶联剂2.5份;催化剂2份。实施例3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四氢呋喃二醇57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2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15份1,4丁二醇2份;三羟甲基丙烷0.5份稳定剂1份;附着力促进剂1份;氨基硅烷偶联剂3份;催化剂0.5份。实施例4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四氢呋喃-氧化丙烯共聚二醇49份;聚己二酸乙二醇酯22份;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19.5份三羟甲基丙烷2份;稳定剂1份;附着力促进剂3份;氨基硅烷偶联剂2.5份;催化剂1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将上述实施例1-4中的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分别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并分别编号为PU-1、PU-2、PU-3和PU-4;具体步骤如下:步骤01、将所有原料真空干燥,将聚酯多元醇与稳定剂混合,加热搅拌混融,之后再120℃-140℃下真空干燥脱水2.5小时,得混合物A;步骤02、将扩链剂和附着力促进剂加入到聚醚多元醇内,搅拌至充分溶解,控制搅拌速度为40~130转/每分;充分溶解后,在105~110℃下真空脱水,至测得水分含量低于200ppM结束,得混合物B;步骤03、将上述混合物A和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n聚醚多元醇 30~60份;/n聚酯多元醇 20-35份;/n异氰酸酯 15~23份/n扩链剂 1~3份;/n稳定剂 0.5~1份;/n附着力促进剂 1-3份;/n氨基硅烷偶联剂 2~3份;/n催化剂 0.5~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醚多元醇30~60份;
聚酯多元醇20-35份;
异氰酸酯15~23份
扩链剂1~3份;
稳定剂0.5~1份;
附着力促进剂1-3份;
氨基硅烷偶联剂2~3份;
催化剂0.5~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四氢呋喃-氧化丙烯共聚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其分子量为400-4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聚ε-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其分子量为1000-4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己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三乙烯二胺、三乙醇胺、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强林长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